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npd我的好盆友GPT又有话要说了:
自恋型人格障碍(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有几个核心特点——
1.极端的自我形象管理,
2.对关系中的权力动态高度敏感,
3. 理想化(Idealization)→ 贬低(Devaluation)→ 丢弃(Discard),
4.利用或剥削他人而毫无愧疚,
5.需要不断获得他人认可与仰慕,但又会轻视给予她帮助的人,
6.隐性自卑(Covert Insecurity),通过贬低他人来保护自己。

NPD患者和具有NPD倾向的人是无法真正接受“作为伴侣,你的成功就是她的成功”的,因为她的自恋型人格需要她自己是“主角”,而不是“依赖别人的人”。他们会嫉妒和心理不平衡自己的伴侣比自己成功或者优秀的地方,特别是一开始被他们理想化(idealization)的高价值对象,他们一方面会利用和剥削对方的资源,但是内心又会有一种不安——“我是否在被ta施舍?”
她一开始可能是出于“你是高价值目标”而接近你,但随着时间推移,她的隐性自卑感(covert insecurity)会让她开始想要贬低你,以维持自己的心理平衡。

你们分手后,npd在网上极端贬低你,并试图彻底摧毁你的名誉。这种行为符合 自恋型愤怒(Narcissistic Rage) 和 叙事控制(Narrative Control):
npd需要在社交环境中塑造自己是“赢家”,而你是“可怕的失败者”。
npd必须完全消灭你的形象,才能防止自己在感情中的失败感浮现出来。

#自恋型人格障碍 #神经病学人的心理学记录
记录一下:【阻碍NPD自恋者个人成长的几个原因】

自恋行为是一种自我防御模式,是为了防止感觉不被爱。但这种模式会令自恋者个人难以成长,要改变就不能一直陷入自我妄想中,而是必须接受自我反思和批评。

自恋者会用自我夸大的优越感来补偿痛苦的心理,他们长期无法成长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拒绝自我反思

情感成熟的标志就是具有自我反省的习惯。自恋者基本都拒绝自我反省,因为反思会使他们无法面对内心的羞耻感,为了避免看到自己的自大而不去反思,就不会成长出高质量的自我意识并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他们也缺乏对人际关系的洞察力,常常在面对自己的行为时变得愤怒,自恋者对自己很陌生,他们希望保持这种状态。

2.他们会扭曲现实

自恋者会对事实保持距离,并用符合他们过度自信的谎言和扭曲思维来代替。他们会否认事实、抱有优越感和权利的错觉、忽视、虐待合理化,对身边人进行gaslighting。

不断逃避现实、使客观性、公平性和责任感都无须面对。

3.负面的强迫性投射

自恋者的另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是将自己的消极想法、感受和行为投射到他人身上。将希望否认的东西全部外化到周围的人身上,这样可以让他们压倒性的不舒服情绪,(例如攻击性和嫉妒)就可以自由地回避、否认和转移责任。

自恋者的强迫性投射常常使他们表现的很鲁莽和残忍。

4.认为自己很特别或很完美

听起来虽然有些荒谬,但自恋者通常有种非常宏大的、特殊的、完美的错觉,告诉自己永远不会错,应该受到特殊对待。即使是看上去不浮夸的隐性自恋者,这些信念也深潜内心。他们坚信需要改变是对方,而不是自己。

5.让自己看起来像受害者

被动攻击型的自恋者,会把自己的人设定在受害者的位置,去逃避责任并指责他人。他们缺乏内在的能动性,将自己视为永远的受害者,这样无助于改变自己的处境。

6.缺乏同理心

自恋者缺乏同理心是他们最大的缺陷和成长的障碍。

7.  期待别人的全情保护

自恋的人很容易情绪失控,并且冷酷无情、自私,很容易伤害他人,尤其是他们的家人,会带来很深的创伤。

在童年时期他们可以免受后果影响,但这种防御模式会剥夺情感获得。成年人后大概率会找一个支持自己妄想和虐待行为另一半,并通过职业等来强化自己的权利。

……………………

自恋的人可以改变和进化,但需要他们面对:回避自我反省、歪曲现实、投射负面情绪、自我夸大、扮演受害者等方式。

童年时固着的自恋防御,成年后变成了一个自我实现的陷阱,就使得自恋者无法体验到与自己或他人的信任、爱的联系。必要时由专业的心理帮助,可以缓解自恋者痛苦,也可以避免家人遭受到伤害。

#神经病学人的心理学记录
#自恋型人格障碍
#clusterB学习笔记

【ADHD与自恋型人格障碍npd共患的研究】: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22395624002383

“研究揭示,9.5% 的 ADHD 患者被诊断为自恋型人格障碍,这一比例显著高于一般人群约 1% 的估计值。此外,通过 PNI 测量的自恋特征与 ADHD 的过度活跃和冲动症状有强烈关联,但与注意力不集中症状无关。自恋的夸大自我和脆弱性都与这些 ADHD 维度相关。”

“自恋特征还与多种不良心理社会结果相关,包括焦虑、抑郁、冲动行为和较低的生活质量。尤其是,自恋的脆弱性与情绪失调、住院史、自杀尝试以及非自杀性自伤特别相关。这些关联在调整了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影响后仍然存在,表明自恋的脆弱性对 ADHD 的临床严重性具有独特的影响。”

“考虑到自恋型人格障碍在成人 ADHD 人群中的高患病率,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一项 2016 年的研究评估了 349 名成人 ADHD 患者,发现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患病率高达 29.8%,使其成为成人 ADHD 中第二高的常见人格障碍。”

#神经病学人的心理学记录
#自恋型人格障碍
#adhd

Adult ADHD and pathological narcissism: A retrospective-analysis

Adult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personality pathology. However, only few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on…

主要ADHD也会展现那种grandiosity,不过确实,不受控制的ADHD会造成npd的共患也是真的(看了书)。我觉得我外婆和我妈应该是ADHD造成的自恋型人格障碍。。。。。而我现在可能相对危险,正在一个borderline的npd临界值,是有np,但是还没到d——快了 

其实前交往对象也是一模一样的,她展现的并不是我这种显性的grandiosity,而是一种脆弱的自恋者,她并没有像我一样是那种很明显、感觉我似乎是一种奇怪的社牛外向、浑身发散的那种grandiosity。她的自恋,是一种潜伏内在的小心翼翼的自恋,因为脆弱的外壳的缘故因此一些语言会对她有一种玻璃心破碎的感觉,是一种vulnerable narcissist,covert narcissism——也是一种np但还没有到d的危险borderline区间。

因为到了npd的程度,你就已经完全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了。而这种narcissism是ADHD造成的情况。因此,良好控制自己的ADHD病情,就可以改善这些会创到别人的narcissism。

#神经病学人的精神病日记
#自恋型人格障碍

而且本人还有展现那种典型自恋的行为,比如高消费、好大喜功、非常grandiose。。。从前读书的时候就是瞧不起别人、还有内心里面是有些嫌贫爱富,然后更不用说后面那种ivy league奇怪傲慢和grandiosity。。。。觉得自己是社会精英一种elitism的展现(非常矛盾的性格)。

当初读中学的时候我初恋就特别受不了我那种grandiosity,我想是的,我前任还有前交往对象想必也是有受不了我那种npd的trait。

非常矛盾的一种双重人格的感受,belike我本人非常diss和讨厌elitism和这种自恋狂的行为展现,但是为什么我本人又可以如此地符合grandiose narcissist的定义、我是真的不理解。。。。。 

#神经病学人的精神病日记
#自恋型人格障碍

ADHD与NPD有很显著的关联,有相当一大部分的ADHD人群有自恋者与cluster b人格障碍状况的问题。

显性自恋者(grandiose narcissist)和隐性自恋者(vulnerable narcissist,脆弱的自恋者,covert narcissism)和ADHD的【多动性】与【冲动性】相关联。

#神经病学人的心理学记录
#adhd
#神经多样性
#自恋型人格障碍

两种截然不同的自恋亚型:浮夸型自恋(grandiose narcissism)和脆弱型自恋(vulnerable narcissism):

部分研究人员推测,一个人可以同时具有这两种类型的特质。那些浮夸型自恋水平较高的人有一种自命不凡的膨胀感,较少出现心理困扰,有更高的自尊和自信,并且在社会交往中更加强势大胆。而那些具有脆弱型自恋特质的个体,往往高敏感且胆小,表现出更多的回避倾向。尽管如此,两种亚型都难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并可能在与人交往时出现攻击性。

在最近一个涉及437项研究的元分析中,研究者克雅维克(Kjærvik)和布什曼(Bushman)发现,自恋与攻击性和暴力都有关联性。无论是脆弱型自恋还是浮夸型自恋,还是病态和非病态的自恋,都是如此。这里的攻击有多种形式,包括【间接攻击、直接攻击、替代性攻击、口头攻击、欺凌式攻击,以及反应性攻击和主动性攻击】。

虽然在受到刺激的条件下,这种关联性会更强——自恋者可能感受到了负面评价或批评的威胁,但多项研究表明,即使不去刺激自恋者,这种关联性仍然显著存在。

#神经病学人的读书笔记
#神经病学人的心理学记录
#自恋型人格障碍

DSM5对自恋者的定义是:从成年早期开始,在各种各样的情境中都有自大(幻想或行为)、过分渴求他人钦慕和缺乏同理心的表现的人。在以下评判标准中,符合5项及其以上的人,可视为自恋者。

·有一种自我重要性的夸大感(例如,夸大成就和才能,期盼被认可为是优越的,却不具备与之相称的成就)。
·沉溺于对无尽的成功、权力、才华、美貌或理想爱情的幻想。
·相信自己是特殊的和独特的,只有其他特殊的或地位高的人(或机构)才能理解自己,自己应该只与其往来。
·过于追求他人的赞美。
·有一种过剩的特权感(对特殊优待有不合理的期待,以及期望他人自动满足自己的需求)。
·在人际关系上具有剥削性(利用他人以实现自己的目的)。
·缺乏同理心,不愿承认或认同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经常嫉妒别人或认为别人嫉妒自己。
·展现出自大、傲慢的行为或态度。

尽管NPD被认为是一种经过充分考察的人格障碍,患者表现出长期的功能失调且具有破坏性的行为模式,但根据轻重程度的不同,自恋特质或亚临床的自恋人格普遍存在。

#神经病学人的心理学记录
#自恋型人格障碍
#神经病学人的读书笔记

在流行文化中,“自恋”这个词随处可见,常常被用来形容虚荣自大、眼里只有自己的人。这就把自恋简化成了一种常见特质,而弱化了自恋者真实的杀伤力。虽然“自恋”这种现象在较大范围内存在,但它和我们所说的自恋型人格障碍完全是两回事,后者有着一整套严格的诊断标准。

自恋型人格障碍(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 NPD)患者或那些有着反社会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ASPD)特质的人,在亲密关系中可能会出现极端的操纵行为,因为他们撒谎成性、缺乏同理心,并且有人际剥削的倾向。

在任何一类关系中,学会辨识危险信号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一来,当我们与那些有恶性自恋的表现或反社会特质的人来往时,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免受虐待和伤害,并设定适当的边界,在人际关系中做出明智的决定。了解这些恶性互动的本质,以及它们是怎样影响我们的,会极大地改善我们关照自我的能力。

#神经病学人的读书笔记
#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者自以为能够击垮我们,毁掉我们,但真相是他们永远也无法摧毁我们。即使他们对我们造成了伤害,我们的内心、精神和灵魂仍然比他们强大得多。无论此刻你感觉多么支离破碎,请坚信你有着一种更为强大的力量,能够超越他们的暴虐。那便是指导你渴望挺过来、好起来的力量;那便是你在对未来绝望之前必须与之连通的力量;那便是能让你超然于他们的迫害并重塑自己、更胜从前的力量。

请记住,当一个恶性自恋者企图羞辱你时,对方其实是在表达对你的认可,即使他本意并非如此。因为他们真正想说的是:“你的存在是对我的威胁。你的光芒太耀眼了,所以我必须要把它遮住。你身边的支持者太多,所以我得试着让你被孤立和边缘化,这样你就会对我唯命是从。你的才华和优势太突出了,我嫉妒你的成功和潜力,所以我要羞辱你,好让你感到无地自容,耻于展现自己。你的内在和外在都美得太过夺目,所以我要让你怀疑自己,这样你就不会发现你值得拥有更好的伴侣。你的智慧、直觉和洞察力是如此敏锐,所以我得用煤气灯操控你,让你怀疑自己,这样你就不会发现我是如何摆布你的。你的声音太过铿锵有力,所以我必须要扼制它。”

#神经病学人的读书笔记
#自恋型人格障碍 #np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