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資訊洪流:在無策展時代如何尋找文化瑰寶?
➤ 演算法便利性 vs 主動探索的困境
https://tadaima.bearblog.dev/if-nothing-is-curated-how-do-we-find-things/
本文探討社交媒體時代資訊碎片化現象,以碧玉新作宣傳混亂為例,對比早年透過專業策展接觸文化的經驗,批判演算法造成的文化同溫層困境,提出重建策展機制的重要性。
+ 「完全說中我的心聲!現在要找真正有深度的音樂反而比20年前更困難,TikTok推播的全是片段化內容」
+ 「但作者忽略現代人自主性更高的事實,與其被雜誌編輯餵養,我寧可自己花時間篩選資訊」
##網路文化 #音樂產業
If nothing is curated, how do we find things?

Bjork is currently promoting a new concert film being released called . She's been releasing new photoshoots and interviews almost every day for the past two...

Tadaima.
🌗 在垃圾時代,精湛工藝即是反叛
➤ 獨立遊戲創作者尼爾·阿加瓦爾的創作之路與反思
https://www.workingtheorys.com/p/the-craft-neal-agarwal
本文探討了在充斥著大量廉價、快速產出的內容的時代,精湛工藝的重要性。作者訪談了獨立遊戲創作者尼爾·阿加瓦爾(Neal Agarwal),他以Neal.fun網站上的獨特、引人入勝的遊戲而聞名,例如《密碼遊戲》和《無限工藝》。阿加瓦爾分享了他創作旅程、對人工智慧的看法,以及堅持獨立創作的理念。文章強調,在追求效率和速度的時代,專注於品質和創意,是對「垃圾化」趨勢的一種反抗。
+ 閱讀完這篇文章,我開始思考我們是否過於追求快速和便利,而忽略了工藝和創意的價值。尼爾·阿加瓦爾的例子鼓舞我,即使在商業化的環境中,也可以堅持自己的創作理念。
+ 我一直很喜歡Neal.fun上的遊戲,它們充滿了創意和幽默感。這篇文章讓我更瞭解這位創作者的背景和想法,也讓我對網路遊戲的未來充滿期待。
#科技 #遊戲 #網路文化 #獨立創作
In the age of slop, craft is rebellion

A conversation about craft, code, and creative freedom with indie game artisan Neal Agarwal, creator of Neal.fun.

Working Theorys
🌕 一個 Reddit 機器人讓我陷入瘋狂
➤ 網路真實性的崩潰與 AI 操縱的陰影
https://posthuman.blog/this-reddit-post-fried-my-brain/
作者在 Reddit 上發現一篇看似真誠的貼文,引起共鳴,卻意外揭露了背後隱藏的營銷陷阱。這篇貼文由一個機器人發布,目的是為了推銷由 AI 生成插圖的書籍,利用人們的情感和對網路真實性的懷疑,達到商業目的。作者深感不安,並開始質疑網路世界的真實性以及自身是否也正在被操控。
+ 看了這篇文章,讓人開始懷疑網路上的所有資訊,也對 AI 的發展感到擔憂。
+ 簡直是神預言!網路已經越來越讓人感到不真實,這篇文章完美地捕捉到了這種焦慮。
#網路文化 #人工智慧 #陰謀論
A Reddit Bot Drove Me Insane

I'm doomscrolling Reddit. Every post is either political ragebait, recycled "funny" cat videos, "Am I the asshole for divorcing my husband after he killed...

Post-Human Posting
🌘 為什麼我們仍然使用 88x31 按鈕?
➤ 懷舊與實用之間:88x31 按鈕的網路傳奇
https://ultrasciencelabs.com/lab-notes/why-we-are-still-using-88x31-buttons
本文探討了 88x31 按鈕在網路上的起源和持續流行原因。儘管現代網頁設計趨勢已改變,但這些小型按鈕在 Neocities 社羣中再度流行,其歷史可追溯至 1995 年的 Netscape 瀏覽器推廣活動。最初,Netscape 透過提供“授權”圖像,吸引網站加入其“Now”計畫,並提供廣告折扣,而 88x31 像素的尺寸實際上是為了方便驗證是否使用了正式圖像。儘管存在實用性上的限制,但 88x31 按鈕因其獨特的文化意義和懷舊價值,至今仍被廣泛使用。
+ 沒想到一個這麼小的按鈕竟然有這麼豐富的歷史!這篇文章讓我對早期網路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 雖然 88x31 按鈕在現代網頁設計中可能不太實用,但它的獨特性和懷舊感確實很有吸引力。
#網路文化 #歷史 #設計
Why we are still using 88x31 buttons - ultrasciencelabs

introduction If you surf the modern "small web" to any extent you've encountered 88x31 buttons - a staple of late 90s and early 2000's websites under…

🌘 我只想提供 5TB 頻寬。
➤ 早期 YouTube 創作者的頻寬困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t6L-FlfeaI
這段影片源自約 2010 年,是近期一篇部落格文章提及的「我已經忘記如何數到那麼低」這句名言的出處。影片內容反映了早期 YouTube 平臺在頻寬限制下,創作者對提供大量影音內容的渴望與困境。
+ 哇,原來這句名言是從這麼久遠的影片來的,真是網路文化的經典啊!
+ 看到這個讓我想起以前網路速度很慢的時候,上傳影片真的是一種奢侈。
#網路迷因 #網路文化 #YouTube歷史
I just want to serve 5 terabytes.

YouTube
🌘 點擊了Mozilla的Body: Veronica Explains的Mastodon(勿與“Veronica Explains Mastodon”混淆,這是我可能會製作的一部影片)
➤ Veronica在Mozilla解釋Mastodon的過程
https://linuxmom.net/@vkc/114089626244932902
文章探討了Veronica在Mozilla平臺上對Mastodon的解釋,並提到她可能會製作與此主題相關的影片。
+ 這篇文章幫助我更瞭解Mastodon的運作方式!
+ 很期待看到Veronica製作的影片,應該會很有趣!
#網路文化
vkc (Veronica Explains) (@vkc@linuxmom.net)

Attached: 1 image Clicked a link to Mozilla's "Discourse" forum for MDN, and there's a banner at the top of the page saying "there are overdue hosting payments". https://discourse.mozilla.org/c/mdn/236

Veronica Explains' Mastodon (not to be confused with "Veronica Explains Mastodon", a video I might do)
🌘 現代網路的惡行化身
➤ 網路的回歸:重現純文本時代
http://no-html.club/index.txt
現代網路被視為一種邪惡的化身,創造了各種可怕的事物,並不僅僅是生存風險,而是巨大的存在風險。每個人都有責任反抗這種現象,應該將文明帶回到最基本的狀態。 nocss.club 提出了一種極端的觀點,認為實現網路的原始目的只需要提供 HTML 文件,但其實可以更進一步,只需提供純文本頁面。
+ 這真是太過分了,但我也覺得網路現在的確有些泛濫。
+ 我贊同這種極端的回歸!應該是時候回到更純粹的網路形態了。
#網路文化
🌘 粉絲比科技更擅長在線整理資訊
➤ 粉絲社羣的標籤智慧
https://www.wired.com/story/archive-of-our-own-fans-better-than-tech-organizing-information/
文章探討了一個名為「Archive of Our Own」(AO3)的粉絲小說資料庫,該平臺在標籤系統上達到了高度的完善,解決了網路用戶如何搜尋特定內容而過濾掉不相關資訊的問題。AO3的標籤系統融合了開放標籤和嚴格標籤的優點,並透過志願者進行標籤管理,讓用戶能夠輕鬆地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 「AO3的標籤系統真是太棒了,極大地提升了搜尋的效率!」
+ 「這種標籤管理方式很值得其他網站學習,希望未來能有更多類似的例子!」
#網路文化 #粉絲社羣
Fans Are Better Than Tech at Organizing Information Online

Archive of Our Own, the fanfiction database recently nominated for a Hugo, has perfected a system of tagging that the rest of the web could emulate.

WIRED
🌗 物理論壇與死去的互聯網理論
➤ 討論網路內容的真實性與持續性
https://hallofdreams.org/posts/physicsforums/
本文探討了在物理論壇這個成立於2001年的科學社區中,發現的大規模用戶帖文偽造現象,並指出這是人類撰寫的互聯網衰亡的縮影。
+ 我對物理論壇的變化感到驚訝,原本是個學術討論的平臺,竟然淪為帖文偽造的例子。
+ 我想知道其他類似的社羣是否也陷入了類似情況,這對網上討論的信任度影響很大。
#網路文化
PhysicsForums and the Dead Internet Theory

An exposé no one will read, about the widespread falsification of user posts in PhysicsForums, a scientific community founded in 2001. This is a microcosm of the death of the human-written Internet.

Hall of Impossible Dreams
🌘 網頁環道
➤ 鼓勵創作者共享資源
https://webring.xxiivv.com/
這個網頁環道旨在激勵藝術家和開發者建立自己的網站並互相分享流量。該環道歡迎手工製作的維基和作品集。要加入環道,只需提交拉取請求。若需要尋找特定內容,請使用搜尋功能。若發現鏈接損壞,請報告。
+ 這個環道的理念非常好,鼓勵創作者互相支持!
+ 希望能看到更多參與者,這樣能增進交流和合作。
#網路文化
Web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