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精神健康也太岌岌可危了一点吧……中国这个环境是什么大屎缸啊!!!#吐槽中国

我起先是对#家暴 主题感兴趣,因为听闻身边人有很多屌爹都家暴过,我就想知道家暴的人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读了一本《#有一种伤害以爱为名》(新译名《#他为什么打我》)发现这不就是我爹吗,除了他不动手,剩下条条中。原来我爹是个#精神施虐 者!

后来网上冲浪看到#NPD #自恋型人格障碍 相关,又产生了好奇心,继续读了《#为什么爱会伤人#亲密关系中的自恋型人格障碍》,又给指派爹确诊了。并且发现国男人均NPD,绝大部分都是自恋自大顾影自怜、没有同理心、不顾别人(尤其伴侣)感受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巨婴,只不过类型和程度不同罢了:指派爹属于显性自恋,热情外向,活跃于饭桌,夸夸其谈;前屌属于隐性自恋,看似自卑,实则自负,照样以自我为中心不顾伴侣感受。上段恋爱看他和我爹一点都不像,就放心谈了,谈到后来发现本质上是一样的,分属于一体两面罢了,真恶心。

读了NPD科普我开始困惑,因为我发现有**好些个**朋友身上都有两三条四五条和NPD能对上的地方,但是怎么看ta们都不是NPD,因为ta们有同理心。这样有一丁点儿NPD特质但又不是NPD的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被家里的屌爹影响了带坏了吗?我产生了新的好奇心。

直到我下载象友推荐的#BPD #边缘型人格障碍 相关书籍《#亲密的陌生人》,又去油管看了好几个科普视频,震惊地发现原来我的朋友们更像BPD——内心极度脆弱,很容易不安以至于会对亲密的人(尤其是伴侣)做出人类迷惑行为,把别人逼走后又确信“我就是不值得被爱”,行为看起来跟NPD擅长的#操纵 一样,但是出发点不同:NPD是为了让自己爽,BPD则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另一个区别是:NPD没有同理心,BPD意识到伤害别人后会痛苦自责羞愧难当。(二者有共病率。但我觉得所谓的共病该不会就是误诊吧,毕竟一个有同理心,另一个没有。)

并且,NPD家长很容易把孩子折磨成BPD,BPD长大也很容易吸引NPD……

我的天啊!!!怪不得我眼睁睁看我的朋友们一个个在亲密关系中挣扎。
大家的共同特点:家里有个NPD屌爹,被折磨得接近BPD,长大后又吸引NPD,循环童年的折磨。

以我目前的浅薄了解:
NPD本性难移,BPD稍微好点(自发想改变+科学干预手段)。

我想说的是:
知识就是力量,推荐大家读书打破恶性循环。

他们内心空洞,拥有的也只有过去的辉煌、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拥有过的东西、曾经认识的人、过去的生活。自恋者的结局通常都是孤独终老,绝望无助。我们的社会有部分人歧视老人。退休对于那些有完整生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人来说是有利有益的——正是收获幸福生活果实的时刻。然而对于自恋者来说,随着身份地位以及前呼后拥式生活的消失,他们的结局往往是人生故事中最悲伤的部分。家人可能会在自恋者生命结束时再次出现,要么是来继承遗产和其他肤浅的物质财产,要么完全出于内疚,因为内疚是自恋者的家人与自恋者之间仅存的东西。

摘录来自
#为什么爱会伤人:#亲密关系中的自恋型人格障碍
拉玛尼·德瓦苏拉

自恋者贪得无厌、操控他人、易怒易躁、自大自负、自命不凡的特质都会让他们陷入困境,晚年时,他们会发现自己再也得不到以往的光辉。通过观察,我发现许多自恋者步入老年后无依无靠,或者靠着有钱朋友的慷慨施舍生活,或者在养老院孤独终老(许多自恋者都遭到了家人的抛弃)。自恋者是凭借外在属性——外表、成功、口惠、财产——作为生活的筹码,当这些外在的东西消失后,由于他们从未重视过内心世界的发展,又缺乏长久的友谊和感情,因而难以应对老年时的生存危机。关系肤浅的朋友是不会在你生病时开车送你去看医生的。

摘录来自
#为什么爱会伤人:#亲密关系中的自恋型人格障碍
拉玛尼·德瓦苏拉

看着一个自恋者变老应该是一件奇怪而又病态的事情。自恋者全靠年轻、身份获得的机会、财富和生活——而这些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褪色。最幸运的自恋者是那些在生命结束前仍能保持经济富有、地位高贵的人。他们拥有源源不断的宾客、仰慕者、谄媚者和年轻伴侣。自恋供给络绎不绝地驶入他们的港口,直到他们生命终结。在外界眼里,他们的生活仍然空虚,但他们自己很满足。只要你没有卷入其中,也就与你无关。

摘录来自
#为什么爱会伤人:#亲密关系中的自恋型人格障碍
拉玛尼·德瓦苏拉

经过观察,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结果,与自恋者生活多年的人,在其他关系中也会感到紧张,这本质上反映了他们与伴侣的生活模式。小心这一点,因为你的这种行为模式会疏远那些支持你的人,也会限制你与他人的情感体验。

摘录来自
#为什么爱会伤人:#亲密关系中的自恋型人格障碍
拉玛尼·德瓦苏拉

#长毛象安利大会
What do narcissists do to truth tellers? (Narcissistic Family Role)
https://youtu.be/VOEFh5042JQ

墙内搬运:自恋家庭中的真话者
https://m.bilibili.com/video/BV1eB4y1v7Ut

@board 推荐所有想远离家庭的象友看看。
感觉tl随手捞一下就能捞到一网兜出身于自恋家庭的象友,只不过大家不一定知道有毒家庭的毒来自于家庭成员的病态自恋。

这个视频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我从小就想离“家”远一点,为什么我总觉得我的指派爹有点怕我——很小的时候我就这么觉得了。我觉得他通常情况下不敢惹我,因为我对他毫不留情,根本不在乎旁边是否有亲戚朋友。(这点和#ASD 有关,我就是想讲真话。)

Dr.Ramani还做了好多视频,也推荐所有在#亲密关系 和人际交往中总觉得被消耗的人看看她的视频。很多事并不是「我讨厌社交」「我不擅长维护关系」而是「我遇见了#NPD」。中国这种父系×男权×社达社会真的会批量制造NPD及其受害者。#吐槽中国

墙国的朋友最好还是搞个梯子,实在没有的话可以看B站。B站搬运工真是菩萨,功德无量。

她在Spotify和Apple podcast都有播客。她也写了书,我只看了一本《#为什么爱会伤人#亲密关系中的自恋型人格障碍》,我觉得还是视频讲得更全面。

书的摘录在这里,不喜欢视频媒介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再决定要不要看视频:https://mastodon.social/@reading_bot/110701823698200161

最后感谢象友@saya_neko 给我安利了Dr.Ramani!现在把这份安利扩散一下,希望对大家的人生有所帮助。

发疯版安利:
快点进视频看啊啊啊这不就是象友的日常人生吗!!!简直是父母皆祸害小组组员和预备组员的必看学习材料,不信就点进去看一下!@toxicparents

What do narcissists do to truth tellers? (Narcissistic Family Roles)

YouTube

有趣的是,从与自恋者的感情困境中走出来的许多人都深受启发,最后通过培训成了心理治疗师、生活导师;有的人在此过程中阅读大量书籍,学到了许多知识。

摘录来自
#为什么爱会伤人:#亲密关系中的自恋型人格障碍
拉玛尼·德瓦苏拉

如果我们的社会对善良友好的品德的重视程度也像对耀武扬威气势的重视程度一样,很多人就不至于如此心碎。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弱点,选择终身伴侣时,注重他身上的良好品质——富有同情心、心地善良、懂得尊重、有同理心——而不是昙花一现的魅力和自我。与这样的人生活久了,所谓的“爱情魔力”才会更强大。

摘录来自
#为什么爱会伤人:#亲密关系中的自恋型人格障碍
拉玛尼·德瓦苏拉

或许最好的选择就是,远离那些人类中“处于统领地位的狒狒”,最好从一开始就不要把他们带入你的部落。总之,与自恋者在一起,尤其是自恋伴侣在一起生活,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和他们在一起,我们的皮质醇和其他神经激素水平都会增高,从而引发一系列的身心健康问题。基科·特格莱泽(Janice Kiecolt Glaser)及其同事所做的研究表明,人际关系冲突对我们不利,与自恋者一起生活,冲突更为激烈。

一旦自恋者从你的生活中消失,你的生活就会更健康,冲突和压力更少,生活更和谐。有时候问题的存在并不是你的原因。

摘录来自
#为什么爱会伤人:#亲密关系中的自恋型人格障碍
拉玛尼·德瓦苏拉

萨波斯基在肯尼亚对狒狒的研究值得我们对自恋行为进行认真思考。在野外,把凶残、暴力、恶劣的狒狒消除,其余的狒狒都会生活得更好。然而大多数狒狒部落却没有这么幸运。萨波斯基将“无阿尔法”狒狒部落与其他仍有首领狒狒的部落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无阿尔法”部落的狒狒生活得更好。有趣的是,萨波斯基发现,一旦有几只“捣蛋”的青年雄性狒狒进入部落,就会打破原有的亲切和谐氛围。这与人类社会是一致的;有时,无论是家庭、工作单位还是其他群体中只要有一个顽固自恋人格的人存在,就能扰乱整个集体的安宁。

想象一下:如果你能把所有集体中的每一个自恋的、自私自利、刻薄寡情、自命不凡(占统领地位的阿尔法)的人全部清理掉……一个不剩,你的生活会有什么改变?根据上述研究,你的生活应该就没有什么压力。你可能会更加享受你的日常生活,与他人合作得更和谐,受到的伤害也更少。最重要的是,更有利于你的身心健康。

摘录来自
#为什么爱会伤人:#亲密关系中的自恋型人格障碍
拉玛尼·德瓦苏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