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食惡果——環境及社會的亂象如何觸發疾病】
https://www.taiwanwatch.org.tw/node/1510

人員、植物、動物及貨物的移動,這種所謂的生物混雜現象,提供了更多染病的機會。任何人員、植物或是動物的移動,可能攜帶著對目的地來說是外來的細菌或生物體。

對於傳染病而言,已經不再有所謂的地理偏遠或與世隔絕的人口了。在每天有100萬人次經由航空跨越各國邊境的情形下,傳染性的病原體,像是流行性感冒,能夠輕易地在幾個小時內環遊世界。這種情形如果只發生一兩例,那麼造成嚴重醫療問題的機會不大;但是急劇成長的旅次,使得這類情形的發生變得更加頻繁,而且對易受感染群體具有長遠的影響。比如最近進入中美洲並隨及在該地區迅速傳播起來的登革熱三型病毒株,就是來自斯里蘭卡及南印度。

捐款即獲贈此版電子書
https://www.taiwanwatch.org.tw/donation

#看守台灣 #自食惡果 #看守世界專論 #抗生素 #抗藥性 #傳染病 #公共衛生 #OneHealth #環境干擾 #傳播速度

自食惡果 環境與社會的亂象如何觸發疾病

2020年初新冠肺炎開始在全球蔓延,全世界公民被迫用將近三年的時間自學或體驗與COVID-19有關的流行病學知識,包括其傳染途徑、感染症狀、公衛策略及疫苗效用…等等。有鑑於此,看守台灣協會決定重新出版《自食惡果:環境與社會亂象如何觸發疾病》這本歷久彌新的環境報告,不僅呼應台灣社會這三年與新冠肺炎對抗的經歷,也讓讀者有機會博覽「傳染病」的縱向和橫向發展。 本書中文版初版於1998年以紙本書形式發行,彙整了全球關注的重大傳染病資訊,包括瘧疾、肺結核、小兒麻痺、愛滋病等是如何崛起並衝擊人類社會,世界各國在醫療資源不均的挑戰下,又是如何與致病微生物展開拉鋸之戰。這本全更新版電子書由看守台灣編譯群重新潤飾譯文,並新增方塊和譯註以補充議題現況,也細數台灣本土具代表性的流行病史。在新冠肺炎後疫情時代,本書提供的前例警示若不遏止當前環境與社會亂象,終將再次引發微生物的反撲。 線上閱讀由此去 捐款支持看守台灣,即可獲得這本電子書喔

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自食惡果——環境及社會的亂象如何觸發疾病】
https://www.taiwanwatch.org.tw/node/1510

多數微生物都能與其宿主和平相處,但其實有很多因素會破壞這種勉強維持的平衡。種種造成宿主免疫系統失調、大環境破壞或微生物本身發生變化的擾動因子,都能促發微生物的潛伏感染(無害感染),進而引起疾病出現或再現,而這些擾動因子之間也有複雜的交錯關係。

對許多病菌而言,生存其實是如同在鋼索上維持平衡:病原體為了讓自己活下去,在還沒傳染新的受害者之前,不能太過致命而害宿主死亡;但是同時它也必須壯大到能在宿主體內繁衍,才有機會繼續傳播。有趣的是,有些微生物可以在人體或其他宿主身上存活,卻不會致病;其實真正成功的病菌通常不會傷害帶病原宿主,只會利用宿主完成其生命週期與發育過程。從疾病傳播目的來看,免疫的宿主(有別於帶病原宿主)其實跟死了差不多,病原體遇到這兩者都是此路不通。

捐款即獲贈此版電子書
https://www.taiwanwatch.org.tw/donation

#看守台灣 #自食惡果 #看守世界專論 #抗生素 #抗藥性 #傳染病 #公共衛生 #OneHealth #微生物 #病原體 #宿主

自食惡果 環境與社會的亂象如何觸發疾病

2020年初新冠肺炎開始在全球蔓延,全世界公民被迫用將近三年的時間自學或體驗與COVID-19有關的流行病學知識,包括其傳染途徑、感染症狀、公衛策略及疫苗效用…等等。有鑑於此,看守台灣協會決定重新出版《自食惡果:環境與社會亂象如何觸發疾病》這本歷久彌新的環境報告,不僅呼應台灣社會這三年與新冠肺炎對抗的經歷,也讓讀者有機會博覽「傳染病」的縱向和橫向發展。 本書中文版初版於1998年以紙本書形式發行,彙整了全球關注的重大傳染病資訊,包括瘧疾、肺結核、小兒麻痺、愛滋病等是如何崛起並衝擊人類社會,世界各國在醫療資源不均的挑戰下,又是如何與致病微生物展開拉鋸之戰。這本全更新版電子書由看守台灣編譯群重新潤飾譯文,並新增方塊和譯註以補充議題現況,也細數台灣本土具代表性的流行病史。在新冠肺炎後疫情時代,本書提供的前例警示若不遏止當前環境與社會亂象,終將再次引發微生物的反撲。 線上閱讀由此去 捐款支持看守台灣,即可獲得這本電子書喔

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自食惡果——環境及社會的亂象如何觸發疾病】
https://www.taiwanwatch.org.tw/node/1510

瘧疾對人類的威脅長達數十世紀,19世紀之前,全球醫學界並不了解瘧疾傳播的方式,直到19世紀末才證實蚊子是傳播瘧疾的媒介。第一種被發現能治療瘧疾的藥物出現於1820年,也就是由樹皮提煉出來的奎寧,但是奎寧無法根絕瘧原蟲的繁殖機制,且瘧原蟲逐漸產生抗藥性,因此後來又陸續研發出氯奎寧、普來馬奎寧等新型藥物,不過隨著大規模使用,這些藥物的藥效都因病原蟲抗藥性而逐漸削弱。

臺灣自1965年宣布瘧疾根除至今已將近半個世紀,目前仍處於瘧疾保全期,持續瘧蚊調查、病患治療追蹤、居家環境消毒等等防瘧作為。

圖:1950年代,在中國中醫研究院擔任實習員的屠呦呦(右),左為其老師樓之岑。©Xinhua News agency/wikipedia

捐款即獲贈此版電子書
https://www.taiwanwatch.org.tw/donation

#看守台灣 #自食惡果 #看守世界專論 #抗生素 #抗藥性 #傳染病 #公共衛生 #瘧疾 #瘧原蟲 #瘧蚊 #奎寧

自食惡果 環境與社會的亂象如何觸發疾病

2020年初新冠肺炎開始在全球蔓延,全世界公民被迫用將近三年的時間自學或體驗與COVID-19有關的流行病學知識,包括其傳染途徑、感染症狀、公衛策略及疫苗效用…等等。有鑑於此,看守台灣協會決定重新出版《自食惡果:環境與社會亂象如何觸發疾病》這本歷久彌新的環境報告,不僅呼應台灣社會這三年與新冠肺炎對抗的經歷,也讓讀者有機會博覽「傳染病」的縱向和橫向發展。 本書中文版初版於1998年以紙本書形式發行,彙整了全球關注的重大傳染病資訊,包括瘧疾、肺結核、小兒麻痺、愛滋病等是如何崛起並衝擊人類社會,世界各國在醫療資源不均的挑戰下,又是如何與致病微生物展開拉鋸之戰。這本全更新版電子書由看守台灣編譯群重新潤飾譯文,並新增方塊和譯註以補充議題現況,也細數台灣本土具代表性的流行病史。在新冠肺炎後疫情時代,本書提供的前例警示若不遏止當前環境與社會亂象,終將再次引發微生物的反撲。 線上閱讀由此去 捐款支持看守台灣,即可獲得這本電子書喔

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自食惡果——環境及社會的亂象如何觸發疾病】
https://www.taiwanwatch.org.tw/node/1510

1895年日軍佔領台灣時,首先從澎湖登陸,還未前進台灣本島,部隊內旋即爆發澎湖既有傳染病,以霍亂最為嚴重,當時日軍動員總數為6194人,霍亂患者1945人,且病死者多達1247人,而同時間因戰爭傷亡的日本軍士不過30人。

20世紀初期台灣防治瘧疾和登革熱等蚊蟲傳染病成效亦彰,日治初期全球生物學對細菌與病原的知識尚未成熟,因此日本殖民政府的防疫工作可說與全球病菌與免疫知識發展並進,部分防疫手段激烈而被住民視為暴政,但也因為彼時迫切的防疫需求,進而催生台灣現代化的公共衛生體系。

捐款即獲贈此版電子書
https://www.taiwanwatch.org.tw/donation

#看守台灣 #自食惡果 #看守世界專論 #抗生素 #抗藥性 #傳染病 #公共衛生 #日據時代 #霍亂

自食惡果 環境與社會的亂象如何觸發疾病

2020年初新冠肺炎開始在全球蔓延,全世界公民被迫用將近三年的時間自學或體驗與COVID-19有關的流行病學知識,包括其傳染途徑、感染症狀、公衛策略及疫苗效用…等等。有鑑於此,看守台灣協會決定重新出版《自食惡果:環境與社會亂象如何觸發疾病》這本歷久彌新的環境報告,不僅呼應台灣社會這三年與新冠肺炎對抗的經歷,也讓讀者有機會博覽「傳染病」的縱向和橫向發展。 本書中文版初版於1998年以紙本書形式發行,彙整了全球關注的重大傳染病資訊,包括瘧疾、肺結核、小兒麻痺、愛滋病等是如何崛起並衝擊人類社會,世界各國在醫療資源不均的挑戰下,又是如何與致病微生物展開拉鋸之戰。這本全更新版電子書由看守台灣編譯群重新潤飾譯文,並新增方塊和譯註以補充議題現況,也細數台灣本土具代表性的流行病史。在新冠肺炎後疫情時代,本書提供的前例警示若不遏止當前環境與社會亂象,終將再次引發微生物的反撲。 線上閱讀由此去 捐款支持看守台灣,即可獲得這本電子書喔

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自食惡果——環境及社會的亂象如何觸發疾病】
https://www.taiwanwatch.org.tw/node/1510

有些疾病很容易根除,例如麻疹和天花,因為這類病毒具有容易預測的生命週期和感染症狀,而且可以透過誘發免疫力來減輕特定症狀。然而傳染過程通常複雜且難以控制,產生的症狀也會隨著病菌所處生命階段和患者健康狀況而不同。例如瘧疾原蟲,在其傳染週期的不同階段(從蟲卵到寄生蟲期、寄生病媒生物、進入人體血液等)對抗菌藥物會有不同感受性。瘧疾特別難追蹤的原因是共有四種不同的瘧原蟲會感染人類(根據世界衛生組
織的資料,至今2022年已發現5種不同的瘧原蟲能引發感染) ,而其病媒為多達60種不同的瘧蚊(Anopheles),這些瘧蚊族群的生態及繁衍行為差異極大,所以對一種族群的控制方法,可能對其他族群無效。

捐款即獲贈此版電子書
https://www.taiwanwatch.org.tw/donation

#看守台灣 #自食惡果 #看守世界專論 #抗生素 #抗藥性 #傳染病 #環境正義 #公共衛生 #瘧疾 #瘧原蟲 #瘧蚊

自食惡果 環境與社會的亂象如何觸發疾病

2020年初新冠肺炎開始在全球蔓延,全世界公民被迫用將近三年的時間自學或體驗與COVID-19有關的流行病學知識,包括其傳染途徑、感染症狀、公衛策略及疫苗效用…等等。有鑑於此,看守台灣協會決定重新出版《自食惡果:環境與社會亂象如何觸發疾病》這本歷久彌新的環境報告,不僅呼應台灣社會這三年與新冠肺炎對抗的經歷,也讓讀者有機會博覽「傳染病」的縱向和橫向發展。 本書中文版初版於1998年以紙本書形式發行,彙整了全球關注的重大傳染病資訊,包括瘧疾、肺結核、小兒麻痺、愛滋病等是如何崛起並衝擊人類社會,世界各國在醫療資源不均的挑戰下,又是如何與致病微生物展開拉鋸之戰。這本全更新版電子書由看守台灣編譯群重新潤飾譯文,並新增方塊和譯註以補充議題現況,也細數台灣本土具代表性的流行病史。在新冠肺炎後疫情時代,本書提供的前例警示若不遏止當前環境與社會亂象,終將再次引發微生物的反撲。 線上閱讀由此去 捐款支持看守台灣,即可獲得這本電子書喔

看守台灣 Taiwan Watch

【被瓜分的水資源:糧食安全、生態系健康、及缺水下的新政局(2022再版)】
https://twwatch.online/ebooks/20221115_dividing_the_water/water.html

在可預見的未來,若要預防因為缺水而加劇的飢荒貧窮、政治與社會動盪以及擴大的生態衰退,最有希望的做法就是更加公平地控制人民與國家之間還有人與自然間的水資源需求及分配。提升用水效率可以從現有的供水中擠出更多水量,效果長遠,但光靠水利策略本身是不夠的。生活在自然水資源供給有限的情況下,就得要求更為富裕的社會群體減少消費,並全面減少家戶人數。目前每五噸穀物就有兩噸用於肉類與禽類的生產,個人的飲食選擇集合起來也能影響未來糧食需求需要多少供水才能滿足。另外,任何成功戰略的核心就是要更加努力來創造穩定人口的條件,才能為所有人創造永續安全的水資源未來。

—— 摘錄自「被瓜分的水資源」

捐款與行動支持看守台灣
https://www.taiwanwatch.org.tw/donation

#看守台灣 #看守世界專論 #被瓜分的水資源 #水資源 #環境正義 #氣候變遷 #糧食安全

water

【被瓜分的水資源:糧食安全、生態系健康、及缺水下的新政局(2022再版)】

https://twwatch.online/ebooks/20221115_dividing_the_water/water.html

如果政策制定者能賦予生態系服務的經濟價值,生態系會比較容易獲得保障及專屬水量分配。馬來西亞海岸的紅樹林沼澤,光是防洪與防暴風雨的價值估計每一公里為30萬美元;然而,在東南亞和拉丁美洲沿岸多數地區,紅樹林正快速遭到摧毀,改為養蝦場和其它價值較低及更為短期的活動之用。美國西部也有一些研究指出,至少在河川處於低流量期時,河水用於棲地保護、漁撈、划船與其他水上遊憩地用途,其「邊際價值」等同或超過將同等河水用於大量農地灌溉的價值。以金錢價值衡量生態系的功能,就算只是粗略估計,就可避免將河水生態系的價值誤認為「零」的嚴重錯誤。只有這樣做,生態系才比較可能獲得保護,分配到相稱於其價值的足夠用水量。

—— 摘錄自「被瓜分的水資源」

捐款與行動支持看守台灣
https://www.taiwanwatch.org.tw/donation

#看守台灣 #看守世界專論 #被瓜分的水資源 #水資源 #環境正義 #氣候變遷 #糧食安全

water

【被瓜分的水資源:糧食安全、生態系健康、及缺水下的新政局(2022再版)】

https://twwatch.online/ebooks/20221115_dividing_the_water/water.html

研究指出,每人每天大約需要25公升的水以維持基本生存所需的飲用水及適當的清潔;如果再加上保持良好衛生以及料理食物需求,每個人每天的最低用水量就達到50公升。然而現在超過10億人甚至連最起碼的用水量都沒有。如果把這些人所需要的基本用水量,加上2025年時預計增加的26億人口所需要的基本用水量,得出的數字是每年必須增加650億立方公尺的供水量,才夠維持人類健康需求――這只等同於目前全世界取水量的1.5%。因此要滿足人類基本需求,其限制並不在於是否有水資源,反而是政府、外部援助機構、供水者及社群團體在技術、基礎建設及制度上的必要投資不足,導致窮人無法取得安全的水資源。

—— 摘錄自「被瓜分的水資源」

捐款與行動支持看守台灣
https://www.taiwanwatch.org.tw/donation

#看守台灣 #看守世界專論 #被瓜分的水資源 #水資源 #環境正義 #氣候變遷 #糧食安全

water

【被瓜分的水資源:糧食安全、生態系健康、及缺水下的新政局(2022再版)】

https://twwatch.online/ebooks/20221115_dividing_the_water/water.html

恆河流域看不到多少進展,尼泊爾、印度和孟加拉之間應達成協議以共享水資源的需要,可說是一年比一年更加急迫。尼泊爾擁有最大的額外蓄水量和水力發電潛力,印度則掌控了絕大部份的恆河逕流量,而孟加拉則是因洪水和乾旱受創,一再引起國際關注,是時候為恆河流域展開有創意的舉措了。初步行動可能包含成立一個獨立的或三邊小組,研擬「合理及公平的」的安排,確保孟加拉獲得糧食生產的最低水量,以及保護恆河三角洲所需的最低水量。缺水起碼是外移潮的原因之一,隨著越來越多的孟加拉難民越過邊界進入印度東部以擺脫貧困,原本覺得無須協商的印度或許很快就會因此而回心轉意。

圖:河流上的男孩們,孟加拉。
©Sober Ali

—— 摘錄自「被瓜分的水資源」

捐款與行動支持看守台灣
https://www.taiwanwatch.org.tw/donation

#看守台灣 #看守世界專論 #被瓜分的水資源 #水資源 #環境正義 #氣候變遷 #糧食安全

water

【被瓜分的水資源:糧食安全、生態系健康、及缺水下的新政局(2022再版)】

https://twwatch.online/ebooks/20221115_dividing_the_water/water.html

從歷史上來看,河流經常被用來勾勒政治疆界,進而劃分國家;但在生態學上,河流卻連結國家,任何一條兩國之間的界河所流淌穿過的水系幅員橫跨這兩個國家。而支撐任何流經兩個或多個國家的河流的生態系都打破了政治疆界,對這些國家來說,合作是必要的,不只是為了避免衝突,更是為了保護支撐區域經濟的自然生態系,現在這樣做又特別重要,因為世界上大多數區域都進入了零和遊戲,當某個使用者能用的水資源增加,就代表了他人遭到剝奪。無論是在市場上或是在國際政治上,光靠競爭來分輸贏,這種作法誰都不會是贏家;在今日相互依存的世界中,區域動盪和生態惡化的代價很快就會抵消勝利的獎賞,而水資源作為生命的基礎,使用者們需要的是與大自然及彼此共享的倫理。

—— 摘錄自「被瓜分的水資源」

捐款與行動支持看守台灣
https://www.taiwanwatch.org.tw/donation

#看守台灣 #看守世界專論 #被瓜分的水資源 #水資源 #環境正義 #氣候變遷 #糧食安全

water

×

【自食惡果——環境及社會的亂象如何觸發疾病】
https://www.taiwanwatch.org.tw/node/1510

瘧疾對人類的威脅長達數十世紀,19世紀之前,全球醫學界並不了解瘧疾傳播的方式,直到19世紀末才證實蚊子是傳播瘧疾的媒介。第一種被發現能治療瘧疾的藥物出現於1820年,也就是由樹皮提煉出來的奎寧,但是奎寧無法根絕瘧原蟲的繁殖機制,且瘧原蟲逐漸產生抗藥性,因此後來又陸續研發出氯奎寧、普來馬奎寧等新型藥物,不過隨著大規模使用,這些藥物的藥效都因病原蟲抗藥性而逐漸削弱。

臺灣自1965年宣布瘧疾根除至今已將近半個世紀,目前仍處於瘧疾保全期,持續瘧蚊調查、病患治療追蹤、居家環境消毒等等防瘧作為。

圖:1950年代,在中國中醫研究院擔任實習員的屠呦呦(右),左為其老師樓之岑。©Xinhua News agency/wikipedia

捐款即獲贈此版電子書
https://www.taiwanwatch.org.tw/donation

#看守台灣 #自食惡果 #看守世界專論 #抗生素 #抗藥性 #傳染病 #公共衛生 #瘧疾 #瘧原蟲 #瘧蚊 #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