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沒有中國用語的一年》這個專題寫完了,就付費訂閱了一個月的TNL來讀這個專題。
這一篇寫到過去爭執已久的「立馬」:
https://www.thenewslens.com/column/366days/242582
“《金瓶梅》這個典故在中華民國教育部辭典裡也有,但是是被當作成語「立馬蓋橋」的典故。對,「立馬蓋橋」四個字加起來才是一個詞,有兩個理由可以佐證這點。
(略)
所以我們知道中共用法的「立馬」是誤解,或至少過度簡化了原本應該四個字為一個詞的成語「立馬造橋」或「立馬蓋橋」,那麼最早把「立馬」單獨拿出來使用、並且是當作「立刻、馬上」之意的用法,又是何時何人呢?
百度百科上有列出一個來源,是賀敬之等人所作的《慣匪周子山》:「對!老田!立馬寫上封雞毛信給上川紅軍。」
(略)
換句話說,不但只有對岸會把原本的成語「立馬造橋」或「立馬蓋橋」縮短成「立馬」,而且現在我們知道的第一個縮短後的「立馬」用於這樣的意思的案例,是來自共產黨色彩濃到不行的一部戲劇。”
所以,作者將「立馬」列入甲類中國用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