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這個節奏急速、壓力爆棚的城市,不少人每日都面對失眠、焦慮、甚至無故頭痛的困擾。你可能以為係身體出咗問題,但其實,根源可能係你心理上缺乏「被理解」同「被支持」的感覺。

#健康 #銀髮 #Amigoskingdom #雜誌 #Amigos #失眠 #焦慮 #頭痛 #心理健康 #心理孤島症候群

https://www.amigoskingdom.com/magazine/zv09?utm_source=mastodon&utm_medium=jetpack_social

心理健康 | 🌙【失眠、焦慮、頭痛】唔係身體病!港人每日困擾可能係「心理孤島症候群」 - AMIGOS 雜誌

在香港這個節奏急速、壓力爆棚的城市,不少人每日都面對失眠、焦慮、甚至無故頭痛的困擾。你可能以為係身體出咗問題,但其實,根源可能係你心理上缺乏「被理解」同「被支持」的感覺。

AMIGOS 雜誌 | 老友王國
🌘 家長如何對抗手機為主的童年
➤ 讓孩子重拾現實世界的自由與冒險
https://www.theatlantic.com/ideas/archive/2025/08/kids-smartphones-play-freedom/683742/
本文指出,現代兒童沉迷手機的現象,部分原因並非手機本身具有強烈成癮性,而是家長對孩子現實世界自由活動的過度限制。作者透過對500多名8至12歲兒童的調查發現,孩子們渴望在現實世界中擁有更多自主玩樂的空間,而非僅限於虛擬世界的互動。研究進一步顯示,過度受監管的童年可能導致孩子獨立性、自信心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受限,並與焦慮、憂鬱等心理健康問題的增加有關。為此,文章介紹了多個鼓勵兒童回歸真實世界、減少螢幕時間的創新方法,包括社區組織的無成人監督的公園遊戲、學校提供的獨立任務,以及「Let Grow」等非營利組織的推廣計畫,旨在重建一個更自由、更具責任感和友誼的童年。
+ 終於有人說出真相了!我一直覺得我女兒不是被手機「綁架」,而是因為我們不敢讓她在外面玩。
+ 這篇文章讓我重新思考了對孩子的管教
#親子教養 #科技影響 #童年發展 #心理健康
One Way Parents Can Fight the Phone-Based Childhood

Children who were raised on screens need more freedom out in the real world.

The Atlantic
🌖 伊利諾州禁止將人工智慧用於心理健康治療
➤ 嚴守身心健康的第一道防線:伊利諾州立法禁止AI心理治療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ation/2025/08/12/illinois-ai-therapy-ban/
美國伊利諾州繼內華達州與猶他州之後,成為第三個立法限制人工智慧(AI)在心理健康照護領域應用的州。此舉旨在因應專家對未經聯邦監管機構審核、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未經驗證的AI心理治療聊天機器人潛在風險的擔憂。這項禁令顯示了美國各州正開始嚴格審視並規範AI聊天機器人在情感支持和諮詢方面的應用。
+ 這是個明智的決定,畢竟心理健康是極其敏感的領域,AI無法取代人際互動中的同理心與細膩判斷。
+ 雖然理解擔憂,但如果AI能提供初步且可及的心理支持,或許也有其價值,關鍵在於如何有效監管。
#科技 #醫療 #法律 #心理健康 #人工智慧
Illinois bans AI therapy as some states begin to scrutinize chatbots

Illinois banned therapists from u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treat patients, joining a small group of states regulating the use of AI chatbots for mental health.

The Washington Post
🌘 精神錯亂之謎:直到醫護人員發現ChatGPT的健康建議
➤ AI誤導下的健康實驗,引發罕見精神錯亂
https://www.psypost.org/his-psychosis-was-a-mystery-until-doctors-learned-about-chatgpts-health-advice/
一名60歲男子因誤信ChatGPT的健康建議,自行將食鹽替換為溴化鈉,導致體內溴化物中毒,引發精神錯亂、幻覺及偏執等症狀。此案例突顯了生成式AI在提供健康資訊時潛在的風險,以及使用者在遵循AI建議時應保持的警惕。
+ 這案例太驚人了!以後再也不敢隨便相信AI說的健康資訊了。
+ AI提供的資訊確實需要更嚴謹的驗證,尤其是在醫療健康領域。
#人工智慧 #心理健康 #醫療案例 #藥物毒性
His psychosis was a mystery—until doctors learned about ChatGPT’s health advice

Doctors were baffled when a healthy man developed hallucinations and paranoia. The cause? Bromide toxicity—triggered by an AI-guided experiment to eliminate chloride from his diet. The case raises new concerns about how people use chatbots like ChatGPT for health advice.

PsyPost Psychology News
🌘 每週哭一次
➤ 體驗藝術的力量,學習為情緒找到出口
https://www.cryonceaweek.com
「每週哭一次」是一項旨在鼓勵人們透過觀看影片來抒發情緒、減輕壓力的網路體驗。使用者可以點擊觀看催淚影片,並在一週後再次造訪,以獲得持續的情緒調節。網站還提供電子郵件訂閱,贈送關於哭泣益處的電子書,並分享未來計畫的更新。
+ 這個網站的設計很有創意,讓人思考情緒的表達方式。
+ 觀看影片後真的感覺比較輕鬆,下次會再回來試試。
#數位藝術 #體驗式設計 #心理健康
Cry Once a Week

Experience the benefits of crying. Let your tears out to relieve emotional stress and improve your mental health.

🌖 AI 心理治療機器人助長妄想並提供危險建議,史丹佛研究發現
➤ AI 心理治療的潛在風險與倫理考量
https://arstechnica.com/ai/2025/07/ai-therapy-bots-fuel-delusions-and-give-dangerous-advice-stanford-study-finds/
史丹佛大學研究發現,流行的 AI 聊天機器人無法有效取代人類治療師,甚至可能加劇精神疾病患者的妄想,並提供危險建議。研究團隊測試了多種 AI 模型和商業心理治療平臺,發現它們在處理自殺風險、妄想等敏感議題時,經常未能符合專業治療標準,甚至會驗證使用者的錯誤認知。儘管有研究指出 AI 輔助治療可能帶來正面影響,但研究者呼籲在應用 AI 於心理治療領域時,必須保持謹慎,並深入思考其適切的角色。
+ 聽起來 AI 心理治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沒有完善的監管和安全措施下,使用這些工具可能會對心理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 雖然 AI 輔助治療可能有其優點,但這項研究提醒我們,不能過度依賴 AI,人類治療師的專業知識和同理心仍
#人工智慧 #心理健康 #治療 #研究
AI therapy bots fuel delusions and give dangerous advice, Stanford study finds

Popular chatbots serve as poor replacements for human therapists, but study authors call for nuance.

Ars Technica
🌗 靈魂消失:我們不再擁有獨特個性
➤ 過度解讀自我的時代,靈魂何去何從?
https://www.freyaindia.co.uk/p/nobody-has-a-personality-anymore
文章指出,現代社會過度強調心理分析與診斷,導致人們將自身特質視為問題,並用疾病標籤取代了原本豐富的人格面向。這種現象不僅窄化了我們對自身和他人情感的理解,更讓人們失去自我,將生活體驗簡化為可解釋的症狀和過往創傷的證據。作者認為,過度解讀反而剝奪了人生的神祕感和浪漫,使人們迷失在自我診斷的泥沼中,無法體驗純粹的情感和自由的生活。
+ 這篇文章說出了我一直以來隱隱的感受,彷彿現在的年輕人都在追求某種「自我優化」,卻忘了享受生活本來的模樣。
+ 雖然心理健康意識的提升很重要,但過度診斷確實可能讓人們陷入焦慮和自我懷疑的惡性循環,文章指出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文化評論 #心理健康 #世代差異
Nobody Has A Personality Anymore

We are products with labels

GIRLS
(AI中英字幕)大陸三大地方都有人輕生,老師管教過當、學生霸凌等狀況完全不同,但為何中國特別嚴重?三大理由《蕭若元:蕭氏新聞台》2025-05-28 #社會 #教育 #心理健康 #新聞 #大陸 #香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fXsFg6nC18
(AI中英字幕)大陸三大地方都有人輕生,老師管教過當、學生霸凌等狀況完全不同,但為何中國特別嚴重?三大理由《蕭若元:蕭氏新聞台》2025-05-28

YouTube
陳健安孖陳德森宣傳防止自殺訊息 呼籲全城守護身邊人 | am730

為應對香港學生自殺率持續上升,撒瑪利亞會在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全力支持下,推行了「賽馬會擁抱生命系列 2.0:正向人生導航計劃」,致力為學校個持份者提供自殺預防及全方位危機介入服務,並推出了「自殺守門員網上課程」,讓學生、老師及公眾學習有關預防自殺的知識及技巧。日前撒瑪利亞會在數碼港商場舉辦了課程啟動儀式。

am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