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的男演员有家暴丑闻,即便是有法庭裁判书证明是谣言,但看了书之后反而不敢相信是假的了
“原生家庭里带来的不良习惯”99%都是借口。如果真的很珍惜一个人,那些“不良习惯”甚至都不会显现出来,因为不舍得。
假设第一代人(爷爷奶奶辈)育儿的时候非常不上心,经常打骂虐待孩子,第二代人(父母辈)如果延续了上一代的习惯,继续打骂虐待孩子,说明他们不爱孩子,他们只是需要传宗接代,顺便发泄生活中的不顺心。
第三代的孩子养了只猫。他不会对原本就不如人类聪明的猫说“你这只笨猫”“瞧瞧你做的蠢事”,因为他知道猫只是猫,并且他喜欢猫。他只会默默铲屎,收拾房间里猫制造的一片狼藉。
第三代的孩子交了朋友。他不会在朋友热情分享兴趣爱好的时候泼冷水,因为他知道朋友喜欢,并且他珍惜朋友。他只会默默地听,就算有时候他其实也没兴趣听。
第三代的孩子谈了恋爱,他不经意间会用隐形的方式让伴侣觉得自己做得不好。
好了,作为他的伴侣,你真的觉得那是爱吗?你大可以给他找借口说那是原生家庭带来的、下意识里的、潜意识里的“坏习惯”,但他对猫对朋友都没有那“坏习惯”——这并不能证明你很特殊。就算你是“特殊”的,结果待遇还不如随随便便一个普通朋友,不如一只猫,要这“特殊”有何意义?
你只是送上门来的人肉精神沙包罢了。
之前读 #家暴 相关书籍,作者提到「所以我会对施虐者说:“如果你对自己备受虐待的童年感觉非常糟糕,那么你应该知道虐待是什么滋味:置身于恐惧之中,被告知受到虐待是你自己的错。经历过这些,你就不虐待其他人,而不是轻易虐待她。”当我说出这样的观点后,他基本上就不再讲自己悲惨的童年了。」
旧版书名《 #有一种伤害以爱为名 》
新版书名《 #他为什么打我 》)
全书脉络: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114047840/
你可能会像自己家庭里的长辈那样“圣母心”爆棚,想找个满身创伤的忧伤的人来治愈,甚至互相治愈。这是剩下1%不是借口的“原生家庭里带来的不良习惯”。但如果你找的这个人对待你就像他的父亲对他的母亲、他的父母对待他,那可就是借口了。
因为喜欢和爱一个人必然会珍惜,而珍惜与贬低、不屑、#施虐 #精神虐待 #PUA 之类的“不良习惯”无法共存。所谓“虐恋”,恋的必然不是一个具体的人,恋的也只是“虐”的过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