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位音樂工作者的自白:跨足中國,我能說服自己、把握底線、不傷粉絲嗎?/報導者

“像我們就閃得滿好的啊,就是我們都不講話啊。都不要講話。在台灣也不要講話,在中國也不要講話。(略)我在台灣都不能講話,他們也沒逼我那麼做,我自己就是這麼做了,我就變成他們對台侵略的武器。我對中共的不人道的事情,我盡量不發聲,這很容易就會影響到其他人。我甚至不用做什麼,我什麼事都不做都變成他們的棋子。我很不喜歡去啊,我恨透沒有自由這件事情,超級不合理,我覺得我們在告訴別人要怎麼樣生活、怎麼樣做自己,結果我們自己做不到。

(略)

台灣的文化對他們而言代表一種嚮往、一種自由,那些認真的樂迷們也知道有「報批審查」這步驟,所以某些意想不到的歌竟然唱了,他們會特別珍惜那些時刻,可能私訊留言,或者手寫卡片寄到我們公司。

藝術家們很渴望得到這種共鳴,我持續待在這個產業也是為了這瞬間。我和我的藝人私底下聊過,滿多時候他們都會因此矛盾,因為和樂迷互動開心,又因為「有些話我不能講」而痛苦,我沒辦法給你們(中國樂迷)全部的我。”

https://www.twreporter.org/a/echoing-red-chorus-when-taiwan-indie-acts-head-for-china-3

#夜邊晚報

4位音樂工作者的自白:跨足中國,我能說服自己、把握底線、不傷粉絲嗎?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現在的演出者之間,只要你還打算去、還沒被中國封殺,幾乎不會有人想聊『去中國』這件事的心情,以及它對我們身為台灣人的意義是什麼?」那麼,我們試著開始聊吧──這是《報導者》對樂團成員、創作歌手、經紀人、音響工程師的訪談紀錄。

這篇報導帶給我的想法如下:

- 原來這些人都很清楚自己是被中共利用啊。他們很清楚只要「什麼都不說」就已經是被馴化利用了。
- 真希望所有樂迷們都能看清楚這件事。
- 所以反過來見笑轉生氣罵「罵他們舔共」的黑粉的,應該就是沒救了。對,張懸也是。
- 可以感受到粉絲的熱愛的確是很大的驅力,那是所有工作都需要的成就感。我稍微可以理解,為什麼口口聲聲說「顧念中國的粉絲」了。
- 但還是沒辦法理解,為什麼口口聲聲顧念中國粉絲之餘,不顧念台灣粉絲。
- 中國人的處境很糟,但我還是忍不住覺得他們活該。明明即使是我,如果生為中國人大概也只能那樣,但就像烏克蘭人如今對即使向他們道歉的俄國人,也未必能「原諒」一樣。
- 台灣的 useful idiot 是最白痴的,比中國人更白痴。

@nightside - 但還是沒辦法理解,為什麼口口聲聲顧念中國粉絲之餘,不顧念台灣粉絲。

覺得這點說白一點還是對面人數多,就是賺得比較多,說好聽是顧念中國粉絲,但沒說出口的是顧念中國粉絲的錢吧......

@matchfox 首嘟是報導者的「唱進中國的靈魂拷問」系列文之一,同系列中有另一篇〈如何低調而不低頭?當「政治紅線」成為台灣樂團進軍中國的隱形成本〉中,很明確地說明了在中國和在台灣的收入落差可以有多大:

“中國的音樂市場量體多大?據了解,每唱一場中國音樂祭的酬勞大約是台灣2至4倍,而獨立樂團、創作型歌手舉辦演唱會(專場)的單張票價雖然較台灣便宜,落在新台幣500元至1,000元區間,但台灣演出集中在台北、台中、高雄三地,中國則分散數十個城市,跑一趟巡迴下來,累計的總觀眾數、總收入遠高於台灣。

根據中國傳媒大學音樂與錄音藝術學院的分析,2023年全中國音樂市場產值已達4,695億人民幣(約新台幣2兆元);同一年台灣的音樂市場產值,根據文化內容策進院統計,是新台幣288億元。”
https://www.twreporter.org/a/echoing-red-chorus-when-taiwan-indie-acts-head-for-china

但我稍微懷疑中國那邊是否會付新台幣?假如他們賺的是人民幣,這些錢匯得回來嗎?

如何低調而不低頭?當「政治紅線」成為台灣樂團進軍中國的隱形成本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檯面上是開心的演唱會演出,檯面下卻是一場看不見的煙硝。擔心「這次平安離開,下次呢?」的馬特並非特例,本次《報導者》約訪數十位音樂產業人士,他們對中國政府劃下的紅線深感焦慮,擺盪在是否受訪的糾結中⋯⋯

@nightside @matchfox 金流不是音樂人自己處理的,都是經紀公司唱片公司處理的

演藝娛樂產業這方面管道多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