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里带来的不良习惯”99%都是借口。如果真的很珍惜一个人,那些“不良习惯”甚至都不会显现出来,因为不舍得。
假设第一代人(爷爷奶奶辈)育儿的时候非常不上心,经常打骂虐待孩子,第二代人(父母辈)如果延续了上一代的习惯,继续打骂虐待孩子,说明他们不爱孩子,他们只是需要传宗接代,顺便发泄生活中的不顺心。
第三代的孩子养了只猫。他不会对原本就不如人类聪明的猫说“你这只笨猫”“瞧瞧你做的蠢事”,因为他知道猫只是猫,并且他喜欢猫。他只会默默铲屎,收拾房间里猫制造的一片狼藉。
第三代的孩子交了朋友。他不会在朋友热情分享兴趣爱好的时候泼冷水,因为他知道朋友喜欢,并且他珍惜朋友。他只会默默地听,就算有时候他其实也没兴趣听。
第三代的孩子谈了恋爱,他不经意间会用隐形的方式让伴侣觉得自己做得不好。
好了,作为他的伴侣,你真的觉得那是爱吗?你大可以给他找借口说那是原生家庭带来的、下意识里的、潜意识里的“坏习惯”,但他对猫对朋友都没有那“坏习惯”——这并不能证明你很特殊。就算你是“特殊”的,结果待遇还不如随随便便一个普通朋友,不如一只猫,要这“特殊”有何意义?
你只是送上门来的人肉精神沙包罢了。
之前读 #家暴 相关书籍,作者提到「所以我会对施虐者说:“如果你对自己备受虐待的童年感觉非常糟糕,那么你应该知道虐待是什么滋味:置身于恐惧之中,被告知受到虐待是你自己的错。经历过这些,你就不虐待其他人,而不是轻易虐待她。”当我说出这样的观点后,他基本上就不再讲自己悲惨的童年了。」
旧版书名《 #有一种伤害以爱为名 》
新版书名《 #他为什么打我 》)
全书脉络: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114047840/
你可能会像自己家庭里的长辈那样“圣母心”爆棚,想找个满身创伤的忧伤的人来治愈,甚至互相治愈。这是剩下1%不是借口的“原生家庭里带来的不良习惯”。但如果你找的这个人对待你就像他的父亲对他的母亲、他的父母对待他,那可就是借口了。
因为喜欢和爱一个人必然会珍惜,而珍惜与贬低、不屑、#施虐 #精神虐待 #PUA 之类的“不良习惯”无法共存。所谓“虐恋”,恋的必然不是一个具体的人,恋的也只是“虐”的过程而已。
给所谓“吸渣体质”的友友们一个#亲密关系 的小贴士,也许算#生活小技巧:
把择偶标准的参照人物从父母换成亲属中比较正常的人或者好朋友。
中翻中:
不要因为遇见的人比父母好那么一丁点儿就觉得很好了,要看看身边的正常人啊!你值得更好的!
解说:
性别不是问题,当爹的不正常就参考当妈的,把「我要找个比我爹强的男友」换成「我要找个比我妈强的男友」。当妈的也不正常就把参照人物换成外婆外公奶奶爷爷表姐妹兄弟堂姐妹兄弟,不行就换成好朋友。
before:
遇见渣男还觉得好歹比自己的爹强一点,心满意足。于是和渣男交往毫无障碍,只有姐妹在一旁干着急。
after:
每次都用「让我看看这人是不是还不如随便哪个姐妹对我好」来衡量,眼光越来越高,遇见的人越来越好。
冷知识:
研究发现对伴侣要求越高的人一般真的能找到高标准的伴侣,而不是像老中人口中的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详见罗兰米勒的《亲密关系》。
【科普+實用】「為甚麼我永遠都不夠好?為甚麼我永遠不快樂?」也許你是被#自戀虐待(#Narcissistic Abuse)和#精神虐待 了而不自知
https://fairiesheart.com/2022/02/03/%e3%80%90%e7%a7%91%e6%99%ae%e5%af%a6%e7%94%a8%e3%80%91%e3%80%8c%e7%82%ba%e7%94%9a%e9%ba%bc%e6%88%91%e6%b0%b8%e9%81%a0%e9%83%bd%e4%b8%8d%e5%a4%a0%e5%a5%bd%ef%bc%9f%e7%82%ba%e7%94%9a%e9%ba%bc%e6%88%91/
#PUA #Gaslighting #自恋型人格障碍 #NPD
應對自戀虐待的正確做法是什麼?
方法二:灰石策略
POINT 1: 讓自戀者忘記你的存在
雖然我剛剛說了停止接觸是最好的做法,但是有時候這確實不是很現實——可能是你被困在一個毒性職場環境裡面,但是為了金錢無法離開;可能是你還是學生,你沒有經濟能力去離開父母;可能是因為某種原因,例如你們有共同的朋友,所以你還是需要繼續跟自戀者接觸⋯⋯這時候你就可以選擇灰石策略。
想像一下,平時你在街上看到灰色的石頭時,你會有什麼想法?我估計你的答案應該是「沒有想法」,因為灰色的石頭太不起眼了,根本沒有人會有興趣特意關注它。同理,所謂的#灰石策略(#GreyRock),就是把的存在感變得超級無敵低,以致你的自戀者最後對你失去興趣。
POINT 2: 到底怎樣才能灰石?
那實際上要怎樣做呢?
•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能避開自戀者就避開,不要跟他接觸
• 假如沒有辦法避開的話,互動越短暫越好,說完必要的話就立即結束
• 如果非要聊天的話,請盡量維持膚淺的對話,例如聊聊天氣什麼的
• 不要給他任何可以用來攻擊你的素材,像是提起最近發生的事情,或是分享你的感受或意見
• 不要長篇大論,一直用語氣詞回答就行,例如「嗯」、「哦」、「好」之類的
• 不管自戀者怎樣刺激你,也不要有反應
舉例,自戀者看到你穿了粉紅色的裙子,然後嘲笑你說:「這麼胖還穿裙子,真的太沒有品味了。」這時候你不需要跟他互動,要不假裝沒聽到,要不就聳聳肩,要不就隨便回一個「哦」。自戀者見你不理他,可能會把你罵得更厲害,說不定還會故意提起你的地雷來刺激你,這時你只要繼續維持灰石狀態,不反駁也不回應,最後自戀者自然只能夠放棄。
POINT 3: 灰石不代表你怕了自戀者
值得注意的是,灰色並不等於委曲求全。如果你只是怕對方發作、不想惹事而躲開對方,只會讓自己在一次次退讓中,感覺越來越渺小、無力。真正的灰石不是因為你怕對方發作而退讓,而是將主動權緊緊要抓在自己手上——憑甚麼你攻擊我,我就要有反應?為甚麼我要當你的自戀供應?
我記得之前別人打過一個比方:如果你有一個人要把你拉到水裡跟你打架,正常選項不是「打贏他」或「由得他打你」,而是趕快從水裡走出來:「我幹嘛要跟你在水裡打架啊,你讓我打我就打嗎?」灰石策略也是類似,你之所以減少跟自戀者的互動,不是因為你怕了他,而是你不想繼續跟他糾纏下去。
POINT 4: 一開始時自戀者會故意刺激你
不過,這個方法也是有缺點的。當你剛開始灰石的時候,自戀者很有可能會比之前更加惡劣地虐待你,因為自戀者不能接受自戀供應突然就消失了,所以自然會想盡辦法拿回來。他們會比以前更尖酸刻薄、更不講道理,可能會指控你變得冷漠無情,還可能飛猴操縱其他人,讓他們去怪責你的「不禮貌行為」。這時候要是你忍不住崩潰了,自戀者就會知道你的灰石只是虛張聲勢,然後他們就會變本加厲地攻擊你。
然而,如果你有能力忍過那幾個月的煎熬,終有一天自戀者會莫可奈何——貶低你沒有用,道德綁架你沒有用,你不再相信他的煤氣燈操縱,怎樣刺激你你都不發火,所以他也無法找到黑材料抹黑你——所以他只能放棄。一旦到達這個境界,自戀者就會找他下一個受害者,而你也就自由了。
mastodon上的无来源转发:
https://m.cmx.im/@Cerasus/110247381586448087
爱:
希望对方过得幸福。
虐待:
用自己的言行举止让对方过得痛苦。身体虐待和精神虐待都属于虐待。
讨好:
忽视自己的主体性和需求,将自己当成满足对方的工具。是一种容易被操纵的特质。
当一个人试图在另一个人的价值体系中证明自己,尽管结局也许“不讨好”,这个证明的过程也已经是在讨好了。
操纵:
忽视对方的主体性和需求,将对方当成满足自己的工具。包括但不仅限于#煤气灯 #PUA #精神虐待 #情感勒索 #洗脑 #家暴。
然而#操纵 不一定需要运用暴力,也未必需要扭曲现实。
一些很小的“请求”也可以是操纵。比如因为自己懒得动手,就哄骗别人做事。明知对方不想做,为了达到目的,就多夸对方两句。就算是很小的请求,这种行为本质上也是将对方当成满足自己的工具——这就是操纵。
读完了《#煤气灯效应》后又找了相关主题的书继续读,我对作者们给出的定义都非常不满意。(不满意的结果就是现在,我自己写了个定义。)
生活中有大量还没到「威胁/胁迫」「恐吓」「贬低」程度的操纵,还有一些操纵者在失败的时候并不愤怒或失望,也不会惩罚对方。
很多操纵是隐形的。然而这种让人不舒服的、难以识别的隐形操纵却被忽视了。找到最本质的定义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识别操纵。
面对隐形操纵,从小习惯了操纵与被操纵的老中人也许很多时候都反应不过来,甚至还会觉得「恋人/朋友/师生/上下级就应该这样」,这种想法和父母辈的「子女就应该这样」有什么区别呢?二者本质上是一样的。
例子不举了,太多了。
希望大家都能「把人当人」:自己是人,别人也是人。没有人该成为别人的工具人。
以下是相关定义的摘录:
《煤气灯效应》
当你拒绝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或者把责任转嫁到别人身上,又或者企图破坏质疑你行为的人的信誉时,你就是在进行煤气灯操纵。
《情感操纵》
亲密关系中的情感操纵(Coercive Control)是指以情感为武器支配和胁迫他人达到自身目的的行为。
《情感勒索》
情感勒索是控制行动中一种最有力的形式。我们身边的亲朋好友会用一些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勒索我们,我们如果不照他们的要求去做,就有苦头吃了。所有勒索的中心都是最基本的威胁、恐吓,它会以许多不同的面貌出现,像是“如果你不照我的方式做,你肯定会不太好过”。
更新tag:#施虐 #精神施虐 #精神虐待 #PUA #NPD
分享一些小知识,以防有人不知道:
不要跟施虐者讲道理。
具体:
1.请勿认可施虐者的逻辑。
2.请勿陷入自证的圈套。
原因:
1.施虐者觉得自己最有道理,你最没道理。
2.施虐者不是不讲道理,是他自己讲太多了,却不听别人讲。
3.#施虐(包括肢体暴力和精神施虐)是价值观的问题,不是心理问题。心理治疗也无效,得他自己重塑一遍三观才行。
举例:
我妈因为封闭管理可能有一个月没回家了,我爸把她堆在房间里的杂物扔了,其中包括一堆钻石画佛像。
省略了我妈说的一些「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有什么事情可以沟通」之类的高素质发言后,我来复刻一下听了就让人血压飙升的片段:
妈:你怎么把我的东西扔了?
爸:宗教的东西不许放家里。(1.)
妈:宗教的东西不进家门可以。你可以跟我说,我放在别的地方,而不是扔掉。我放在门口的皮鞋呢?皮鞋总不是宗教的东西吧?怎么也扔了?
爸:你又不穿的。(2.)
妈:谁说我不穿的?我去年还穿的。冬天因为冷所以没穿。这样吧,你什么时候有时间?找个时间我跟你谈谈,这样下去不行的。
下面具体讲讲如何碾压施虐者。
1.宗教的东西不许放家里。
当我爸说出这种无厘头的话时,我妈的回应是认可并举出反例(皮鞋)。
其实更有力的回应方式是反问:
凭什么?这个家你说了算吗?你是老大?所有人都得听你的?你说不许就不许?写进宪法了吗?你算什么东西?我凭什么听你的?
2. 你又不穿的。
我妈的回应是自证,这应该也是所有普通人会有的回应。
但更有力的方式依然是反问:
我不穿你就能扔吗?我穿不穿关你屁事?管那么宽?你的东西都天天用吗?你怎么不扔自己不穿的衣服裤子鞋子袜子?就扔别人的?别人的东西是你能扔的?知不知道什么是礼义廉耻?
以上内容适用于没有肢体暴力倾向的施虐者。如果他会打人,问题就上升了一个次元了,建议快跑。
@linanxin1983 施暴者是理性的,原因之前回复的象友已经说过了。但他们喜欢假装自己失控了,以假乱真。
相关阅读推荐《有一种伤害,以爱为名》或新译本《他为什么打我》。前者微信读书有资源,翻译不太行,凑合看。后者不清楚。
以上两本的豆瓣评论区都有旧版的全球脉络摘录整理: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313084/discussion/617450746/
@rei5th @chaxun
刚好读了#家庭暴力 #精神虐待 相关的书,吃我安利!
新鲜出炉的全书脉络: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313084/discussion/617450746/
如何支持身边的受虐者
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109294474/
书里写的是男性对女性施虐(毕竟是大部分情况),但适用方法应该是不分性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