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高分,去读职校的孩子们

#中考 这是她15岁中学毕业那年,自己选择的路。2014年,邵嘉初中毕业参加升学考试。满分960分的中考,邵嘉考了897分,足够被湖南邵阳当地的重点高中录取。不过,邵嘉最后决定放弃升学高中、备战高考,转而报考……(来自微信公众号-真实故事计划Pro23/08/15)

阅读全文: https://at.laborinfocn2.com/articles/url?lk=https%3A//mp.weixin.qq.com/s/xWqR_tT6aotB8FXzUedplQ
原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xWqR_tT6aotB8FXzUedplQ
备份1: https://archive.ph/wip/OTBeP
备份2: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817011901/https://mp.weixin.qq.com/s/xWqR_tT6aotB8FXzUedplQ

中考高分,去读职校的孩子们 - 工劳网

这是她15岁中学毕业那年,自己选择的路。2014年,邵嘉初中毕业参加升学考试。满分960分的中考,邵嘉考了897分,足够被湖南邵阳当地的重点高中录取。不过,邵嘉最后决定放弃升学高中、备战高考,转而报考……

中考被劝退:除了读高中,他们还有什么路

#中考 据报道,这位班主任劝初三学生放弃中考,并暗示其不报中考照样给毕业证、参加考试则需要290分才能拿到毕业证。事后,家长才得知孩子没有参加中考。(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23/06/24)

阅读全文: https://at.laborinfocn2.com/articles/url?lk=https%3A//mp.weixin.qq.com/s/veiFQB2-oGXfPkYaB5f96A
原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veiFQB2-oGXfPkYaB5f96A
备份1: https://archive.ph/wip/whXBd
备份2: 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625030331/https://mp.weixin.qq.com/s/veiFQB2-oGXfPkYaB5f96A

中考被劝退:除了读高中,他们还有什么路 - 工劳网

据报道,这位班主任劝初三学生放弃中考,并暗示其不报中考照样给毕业证、参加考试则需要290分才能拿到毕业证。事后,家长才得知孩子没有参加中考。

#中国教育和人口报告 2022版 学前和基础教育篇

绕梁说 2023-01-09
https://mp.weixin.qq.com/s/7syqAB7yEmqGuFOQKJbE6w

育娲人口研究 2023/01
专家团队:#梁建章,任泽平,黄文政,何亚福
特别鸣谢:白学松对本文数据整理有贡献

#目录
1、#学前教育 阶段
1.1  幼托基础数据
1.2 学前教育的经济投入
1.3 幼儿园入学率和未来入园人数预测
1.4 入托率国际比较
1.5 托幼服务和生育率的关系
2、#义务教育 阶段(小学和初中)
2.1 基础数据
2.2 经济投入
2.3 小学入学率和未来入学人数预测
2.4 PISA成绩和学习时间的国际比较
2.5 学习时间和#生育率 的关系
2.6 家长辅导中小学生学习的时间
图片
3 、高中教育和考试制度
3.1 基础数据
3.2 独特的考试制度
3.3 高中学习
4 、政策建议
4.1 大力兴建托儿所
4.2  取消中考
4.3 缩短中小学学制
4.4  教育改革和贫富差距

参考文献
本篇《#教育和人口报告 学前和基础教育篇》将分析中国的教育的负担。投入方面包括政府、父母和孩子的投入;产出方面包括各个教育阶段的入学人数和能力测评数据;并且根据未来人口的趋势来预测各个教育阶段的入学人数。报告将重点分析父母和孩子的时间成本,以及其对生育率的影响。报告将分三个部分:学龄前阶段,小学和初中阶段,高中阶段。

摘要
中国的#生育率 已经几乎是世界最低,未来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导致#低生育率 的最重要原因,是孩子教育的负担过重。中国的升学和考试压力造成了教育过度内卷,家长不得不投入很多时间和金钱在孩子的教育上。中国独特的考试和升学制度加剧了教育的竞争和压力,并导致形成几乎世界最高的#教育成本。本篇《教育和人口报告 学前和基础教育篇》研究中国的教育成本及其对人口的影响,分析相关的制度原因并给出政策建议。 

主要的结论如下:
1. 托儿所奇缺
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入托率 仅为5.5%左右,供给缺口非常巨大,这给家长特别是母亲带来了养育压力,拉低了#生育意愿
2. 高质量和高代价的小学初中教育
中国学生在国际学生能力测评中名列前茅,但与此同时,中国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也造成了生育压力加大等负面影响。
3. 为高考而存在的高中教育
在“#高考 指挥棒”的作用下,中国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考取高分,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4. 政策建议
1) 由政府直接投入或鼓励社会资本建设大量#托儿所
2) 取消#中考,避免过早的教育分层;
3) 缩短中小学教育学制2年,提升教育的整体效率。

智能时代的工作尤其在创新领域,需要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学位要求也不断提高,但年轻人创新和生育的黄金年龄却依然在30岁左右,导致在学业和家庭之间产生了矛盾。整个社会唯分数论的评价体系,又加剧了教育的负担。所以必须#缩短学制#取消中考,毕竟在拥有互联网之后,学生不必死记硬背很多知识点,缩短#学制 完全可行,取消#中考 则可以省下很多原本纯粹因为复习迎考而虚耗的时间。

#计划生育 #优化生育 #生育率

现在丝国#生育率 跌成负了,ccp着急忙慌地使尽手段逼人生,甚至想限制女性受教育来逆转
没错,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生育意愿越低,这是很多研究验证过了的。但这可并不代表着与此相反的「限制女性受教育程度可以提高生育率」就是成立的,毕竟人并不是牲口,人是会为自己做打算的。
好,让我们先假设这种下三滥手段有效,通过限制女性受教育多生了,然后呢?也有相当多的研究早已证实,母亲的#受教育程度 和孩子的认知水平、收入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的,通过限制女性受教育生下来的这些孩子,能拥有CCP称霸地球的妄想赖以成立的高生产力人才吗?总不可能靠在工厂拧螺丝赶英超美吧?
那只要有孩子,是不是通过教育培养成人才就行了呢?不好意思,CCP之前搞的#中考 分流,大部分孩子的命运就是去职校,更不用说#城乡差异 下的农村教育资源了。

生么,丝国没有任何福利扶持;养么,家庭环境已经为了生牺牲掉了;育么,又被户籍制和教育分流卡死,最后哪怕真的能生得出人来,也不过是一大批流水线工人,什么高精尖科技研发就别想了。那以ccp的野心,肯低下头回去给「西方资本家」当世界工厂么?

从把人当作#人矿 开始,丝国的末路早已写就了。

谁对二舅的苦难负责

有马体育 07/26
https://ishare.ifeng.com/c/s/v004Ji5--wvL6y2DmsIRBn-_a8aghYo1nqpFFV5yLngxEJzc0__

今天故事的主题是

#弱者没有宽容的权力

一段名为“#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视频在网络刷屏。视频中的#二舅 曾是村里的顶尖学生,但因村医打错针成了残疾,自此靠做木工过日子。他生活拮据,但掏空十几万积蓄给领养的女儿买了房。他66岁了,还照顾着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兼顾着村里几百位老人的物品维修工作。这被赞许为一个关于遗憾但又不畏遗憾的正能量故事,正如媒体评论的,“二舅活出了我们向往的饱满人生”。

时代如刀,命若野草。抛开精心准备的文案,视频呈现的不过是一个#农村 #残疾 #老人 的艰苦半生。而在乡村的各个角落,这样的遭遇与故事并不发生在二舅一个人身上。很多人在这段视频上找到共鸣,在评论区回忆起自己父辈或祖辈的故事。二舅这样的人在#乡土中国 广泛存在。

人们感叹二舅面对#苦难 的强悍,为其不畏遗憾的生活状态而感慨。但这样的状态与其说是坚韧,不如说是无奈,与其说是淡然,不如说是没得选。在匮乏年代的贫瘠#乡村,向上的通道只有#高考。考试制造出巨大的鸿沟,二舅掉进沟里,就此安下了家。沟里的生活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躲进小楼成一统”,潇洒飘逸释然,而只不过是一个#留守老人 的不得已而为之。

中学作文常见苦难是一笔财富这样的命题,而视频也只是另一形式的命题作文。事实上,苦难并不是什么财富,别人的苦难才是一笔财富,比如二舅的苦难就成了UP主的爆款视频素材,90年代的#下岗潮 就成了#相声 表演的艺术源泉。在具体的现实生活中,UP主不必做木工养活自己,老艺术家不必担心下岗危机。拔高苦难的人往往并不亲身经受苦难。

人们只是在视频中粗粗看到二舅经历了什么,但看不到二舅在现实中真正缺些什么。一位被打错针的少年人,一位办不下残疾证的中年人,一位靠着做木工攒#养老金 的老年人,在他的身边还有相依为命的母亲,一位“也不是很想活了”的88岁老人。二舅在现实生活中缺的东西还有很多。可以肯定的是,二舅的生活并不像媒体所说的那样饱满,反而相当匮乏。

一个人不会天生幸福,一个人也不会天生苦难,一个人更并不会天生对苦难处之淡然。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是谁制造了二舅的苦难?我们更需要思考的是,当二舅被一步步逼进生活的角落,让他就此扎根,甚至无奈接受的时候,又是谁在歌颂这种接受?二舅的视频并不是一次全民治愈,反而更像是一次全民麻醉。作者和观众都没有直面问题,而是一道回避了问题。

有人曾这么评价,作家#高尔泰 出国之后,文风日渐平淡,学会了宽容和妥协。这位经历了上世纪几乎每一次苦难的老人回应说,“宽容、妥协是强者的特权。弱者如我辈,一无所有,不是可以学得来的。”在现实生活中,弱者没有宽容的权力,而人们总是替弱者宽容。比如在今天刷屏的视频中,二舅全程沉默,一言未发,任凭旁白和镜头定义了他的大半生。

二舅的经历不独属于二舅,二舅那一代人面临的问题也不独属于那一代。故事依然在发生着,二舅也依然存在着。只不过以前是村医打错针,现在是#疫苗 打错人,以前是农村孩子出头靠高考,现在是#中考 之后就#分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遭遇。二舅不是不遗憾,而是没得选。

二舅视频有没有治好#精神内耗 还不好说,但二舅和普通人面临的生活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就像最近屡上热搜的明星们考公事件,#小镇做题家 的公平竞争问题,还有各地层层叠叠的#烂尾楼。这些问题和二舅当年的问题并无大的区别,一个人的生活机遇究竟是如何被掌控和塑造的?问题依然没有答案,时代的刀还悬在头顶,因为我们只知道不怕牺牲、排除万难,而从不管问题来自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