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日並有幸賣出幾件陶。
作品被陌生人收藏,以器物換取錢財固然是很棒的報酬,但身為製陶者這還有一層意義:我的陶件彷彿不證自明了,它進入了他人的生活,交由他人去決定使用。
柳宗悅對於民藝與工藝的看法-如今已廣為人知-「器物之美在於用」,「被使用的器物才有生命」,無疑地是這層意義的最佳詮釋。
售出作品中,有兩件是同個時間完成的高台(《嘉木》)。
高台通常有兩個作法,一是倒過來從底部開始拉胚,一體成形;另一是分成上下兩部分,先做上盤再做下柱,再接合。
看步驟就知道第二法比較繁複,不過它能做出更為細緻古典的效果。
需要接合的高台,比較有變形或失敗的風險。接合時需注意力道與乾濕度,盤面太薄易變形,太厚則憨拙;台柱脖子太細支撐不良,太粗不夠細膩。
終歸說來,就是要找到所有元素的恰當比例。
這個款式的高台我自己是衷心喜愛,可說是很接近我本源的東西(有點難形容:很直覺地選擇了這樣的形式而且沒有懷疑;天生偏愛?)。
老師也說「一看就是妳的風格。」
能送到有緣人手中滿開心的。雖然自己還是有一點點,一點點而已,真的就一點點,的捨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