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魯克林地下室裡從零打造腕錶
➤ 一位工匠的癡迷:從地下室到腕錶工坊
https://kottke.org/25/08/building-a-watch-from-scratch-in-a-brooklyn-basement
本文介紹了 Giles Clement 如何在疫情期間,將對修復舊手錶的熱情昇華為親手打造腕錶的目標。他不僅利用廢鋼、零件和自製的 CNC 機牀,從頭開始製作腕錶的絕大多數組件,甚至自行設計字體,展現了極致的垂直整合與對細節的追求。這項挑戰極限的創舉,透過紀錄片形式呈現,不僅令人讚嘆,更體現了不受限的創造力。
+ 真是太不可思議了!看到有人能把熱情發揮到如此極致,從零開始打造這麼精密的物品,真的讓人肅然起敬。
+ 這完全體現了「垂直整合」的最佳範例,太有啟發性了!這種對過程的掌握和對細節的堅持,在這個快餐時代顯得尤為珍貴。
#手工藝 #紀實 #創意 #專題
Building a Watch From Scratch in a Brooklyn Basement

Giles Clement tends to go a little overboard with his hobbies. During the pandemic, he taught himself to repair old watches and th

kottke.org
🌖 為什麼大家都在織毛線雞?
➤ 一款能帶來慰藉的編織玩具
https://ironicsans.ghost.io/why-is-everybody-knitting-chickens/
近年來,一種名為「情緒支持雞」的編織雞爆紅於編織社羣,吸引了數萬人參與。這款編織雞的設計源於一位洛杉磯纖維藝術店老闆娘,旨在提供一種無需許可或餵養的心理慰藉。它不僅成為疫情期間流行的室內休閒活動,更在災難後被用於提供情感支持,甚至衍生出各種變化版本和相關報導。
+ 沒想到織毛線雞竟然這麼流行!感覺抱著它真的會讓人心情好起來。
+ 疫情期間開始接觸編織,這款雞的設計真的很有趣,而且很適合新手練習。
#流行文化 #手工藝 #心理慰藉
Why Is Everybody Knitting Chickens?

A couple years ago, my wife began knitting. And when she takes an interest in something, she goes all in. She’s a perfectionist about learning a new craft, so in a short amount of time, she’s gotten pretty damn good. I can’t even pretend to know anything

Ironic Sans

移居外地後,從尋找興趣去「建立新生活」|兩位移英鉤織達人,分享創作郵筒冷帽(Post Box Topper)的故事

📌 到 YouTube 或 按此收看 https://youtu.be/Wv3RLje4zN4

Fanny 去年以龍年為主題,首次自己鉤織郵筒冷帽,大獲街坊好評。其後,她與參與社區活動而結緣的Ada 組成大南社織,鉤織以香港文化為題的郵筒冷帽,過程中居然有意想不到的社區交流。她們如今既做作品,又開班教港人鉤織,與同學交織亦師亦友的關係。

今集《記香港人》暖扣帽子的快樂,從兩位鉤織達人分享製作郵筒冷帽的趣事,看看她們如何帶領幾位新手織女製作賀蛇年的作品,用鉤針編織城市驚喜。

=============

🐍🐍 如果大家有興趣一睹大南社織的蛇年郵筒冷帽,歡迎在1月29日前在以下地點尋找蛇跡。

@大南社織TaiNan Hamlet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5WTxK8...
#藝術 #手工藝 #文化 #社區 #英國 #香港 #NG91AA #NG35FH
https://www.instagram.com/p/DFK0Q7ZMpJV/

為郵筒戴可愛冷帽,暖扣帽子的快樂:大南社織|以鉤織手藝製作郵筒冷帽(Post Box Topper)裝飾社區|#記香港人

YouTube

#記香港人|為郵筒戴可愛冷帽,暖扣帽子的快樂:大南社織|以鉤織手藝製作郵筒冷帽(Post Box Topper)裝飾社區

📌 到 YouTube 或 IG Story 按連結收看

手作愛好者 Fanny 初來到埗時正值聖誕,她留意到郵筒或街角不時出現熱心市民的手工裝飾品,就如為街頭添新衣,其中以郵筒上的創意冷帽(Post Box Topper)最得她心: 原來只要有心思,郵筒上的圓小空間都可化身展現創意的舞台。

Fanny 去年以龍年為主題,首次自己鉤織郵筒冷帽,大獲街坊好評。其後,她與參與社區活動而結緣的Ada 組成大南社織,鉤織以香港文化為題的郵筒冷帽,過程中居然有意想不到的社區交流。她們如今既做作品,又開班教港人鉤織,與同學交織亦師亦友的關係。

今集《記香港人》,從兩位鉤織達人分享製作郵筒冷帽的趣事,看看她們如何帶領幾位新手織女製作賀蛇年的作品,用鉤針編織城市驚喜。

=============

🐍🐍 如果大家有...
#手工藝 #社區 #文化 #香港 #香港 #英國 #NG91AA #NG35FH
https://www.instagram.com/p/DFIcjtXM4KV/

綠豆 Green Bean Media on Instagram: "#記香港人|為郵筒戴可愛冷帽,暖扣帽子的快樂:大南社織|以鉤織手藝製作郵筒冷帽(Post Box Topper)裝飾社區 📌 到 YouTube 或 IG Story 按連結收看 手作愛好者 Fanny 初來到埗時正值聖誕,她留意到郵筒或街角不時出現熱心市民的手工裝飾品,就如為街頭添新衣,其中以郵筒上的創意冷帽(Post Box Topper)最得她心: 原來只要有心思,郵筒上的圓小空間都可化身展現創意的舞台。 Fanny 去年以龍年為主題,首次自己鉤織郵筒冷帽,大獲街坊好評。其後,她與參與社區活動而結緣的Ada 組成大南社織,鉤織以香港文化為題的郵筒冷帽,過程中居然有意想不到的社區交流。她們如今既做作品,又開班教港人鉤織,與同學交織亦師亦友的關係。 今集《記香港人》,從兩位鉤織達人分享製作郵筒冷帽的趣事,看看她們如何帶領幾位新手織女製作賀蛇年的作品,用鉤針編織城市驚喜。 ============= 🐍🐍 如果大家有興趣一睹大南社織的蛇年郵筒冷帽,歡迎在1月29日前在以下地點尋找蛇跡。 Facebook@大南社織TaiNan Hamlet NG9 1AA The Last Post - JD Wetherspoon 外 NG3 5FH One Little Room Cafe 外 ============= 行動支持《綠豆》繼續發聲: 🌱 到 greenbean.media 付費支持我們的營運 https://bit.ly/3NvZjud 🛒 購買「香港魂 2025座枱月曆 🗓️」 https://shop.greenbean.media/ ============= #大南社織 #鉤織 #postboxtoppper #郵筒冷帽 #香港人 #英國過年 #綠豆 #greenbeanmedia"

35 likes, 0 comments - greenbean.media on January 22, 2025: "#記香港人|為郵筒戴可愛冷帽,暖扣帽子的快樂:大南社織|以鉤織手藝製作郵筒冷帽(Post Box Topper)裝飾社區 📌 到 YouTube 或 IG Story 按連結收看 手作愛好者 Fanny 初來到埗時正值聖誕,她留意到郵筒或街角不時出現熱心市民的手工裝飾品,就如為街頭添新衣,其中以郵筒上的創意冷帽(Post Box Topper)最得她心: 原來只要有心思,郵筒上的圓小空間都可化身展現創意的舞台。 Fanny 去年以龍年為主題,首次自己鉤織郵筒冷帽,大獲街坊好評。其後,她與參與社區活動而結緣的Ada 組成大南社織,鉤織以香港文化為題的郵筒冷帽,過程中居然有意想不到的社區交流。她們如今既做作品,又開班教港人鉤織,與同學交織亦師亦友的關係。 今集《記香港人》,從兩位鉤織達人分享製作郵筒冷帽的趣事,看看她們如何帶領幾位新手織女製作賀蛇年的作品,用鉤針編織城市驚喜。 ============= 🐍🐍 如果大家有興趣一睹大南社織的蛇年郵筒冷帽,歡迎在1月29日前在以下地點尋找蛇跡。 Facebook@大南社織TaiNan Hamlet NG9 1AA The Last Post - JD Wetherspoon 外 NG3 5FH One Little Room Cafe 外 ============= 行動支持《綠豆》繼續發聲: 🌱 到 greenbean.media 付費支持我們的營運 https://bit.ly/3NvZjud 🛒 購買「香港魂 2025座枱月曆 🗓️」 https://shop.greenbean.media/ ============= #大南社織 #鉤織 #postboxtoppper #郵筒冷帽 #香港人 #英國過年 #綠豆 #greenbeanmedia".

Instagram

🐍 蛇年快到🧧|香港人在英國為郵筒戴可愛冷帽,並添賀年氣氛!#記香港人

1月22日播放的《記香港人》,記錄由兩位鉤織達人分享製作郵筒冷帽的趣事,看看她們如何帶領幾位新手織女製作賀蛇年的作品,用鉤針編織城市驚喜。

=============
行動支持《綠豆》繼續發聲:
🌱 到 greenbean.media 付費支持我們的營運 https://bit.ly/3NvZjud
🛒 購買「香港魂 2025座枱月曆 🗓️」 https://shop.greenbean.media/
=============

#大南社織 #鉤織 #postboxtoppper #郵筒冷帽 #蛇年大吉 #香港人 #綠豆 #greenbeanmedia
#節慶 #手工藝 #香港 #英國 #香港 #英國
https://www.instagram.com/p/DFFqqP7tLZo/

支持綠豆 - 綠豆 Green Bean Media | 讓彼此看見 Be Seen, Be Together

支持綠豆 在流散的年代,我們要聚。「綠豆」希望透過這平台繼續記錄,讓身處世界不同角落的香港人,能夠看見彼此。 「綠豆」需要大家不同形式的支持,讓我們繼續營運和發展。

綠豆 Green Bean Media | 讓彼此看見 Be Seen, Be Together
🐍 蛇年快到🧧|香港人在英國為郵筒戴可愛冷帽,並添賀年氣氛!|#記香港人 #節日 #手工藝 #香港 #英國 #香港 #英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R-W6dOMHc8
🐍 蛇年快到🧧|香港人在英國為郵筒戴可愛冷帽,並添賀年氣氛!|#記香港人

YouTube
🌖 男人小屋 - 維基百科
➤ 男人小屋的起源和發展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en%27s_shed
男人小屋是非營利性的地方組織,提供手工藝和社交互動的空間。這個運動起源於澳大利亞,在1980年代左右,作為改善老年男性健康和福祉的一種方式。然而,一些男人小屋已擴大其範圍,不論年齡或性別,都有類似的目標和功能。男人小屋在澳大利亞有900多個地點,成員數量眾多。此外,男人小屋也可以在英國、愛爾蘭、美國、加拿大、芬蘭、愛沙尼亞、新西蘭和希臘找到。男人小屋的口號是“肩並肩”,源自“男人不面對面交談,他們肩並肩交談”的縮寫,這是在2008年澳大利亞男人小屋協會(AMSA)會議後採用的。男人小屋的使用者被稱為“小屋人”。男人小屋也成為指導其他男性和跨代指導的場所。學者們正在使用男人小屋作為研究場所,探索男性健康和社會需求。
+ 這個運動對於改善男性的健康和福祉非常重要,提供了一個獨特的社交和學習環境。
+ 男人小屋的概念在全球範圍內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推廣,對社區的影響非常積極。
#男人小屋 #社區小屋 #手工藝 #社交互動
Men's shed - Wikipedia

🌘 肯塔基州的鐵匠手藝依然活躍 - 紐約時報
➤ 肯塔基州的鐵匠手藝依然活躍
https://www.nytimes.com/2023/05/19/special-series/blacksmith-craig-kaviar-louisville.html
這篇文章介紹了肯塔基州的鐵匠Craig Kaviar,他將槍械改造成花園工具,並將其稱為“功能藝術”,這是古老手藝的復興之一。
+ 這篇文章讓我對鐵匠手藝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很有趣。
+ 真的很佩服Craig Kaviar的創意和毅力,他的作品真的很獨特。
#藝術 #手工藝 #鐵匠
Blacksmithing Is Alive and Well in Kentucky

The “functional art” of Craig Kaviar, including transforming guns into garden tools, is part of a revival of the ancient craft.

The New York Times
🌘 《奇幻旋轉樣本》(1869)- 公共領域評論
➤ 早期攝影書中的幾何裝飾圖案
https://publicdomainreview.org/collection/fancy-turning
這本早期攝影書展示了三十張手工或腳踏車削製作的幾何設計銀版照片,使用幾何、橢圓和偏心夾頭以及橢圓形切割框架創建。這些圖案裝飾了木製和象牙盒子的蓋子、樓梯扶手柱和帶有玫瑰形鑲嵌的碗。這些樣本的幾何圖案看起來像是直接刻在照片紙上,並且幾乎是二維的。這種裝飾旋轉的展示方式在當時並不罕見,因為這種裝飾形狀的製作非常困難,所以這些圖案被用於防止偽造的銀行票據和郵票上。這本書的作者是愛德華·J·伍爾西(1803-1872),他是美國紐約專利糖廠的合夥人,也是商人艾米莉·阿斯賓沃爾的丈夫和表兄弟。他投資於麻薩諸塞州萊諾克斯的一個知名莊園,並為其提供了八英里的交錯馬車道。
+ 這些圖案看起來非常美麗,但是我無法想象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才能製作出這些複雜的圖案。
+ 這本書對於那些對木工和手工藝有興趣的人來說一定很有價值。
#木工 #偽造 #裝飾 #手工藝 #幾何學
*Specimens of Fancy Turning* (1869)

Thirty albumen silver prints of designs created through ornamental lathework.

The Public Domain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