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恐婚恐育?婚育背后的结构性困境|#不合时宜

#不合时宜TheWeirdo 2023-03-01
https://mp.weixin.qq.com/s/QkK7SRExV5Ggu2_MtRvO1A
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3fdca9fb91c17e69c79d432
#女性主义 #生育

今年一月份,中国发布了人口报告,中国#人口增长率 在过去 61 年来首次实现了负增长。在#低生育率 背后,女性恐婚恐育有哪些更为结构性的因素。作为女性和社会学学者,又如何思考婚育问题?
过去几年来,芸芸和凯玲潜伏在一个叫做“生育对女性意味着什么?“的豆瓣公共话题组当中,进行学术研究与分析。在这期节目中,我们激情分享了从个体生命体验到学术研究上的反思。试图解答在如今低生育率背后,女性所面临的结构性困境。

——+——+——+——+——

土土土 2023-04-24

瞎说几句:
#新自由主义#全球化 对全球女性的影响是无孔不入的,不以阶层和是否直接参与#经济全球化 区分。亚洲工厂的女工,西非海岸的女渔民,在美国做清洁工的拉美移民,每个人的生命都被切切实实地改变了。重点还是,#生育率 低,到底对谁来说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到底是谁希望制造出源源不断的“人口”?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不婚不育 简直可以说是以#死亡政治#Necropolitics)的手段反击#生命政治#Biopolitis),迫使整个人类重新思考一种不可能#996,没法不断替换(Dispose)青壮年#劳动力 的情况下,使世界持续运转的方式。也许,我们根本就不需要#资本主义 所生产出的很多盈余。

———— ⁂ ————

土土土 2023-05-04 https://www.douban.com/people/58993400/status/4222743017

这期题目很好,重点放在了“#结构性困境”。刚听完那天我的评论也放在了这一点上,但最近我在想一个问题,觉得需要再补充一点,那就是“不婚不育”不应该成为割裂社群团结的武器。我也经常收到网友评论,“#婚女(爱男宝)没有资格谈#女权”,没太在意过,也许因为我享有选择“不婚不育”的特权,只是我出于很多原因没有这么做。
但有一件事我们需要不停地提醒自己:在当前很多国家的现实情况下,选择不婚不育是一个和#阶层身份 强相关的特权。我有个年轻的表妹生活在国内的三线城市,还有一个朋友来自于南印度的小镇,她们都向我表达过一个同样的感受:结了婚之后她们有了更多的自由。结了婚意味着你可以离开父母的家,小到什么时候回家、和什么样的朋友一起玩,到花多少钱在什么东西上,大到能不能辞职去留学、什么时候生孩子,父母不再是最主要的“说服”对象,而自己选择的伴侣在很多层面上,都更倾向于“合作伙伴”而非“耳提面命”。
在网上谈“不婚不育”,可能只是发泄情绪,但也很有可能是刻意忽略了自身特权谈抗争。我们所面临着共同的结构性困境,但每个人所拥有的资源千差万别,路径和目标的差异也可以理解。我们要保护好自己和朋友,也相信抗争本身的力量和生机,能够最终指向结构性变革。

———— ⁂ ————

土土土:
这条没写到另一个关键面向:婚育的权利恰恰是#酷儿群体 寻求#民事权利 的前提,这一点也非常重要!不婚不育应该成为一种可用的选项,但不应该成为一种排它性的主张。

#中国教育和人口报告 2022版 学前和基础教育篇

绕梁说 2023-01-09
https://mp.weixin.qq.com/s/7syqAB7yEmqGuFOQKJbE6w

育娲人口研究 2023/01
专家团队:#梁建章,任泽平,黄文政,何亚福
特别鸣谢:白学松对本文数据整理有贡献

#目录
1、#学前教育 阶段
1.1  幼托基础数据
1.2 学前教育的经济投入
1.3 幼儿园入学率和未来入园人数预测
1.4 入托率国际比较
1.5 托幼服务和生育率的关系
2、#义务教育 阶段(小学和初中)
2.1 基础数据
2.2 经济投入
2.3 小学入学率和未来入学人数预测
2.4 PISA成绩和学习时间的国际比较
2.5 学习时间和#生育率 的关系
2.6 家长辅导中小学生学习的时间
图片
3 、高中教育和考试制度
3.1 基础数据
3.2 独特的考试制度
3.3 高中学习
4 、政策建议
4.1 大力兴建托儿所
4.2  取消中考
4.3 缩短中小学学制
4.4  教育改革和贫富差距

参考文献
本篇《#教育和人口报告 学前和基础教育篇》将分析中国的教育的负担。投入方面包括政府、父母和孩子的投入;产出方面包括各个教育阶段的入学人数和能力测评数据;并且根据未来人口的趋势来预测各个教育阶段的入学人数。报告将重点分析父母和孩子的时间成本,以及其对生育率的影响。报告将分三个部分:学龄前阶段,小学和初中阶段,高中阶段。

摘要
中国的#生育率 已经几乎是世界最低,未来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导致#低生育率 的最重要原因,是孩子教育的负担过重。中国的升学和考试压力造成了教育过度内卷,家长不得不投入很多时间和金钱在孩子的教育上。中国独特的考试和升学制度加剧了教育的竞争和压力,并导致形成几乎世界最高的#教育成本。本篇《教育和人口报告 学前和基础教育篇》研究中国的教育成本及其对人口的影响,分析相关的制度原因并给出政策建议。 

主要的结论如下:
1. 托儿所奇缺
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入托率 仅为5.5%左右,供给缺口非常巨大,这给家长特别是母亲带来了养育压力,拉低了#生育意愿
2. 高质量和高代价的小学初中教育
中国学生在国际学生能力测评中名列前茅,但与此同时,中国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也造成了生育压力加大等负面影响。
3. 为高考而存在的高中教育
在“#高考 指挥棒”的作用下,中国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考取高分,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4. 政策建议
1) 由政府直接投入或鼓励社会资本建设大量#托儿所
2) 取消#中考,避免过早的教育分层;
3) 缩短中小学教育学制2年,提升教育的整体效率。

智能时代的工作尤其在创新领域,需要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学位要求也不断提高,但年轻人创新和生育的黄金年龄却依然在30岁左右,导致在学业和家庭之间产生了矛盾。整个社会唯分数论的评价体系,又加剧了教育的负担。所以必须#缩短学制#取消中考,毕竟在拥有互联网之后,学生不必死记硬背很多知识点,缩短#学制 完全可行,取消#中考 则可以省下很多原本纯粹因为复习迎考而虚耗的时间。

#计划生育 #优化生育 #生育率

日本低生育率之谜

#利维坦 2022-08-10
https://mp.weixin.qq.com/s/PafowsEszA7Gq9rJSMD3jA

原文《The Mystery of Why Japanese People Are Having So Few Babies》 By Alana Semuels
2017-07-20 https://www.theatlantic.com/business/archive/2017/07/japan-mystery-low-birth-rate/534291/

利维坦按:

前几天偶然看到《出生率接近0后,这座日本最“老”城市怎么样了?》一文,心情真的很复杂。日本自上世纪末的#经济泡沫 之后,#人口老龄化#低生育率 已经成为这个国家的顽疾,经济持续低迷,年轻人就业困难,也看不到未来有任何希望,由此诞生了#hikikomori(ひきこもり,隐蔽人士)、#尼特族(相当于国内说的#啃老族)、#御宅族……

如果按照60岁以上的人占人口数量的10%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的标准,中国是在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按目前的趋势判断,有专家指出或许在2040年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按照国际通行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时,意味着进入#老龄化;达到14%,为#深度老龄化;超过20%,则进入#超老龄化 社会。同样,中国的#生育率 降低的问题也日益严峻。中日两国国情虽然不同,但在很多方面还是可以以#日本 作为镜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