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爷微博
2020-05-30 https://m.weibo.cn/1966539220/4510395115568426
疫情停摆的中国#电影业,最主要的不是#影院 何时开门,是了开门放啥呢?制作业停了这么长时间,如今也就1/5开工率,大部分#从业者 困苦煎熬中,寅吃卯粮不是长久之计,今年不开工,明年,后年影院放啥?#香港 同行努力筹措资金开制作,这是真救人救业,咱这地境光开会了,开了不下几十个会,开会不好使,下#文件,喊口号都不好使,拿出真金白银救制作,救#内容生产 才是正道。
以#中影 股份为代表的#国有上市企业,割了#韭菜 的企业,这时候应当首当其冲的救制作,否则国家要你们干嘛?#社会主义 的优越性全靠你们体现了,别辜负重托。
影院重要,影院的困境也是明摆着的,真是困境重重,太不容易了。目前近八万块#银幕,上年度创造六百多亿#票房,并不算成功,平均#上座率 约14%,证明银幕过剩。内容生产还是主要问题,#内容制作 跟不上观众需求。#后疫情时代 如能整合#院线,集中优质放映,开创分线发行,也许对未来是件好事。
#诺兰 的新作《#信条》7月全球院线启动后疫情时代,这是观众期待的作品,也是本年度的头部产品,中国的#制片人 谁敢拿出头部产品救市?
足以看出并证明我们是电影业的#发展中国家。必须清醒的知道行业过去的膨胀是有代价的,会很惨重,而且属于自伤,内伤。
读懂“二舅”,就读懂了中国农民
农民日报 施维 2022-07-28
https://szb.farmer.com.cn/2022/20220728/20220728_001/20220728_001_3.htm
近两天,大家的朋友圈都被“#二舅”给刷屏了。这个并不复杂的故事,却激起了读者极大的共鸣。《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自7月25日在B站发布后,播放量一路攀升,登上B站全站排行榜第一名,短短一天视频播放量突破1600万次,成为上半年最火的短视频。
每一个互联网爆款的出现,必然是触发了人们的共情机制。“二舅”之所以能“火”,固然离不开视频创作者娴熟的叙事技巧和拍摄手法,也是因为“二舅”这个人物形象激发了人们对于远去故土以及家乡人事的记忆。近些年反映#农村 生活、文化的爆款产品不少,或多或少都有着类似的影子。一个本来可以跳出农门的“天才少年”,因为十几岁时被“#赤脚医生”打针致残,人生轨迹至此不同,他一瘸一拐地自学成了木匠,半世孤苦,却始终充满对生活的热情和希望,不断地用爱治愈着他人。这样的人和事,似乎就是“我”幼时老家隔壁那个总是抽着旱烟笑眯眯的老汉,也仿若“他”远方叔伯中那个“特别有文化”的大爷……其实,“二舅”就是中国农民的一个缩影。读懂了“二舅”,就读懂了中国#农民。
“二舅”善良达观,所以能释怀造成他不幸命运的误诊,收养宁宁,互助乡邻;他坚韧自强,靠着自学成才,不仅会木工,其他各种修理活也能玩得转。这是人物积极的一面。但同时,他也很沉默、坚忍,承受了生活给予的种种不公平,甚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连#残疾证 都无法办理下来,只能在逼仄的空间中自我消化。这是人物让我们揪心的一面。
这两面都是中国农民的影像,是他们身上最典型的特质。肯吃苦、能包容、善谋生,正因为如此,千百年来,他们才能在一次次苦难的磨砺中始终屹立不倒,挺起了国家和民族的脊梁,浇铸了我国#工业化、#城镇化 快速崛起的庞大底座。他们值得被歌颂、被礼赞,被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去传唱。但是我们更不能忽视,他们身上的这种品质、这种精神,往往都与困苦、艰辛相伴随,是在逆境中被逼出来的选择,是不得不与命运妥协的无奈,或者说#生存智慧。“如果可以岁月静好,谁又愿意披荆斩棘”。我们要看到这其中农民所作出的牺牲和奉献,更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让他们能活得更从容、更踏实、更有尊严。
“二舅”治愈了我们,那么谁来治愈“二舅”?在短视频的背后,更深的发问直抵人心。我们常说,农民是最好说话的,你给他一分,他就会还你十分。这既是农民淳朴的天性,也是他们的家国格局。但是全社会不能对此心安理得,不能因为农民坚韧、善良、老实,就无意识地忽视他们的权益;不能因过去如此,就在思维惯性中出不来,而对农民的利益有所懈怠。这不公平,也不可持续。
更重要的是,农民身上所蕴藏的那种强大的斗志和智慧,是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 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好比“二舅”,如果不是当年发烧后的那四针,“二舅”可能已经考上了大学,成为了一名工程师,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往事不可追。“二舅”不愿意对过去抱有遗憾,但是我们不能不遗憾,而且还应牢记这份遗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更好地弥补上对农民的亏欠。客观而言,“二舅”的经历,既是#城乡二元制 的结果,也是时代打下的烙印。那个年代,因为农村医疗条件的极度匮乏,误诊、误治的事情并不鲜见,但这些“赤脚医生”已经是他们能够得到的最好医疗保障。今时今日,我们国家的整体实力已经有了很大提升,有能力反哺农业、支持农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重中之重战略的指引下,农民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同时也要看到,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依然很大,农民还很辛苦,农村还很落后。就像短视频中所反映出的一些#留守老人 问题、#残疾人士 保障难题等,都亟待解决。这也更加凸显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战略的重要性、紧迫性。
“二舅”的故事终会淡去,明天还会有新的爆款、新的热点。我们很庆幸,在这个注意力时代,有一位农民的故事能被这么多人看到,并激起共鸣。我们更期待,这种关注度能转化为对#农民福祉 和#制度保障 的更持久观照。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把我们的情怀与思考,都能聚合成更加可为善为的力量,真正帮助农民摆脱艰难、摆脱不易,让我们的乡土社会不再有“二舅”这样的苦和难。
如果有人敢自称社会主义者但是支持「民族同化」,那我们分分钟就应该用列宁说的话甩他脸上:
「6.社会民主党要求颁布全国的法律,以保护国内任何地方的任何少数民族的权利。根据这个法律,凡人口占多数的民族企图用来为自己造成民族特权或缩小少数民族权利(在教育事业、使用某种语言、预算等方面)的任何措施,应当一律宣布无效,谁实行这种措施,谁就应当受到惩罚。」(В.列宁,《民族问题提纲》 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lenin/marxist.org-chinese-lenin-191306.htm )
印度和中国发展道路差异及其后果
张文木
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112006159424150#_0
#中国 和 #印度 竞争实际上就是不同道路的不同制度间的竞争。
中国与印度最实质的差别在于中国经过了彻底的革命,而且是 #社会主义 性质的革命。革命使中国经济在“生产-流通-消费”循环过程中剃除了印度那样庞杂的非生产性的产权红利和生产利润切割。相反,印度政府动辄就要给私有产权付利,国家的投资往往因私有产权的大量预先截留而使其事倍功半。
尼赫鲁本来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计划,但他又想走“中间路线”,要回避社会主义革命,这就使他的计划成为空想。“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没有革命,在这里当然指的就是暴力革命,不要说社会主义,即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也无异于纸上谈兵。这个道理,连美国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也看得明白。在德黑兰会议期间,罗斯福对斯大林说:“议会制政体对印度是不适合的,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在印度创立某种类似苏维埃的制度,从下面开始,而不是从上面开始,也许这个就是苏维埃制度。”这句话一语双关,一方面他想暗示斯大林印度是苏联的势力范围,另一方面是说自主创新的社会制度没有革命是建立不起来的。斯大林同意并接过罗斯福的话说:“这意味着走革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