🌘 如何打造自己的 VPN,或:WARP 的演進史
➤ 從 Linux 網路堆疊到 WARP 的技術演進
https://blog.cloudflare.com/how-to-build-your-own-vpn-or-the-history-of-warp/
本文深入探討 Cloudflare 如何利用 Linux 的網路堆疊,建構高效能的 VPN 服務 WARP。文章詳述了從封裝傳輸層安全協定 (TLS) 到利用 Linux 的 Netfilter 子系統進行網路位址轉換 (NAT) 的技術細節,並闡述了 conntrack 模組在狀態式防火牆和封包重寫中的關鍵作用,揭示了 WARP 在處理海量行動裝置流量時所採用的複雜而精密的網路架構。
+ 這篇文章對 VPN 的底層技術解釋得太詳細了,讓我對 WARP 的運作原理有了全新的認識。
+ 很高興看到 Cloudflare 分享這麼深入的技術細節,這對於想了解 VPN 實現的工程師非常有價值。
#VPN #Cloudflare #Linux #WARP #網路技術
How to build your own VPN, or- the history of WARP

WARP’s initial implementation resembled a VPN that allows Internet access through it. Here’s how we built it – and how you can, too.

The Cloudflare Blog
🌖 我如何抵達此處?
➤ 揭示網際網路封包傳輸的奧祕
https://how-did-i-get-here.net/
這篇文章介紹了作者如何建構一個名為「how-did-i-get-here.net」的網站,該網站透過即時顯示使用者抵達伺服器的網路路徑來解釋網際網路的運作原理。作者詳述了自己開發的traceroute程式「ktr」如何利用ICMP協定和TTL欄位來追蹤封包路徑,並說明如何結合WHOIS查詢和PeeringDB資料庫來解析網路節點的所屬自治系統(AS)。文章特別指出,為了達成無JavaScript的網頁體驗,網站使用了巧妙的CSS技巧來模擬動態更新效果,並坦承實際執行的traceroute是從伺服器端反向追蹤至使用者的IP,雖然與真實路徑略有差異,但仍能提供有價值的網路資訊。
+ 太厲害了!沒想到一個看似簡單的網頁,背後藏著這麼多技術細節,而且還是無JavaScript實現的!
+ 作者解釋traceroute和自治系統的部分非常清晰,讓我對網際網路的結構有了更深的認識。反向追蹤的概念也很有趣。
#網路技術 #網際網路路由 #Traceroute
🌗 發燒友串聯十二個56K數據機創撥號寬頻紀錄—一打尖叫的設備達到驚人的668 kbps下載速度
➤ 重拾舊時代的撥號傳奇:十二臺56K數據機如何締造意想不到的寬頻奇蹟
https://www.tomshardware.com/networking/enthusiasts-bond-twelve-56k-dial-up-modems-together-to-set-dial-up-broadband-records-a-dozen-screeching-boxes-achieve-record-668-kbps-download-speeds
一羣科技愛好者成功串聯了十二個56K數據機,透過Multilink PPP技術,在Windows XP系統上達成了668.8 kbps的下載速度,這項創舉很可能打破了多模組連結的撥號上網紀錄。他們首先在Windows ME系統上驗證了技術可行性,雖然遭遇了驅動程式衝突而無法擴展,但最終在升級到Windows XP並仔細調整硬體與軟體設定後,實現了前所未有的多模組連結速度,足以支援低畫質的YouTub
#撥號上網 #網路技術 #舊技術新應用
Enthusiasts bond twelve 56K modems together to set dial-up broadband records — a dozen screeching boxes achieve record 668 kbps download speeds

Multilink PPP worked well on an era-appropriate Windows XP PC, after progress using an earlier Windows ME box stalled.

Tom's Hardware
🌗 本月 Servo 動態:變體字體、網路工具、SVG 等功能更新!
➤ Servo 引擎效能與功能齊飛,開發者工具體驗再升級
https://servo.org/blog/2025/09/25/this-month-in-servo/
Servo 瀏覽器引擎在八月份迎來了重大更新,合併了創紀錄的 447 個合併請求。本次更新的亮點包括新增對內嵌 SVG 元素的支援、CSS Grid 的命名格線與區域功能、變體字體(Variable Fonts)的 CSS `font-variation-settings` 屬性支援,以及 macOS 系統字體檔案的讀取。開發者工具方面,推出了功能性的網路監視器面板,並改進了 JS 除錯器與版面配置檢查器。Servo 引擎也修復了因過期顯示列表導致的崩潰問題,並在多項 Web 平臺標準支援上取得進展,例如升級 SpiderMonkey 至 v140、加入 Trusted Types API、IndexedDB、CookieStore API 等。此外,CSS 支援部分也獲得了顯著提升,包括自訂
#軟體更新 #網路技術 #Servo 瀏覽器引擎
This month in Servo: variable fonts, network tools, SVG, and more! - Servo aims to empower developers with a lightweight, high-performance alternative for embedding web technologies in applications.

Servo’s biggest month by far, with everything from IndexedDB improvements to favicons in servoshell.

Servo
🌗 百萬截圖:檢視網路首頁的技術實踐
➤ 深入解析「百萬截圖」專案的技術架構與操作流程
https://onemillionscreenshots.com/?q=random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個名為「百萬截圖」的專案,它透過收集大量網站首頁的螢幕截圖,讓使用者能直觀地瞭解當前網際網路的視覺趨勢與設計樣貌。作者詳細闡述了專案的技術實現細節,包括如何自動化抓取網頁、生成截圖,並提供了前端互動介面,讓使用者能夠自由縮放、搜尋特定網站或隨機瀏覽。
+ 這樣的專案很有意義,可以直接看到不同網站的設計風格演變,也能藉此發現新的設計靈感。
+ 能否說明一下,如何確保截圖的準確性,尤其是在處理響應式網頁設計時?
#網站分析 #網路技術 #截圖技術
One Million Screenshots

Explore the web's biggest homepage. Discover similar sites. See changes over time. Get web data.

🌗 我試用了 Servo:一個由 Rust 打造的地下網路瀏覽器引擎
➤ 探尋開源瀏覽器引擎的未來之路,Servo 的挑戰與潛力
https://www.spacebar.news/servo-undercover-web-browser-engine/
本文探討了 Servo,一個以 Rust 程式語言開發、強調多執行緒和記憶體安全性的開源網頁瀏覽器引擎。作者實際體驗了 Servo 的夜間快照版本,發現其在處理部分網站時仍有渲染錯誤,但在圖形效能測試中表現尚可,儘管 ARM 版本尚未推出,其效能對比仍顯露了進步空間。文章回顧了 Servo 的發展歷程,它最初由 Mozilla 主導,旨在成為 Firefox 的未來,但由於 Mozilla 的裁員計畫,Servo 後轉由 Linux Foundation 接管,並獲得了新的支援。同時,作者也討論了 Google 在瀏覽器市場的壟斷地位,以及這對 Firefox 和其 Gecko 引擎可能帶來的影響,並對 Servo 的未來發展表達了期待。
+ 看到 Servo 這
#瀏覽器引擎 #Rust #Servo #網路技術 #軟體開發
I tried Servo, the undercover web browser engine made with Rust

Servo was supposed to be Firefox's future. Now it's an independent effort to make a fast and secure web browser engine.

The Spacebar
🌘 介紹 copyparty:開源檔案伺服器
➤ 邁向分享的開源之路:Copyparty 檔案伺服器五年磨一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5_-hgsX2V0
本文介紹了開發者耗時五年打造的開源檔案伺服器專案 Copyparty。作者分享了專案的 GitHub 連結、展示影片的連結,以及一個可供使用的線上展示伺服器,讓使用者能親身體驗其功能。
+ 哇,五年時間專注於一個專案,真的很令人敬佩!很期待看看 Copyparty 的實際應用。
+ 有 GitHub 連結和展示伺服器太方便了,可以直接體驗看看,而不是隻看介紹。
#開源軟體 #檔案伺服器 #網路技術
introducing copyparty, the FOSS file server

YouTube
🌕 愚管 (Dumb Pipe)
➤ 打破網路隔閡,實現隨時隨地的直接連接
https://www.dumbpipe.dev/
Dumb Pipe 是一個簡便的工具,旨在解決現代網路環境下裝置間直接連接的困難。它能穿透 NAT,即使在網路條件變動的情況下也能維持連接,實現簡單的點對點數據傳輸,無需帳戶或設定。其核心技術基於 QUIC 協議,並在無法直接連接時使用中繼節點,提供可靠的資料通道。
+ 終於不用再為了設備間的資料傳輸大費周章了,這個工具簡直太方便了!
+ 聽起來很酷,尤其是在需要快速且安全地傳輸少量數據時,非常實用。
#網路技術 #點對點連接 #NAT穿透
Dumb Pipe

Iroh connections are dumb pipes: easy, direct connections that punch through NATs & stay connected as network conditions change.

🌘 打造自主系統:為了樂趣與利益
➤ 從網路使用者到網路服務提供者
https://blog.thelifeofkenneth.com/2017/11/creating-autonomous-system-for-fun-and.html
本文探討了建立一個自主系統 (Autonomous System) 的過程,從網路基礎概念出發,解釋了ISP的角色以及為何個人或小型組織需要建立自己的網路連接。作者分享了自己建立自主系統的動機和步驟,包括申請公司執照、取得公網IP位址空間、以及配置BGP路由器等。儘管建立自主系統的成本和複雜度較高,但作者認為這是一個有趣的工程挑戰,並分享瞭如何在有限的預算下實現這一目標。
+ 這篇文章解釋得很清楚,讓我不僅瞭解了ISP的角色,也想像到建立自己的網路系統有多麼複雜。
+ 作者的動機很特別,純粹為了挑戰和樂趣而去建立自主系統,這也顯示了網路技術的可能性。
#網路技術 #自主系統 (AS) #BGP
Creating an Autonomous System for Fun and Profit

The thoughts and projects of an engineer who likes to convert solder, firmware, and wire into all sorts of different forms of entertainment.

The Life of Kenneth
🌘 我對 robots.txt 的看法大錯了
➤ 封鎖爬蟲的副作用:社交媒體預覽消失與觸及率下降
https://evgeniipendragon.com/posts/i-was-wrong-about-robots-txt/
這篇文章記錄了作者在嘗試完全禁止網站爬蟲後,發現 LinkedIn 文章預覽失效以及觸及率下降的經歷。作者透過 LinkedIn Post Inspector 工具,發現問題源於 robots.txt 文件阻止了 LinkedInBot 抓取網頁以獲取 Open Graph meta 標籤,導致無法生成預覽。最終,作者修改 robots.txt 文件允許 LinkedInBot 抓取,並總結了在實施任何變更時,充分測試和理解相關技術的重要性。
+ 很有趣的經驗分享!提醒我們在追求資料保護的同時,也要考慮到可能產生的副作用,並做好充分的測試。
+ 這篇文章讓我意識到 robots.txt 的設定的重要性,以及 Open Graph 協議在社交媒體分享中的作用,以後在設定網站時會更加謹慎。
#網路技術 #社交媒體 #SEO
I was wrong about robots.txt

Recently, I wrote an article about my journey in learning about robots.txt and its implications on the data rights in regards to what I write in my blog. I was confident that I wanted to ban all the crawlers from my website. Turned out there was an unintended consequence that I did not account for. My LinkedIn posts became broken Ever since I changed my robots.txt file, I started seeing that my LinkedIn posts no longer had the preview of the article available. I was not sure what the issue was initially, since before then it used to work just fine. In addition to that, I have noticed that LinkedIn’s algorithm has started serving my posts to fewer and fewer connections. I was a bit confused by the issue, thinking that it might have been a temporary problem. But over the next two weeks the missing post previews did not appear.

Evgenii Pendrag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