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 就像一面镜子,围绕着它爆发的种种争议映射出的是人类社会早就有的困境。比起杞人忧天式地担心“天网”降临,许多人对 AI 即将导致自己失业的担忧是更加现实的问题。

作者:ConsLibSoc @CapComGang

https://t.me/LeReveLucide/243

#思想 #人工智能 #AI #ChatGPT #失业 #未来简史 #无用阶级 #经济危机 #加速主义

醒前消息 Le Rêve Lucide

自上次绘画 AI 刷屏给大众带来的冲击起已经过去了数月,AI 界的发展可谓是一日千里,基于大语言模型的聊天 AI“ChatGPT”引爆了新一轮冲击。相比于过去只能完成简单指令的语音助手,ChatGPT 可以完成极其复杂的语言工作,编故事、写文章、写论文、写代码、查资料(新必应)等都不在话下。它的亮眼表现也引发了新一轮“狼来了”,甚至产生了“AI 末日论”的担忧,结果最近就有一拨人搞了个呼吁暂停 AI 研发的联名信。 然而,现阶段的 AI 纵使再有能耐,它也只是一个工具,需要人下命令才能完成任务,不具有主观能动性,AI 末日论者所担心的有自主意识且有消灭人类动机的“天网”依然是个天方夜谭。因此,正如这篇文章所说,ChatGPT 就像一面镜子,围绕着它爆发的种种争议映射出的是人类社会早就有的困境。比起杞人忧天式地担心“天网”降临,许多人对 AI 即将导致自己失业的担忧是更加现实的问题,媒体的标题一个比一个触目惊心:25% 岗位将被 AI 取代,80% 白领危了,甚至是“程序员已死”。 历史上每一次工业革命都出现了“机器换人”的浪潮,而“解决”的办法则是消灭旧工作的同时诞生新工作,在经过一个“阵痛期”后,问题就神奇般地消失了。可是,没人能保证这是必然发生的客观规律。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里走得更远,指出未来会有 99% 的人成为“无用阶级”——并非因为这些人自身无能,而是再怎样努力都无法超过 AI 的能力,因而不被就业市场所需要。那他们该怎么办?作者并没有给出答案,只是说这是“21 世纪经济学最重要的问题”。 甚至不需要思考未来,就看当下的经济寒冬中,互联网大厂纷纷裁撤程序员,这些失业的程序员该去哪?让第三产业来消化?然而第三产业也不是无限的,如广州的美团外卖员似乎已经满员,甚至传言称其中 30% 的人有本科学历。如果未来 AI 开始接手外卖配送,那这些人将再次面临失业,到时候他们又该去哪? 主流经济学解答不了这个问题:随着失业的人越来越多,而失业的人没钱消费,也就是没有有效需求,于是商品就卖不出去;既然商品卖不出去,那商家就不会再去生产这么多商品,因为无利可图甚至亏本;到头来,已经生产出来的商品还要被商家销毁以止损,也就是经典的“倒奶杀牛”环节(字面意义上的倒奶杀牛已经发生了);到了这一步,一场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就在所难免。 三年新冠大流行已经给全球经济在下坡路上狠狠踹了一脚,而 AI 的应用正在让这…

Telegram
全国是否应该将核酸检测常态化? - 知乎

想对抗一件事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正面杠。第二种极左路线。我举一个近期的例子。我们单位需要隔离才能上班…

「从加速主义、躺平学到献忠学,虽然三个词在网络上各有其含义,但他们的流行很容易让人想起中国一句古话:“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都是借此表达对当下社会的极为不满,以及反抗。

为什么网民会选择“加速”、“躺平”、“献忠学”这样有些莫名其妙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呢?一个最简单的原因便是,直接批评、质疑的政府的话语词汇都轻易触发审查机制、被删除被清理,甚至无法发出,而这种类似黑话的话语,却能一度顺利逃过审查。当然,一旦,这些网络政治话语流行开来,也必然会遭遇审查,这便是极权的逻辑,也即“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我在看什么 #加速 #加速主义 #躺平 #献忠 #张献忠 #献忠学

https://www.wainao.me/wainao-reads/internet-argot-censorship-07162021

从“加速”、“躺平”到“献忠学”:在审查系统下一个个消失的政治黑话

加速、躺平、献忠……这些风靡中国网络的词汇迅速出现,又神秘消失。直接批评政府的话语词汇都轻易触发审查机制、被删除和被清理,但这种类似黑话的话语,却能一度顺利逃过审查。

歪脑 WHYNOT

#加速主义 者提供一个素材

先统计一下,一年365天,中国能有多少天是那些粉红的敏感点。
然后,去微博上看哪些名人在这点发了喜庆的东西。

举个例子:
1. 毛腊肉挂的那天肯定算吧(9.9)
2. 毛岸英挂的那天(11.25)
3. 习仲勋挂的那天也算吧(5.24)
4. 其他开国重要人物挂的那天
4. 大大小小战争纪念日
5. 南京大屠杀等历史事件纪念日
6. ...想不起来了

只要找到的东西够多,每天都能加速

#加速 加速

「有网友调侃这是“加速主义”发育出的新形态,当人人都成为了“反串黑”,将整体言论质量拉低到底线之下,会促使政治冷漠的中间网民发生转化。」

#我在看什么 #反串 #加速 #加速主义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666739.html

【网络民议】加速主义发展出新形态?当人人都成为“反串黑” - 中国数字时代

6月1日,因广州荔湾区新冠疫情传播,其下辖的中南街道成高风险区,一位住户在微博反映疫情隔离措施带来了物价上涨,同时生活品的供应非常匮乏,绝大多数人也未领到政府免费发放的物资,自己已在困境中吃了三天泡面.....

中国数字时代
抄袭惯犯贾玲洗白成大导演,真是再好不过了。
让她加入郭敬明和于正,成为偷国导演的代表。
贾樟柯失势了,娄烨被封杀了,胡波干脆自杀了。
对,要让抄袭惯犯们过得更好一些。让他们排挤掉有良心有才华的创作者。
要由抄袭和审查双管齐下,让中国原创力量彻底枯萎。  
#加速主义

#入关学 #加速主义

“入关前不要搬着圣贤书胡思乱想,入关后自有儒学大师为我所用”
"不入关你就永远只是蛮夷,做得再好人家也会挑你的毛病"

原来入关学说的是这么一回事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53803071

政治暗语“入关学”与“加速主义”:中国年轻一代的幻灭和狂热 - BBC News 中文

从民族主义情绪强烈的“入关学”,到对当前时局不满和绝望的“加速主义”,在中国这个一党制国家里,年轻人对国家的未来同样有着完全不同的想象。

BBC News 中文
@magma@o3o.ca
#加速主义

#加速主义 最大的谬误在于认为暴政或资本主义别的什么存在某一个门槛,到达这个门槛的时候人民会自动决定起来反抗。这个想法跟亲资本主义派最爱的那个理论相当类似:人均GDP超过某个门槛,国家就自然而然会民主化。

但只要看过中国近代的历史,我们就可以询问:大下岗怎么不是门槛?「三个代表」允许资本家公开入党、网络长城的设立、修宪允许无限制任期……这些怎么都不是那个门槛?

跳到结论来说,压迫的激烈程度只是一个侧面,另一个侧面是人民的组织与斗志,只要人民没有组织与斗志,那不管再强大的压迫,或是再重大的统治危机,都不一定能撼动政权。相反,只要人民有组织与斗志,那么甚至较小的危机,都有可能成为革命的星火。

加速主义无疑为这个没有任何政治自由的社会里的人提供了一种安全感,因为按照这种意识形态,任何中共暴政的加强、任何世界危机的勃发,我们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袖手旁观就好了,时候到了自然而然就会垮台的。

但是如果真诚的希望社会可以进步的话,抛弃这种机械的历史认识。按鲁迅的话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