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约词〔杨允 编译〕

▷内容概要
“婉约词”是指唐五代末年,以李煜、冯延巳、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词人”开始,到柳永、李清照、周邦彦等词人为代表的词派,他们的词作崇尚含蓄婉转,充分发挥了词“专主情致”的特点。婉约词在取材方面,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绪,在表现方法上多用含蓄蕴藉方法将情绪予以表达,诗风绮丽。除了情,婉约词的又一特点是“以美取胜”。它以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展现自然美与生活美,歌颂人物的心灵美。作家们把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和谐地统一起来,创作出大量具有诗情画意的绝妙好词。

【菩萨蛮】

〔唐〕韦庄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CHATONLIVRE

▷卷三 两宋

​踏莎行

〔宋〕寇准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
画堂人静雨濛濛,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
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木兰花》

〔宋〕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变成衰晚。鸾鉴朱颜惊暗换。
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说 明:

这首词作于景祐元年(1034),时钱惟演谪居汉东。汉东郡,即随州(今属湖北),太平兴国元年(976)改崇信军节度。全词以乐景写哀情,词情凄婉,一个绝望的谪臣形象跃然纸上。据说,钱惟演作此词后,“每歌之,酒阑则垂涕”(宋·释文莹《湘山野录》)。不久,便卒于贬所。

词 评:

芳尊恐浅,正断肠处,情尤真笃。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

《酒泉子》

〔宋〕潘阆

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
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
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说 明:

潘阆曾久居钱塘,有《忆余杭》十首,皆为回忆杭州风物之作。此词为其中之一,回忆西湖美景,风格清幽。宋·释文莹《湘山野录》卷下:“阆有清才,尝作《忆余杭》一阕,曰:‘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略)。’钱希白爱之,自写于玉堂后壁。”

词 评:

潇洒出尘。结更清高闲远。

——清·陈廷焯《词则·别调集》​

《相思令》

#林逋

吴山青。越山青。
两岸青山相对迎。争忍有离情。

君泪盈。妾泪盈。
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词 评:

林处士梅妻鹤子,可称千古高风矣。乃其惜别词,如“吴山青,越山青”一阕,何等风致,《闲情》一赋,讵必玉瑕珠颣耶。

——清·彭孙遹《金粟词话》​

《生查子·药名闺情》

〔宋〕陈亚

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
字字苦参商,故要檀郎读。

分明记得约当归,远至樱桃熟。
何事菊花时,犹未回乡曲。

说 明:

陈亚(生卒年不详),字亚之,扬州(今属江苏)人。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进士。尝任于潜令,后知湖州、越州、润州,仕至太常少卿。年七十卒。家中藏书甚丰。工诗文,好以药名为诗词。有《澄源集》《陈亚之文集》,已佚。

词 评:

“记得”而言“分明”,语益沉挚。下文接言自春徂秋,何事未回,思愈切,怨愈深矣。

——清·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

《忆帝京》

#柳永

薄衾小枕天气。乍觉别离滋味。
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
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

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
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
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词 评:

孟郊《悼幼子》:“负我十年恩,欠尔千行泪。”又柳永《忆帝京》:“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词章中言涕泪有逋债,如《红楼梦》第一回、第五回等所谓“还泪”“欠泪的”,似始见此。

——钱钟书《管锥编》​

《戚氏》

#柳永

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凄然。望江关。飞云黯淡夕阳间。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
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思绵绵。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别来迅景如梭,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念利名、憔悴长萦绊。追往事、空惨愁颜。漏箭移、稍觉轻寒。渐呜咽、画角数声残。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

说 明:

柳永的一生,是矛盾的一生,更是凄凉的一生。他一生都在浮名与绮陌之间徘徊夷犹,却只给自己赢来了满怀愁绪。这首词可以看成是柳永对自己一生的概括。全词凄怨动人,将身世之感刻画得入木三分,且章法一丝不乱。

词 评:

前辈云:“《离骚》寂寞千年后,《戚氏》凄凉一曲终。”《戚氏》,柳所作也。柳何敢知世间有《离骚》,惟贺方回、周美成时时得之。

——宋·王灼《碧鸡漫志》​

《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堕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攲,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词 评:

此首从夜静叶落写起,因夜之愈觉寒声之碎。“真珠”五句,极写远空皓月澄澈之境。“年年今夜”与“夜夜除非”之语,并可见久羁之苦。“长是人千里”一句,说出因景怀人之情。下片即从此生发,步步深婉。《苏幕遮》末句,犹谓酒入愁肠始化泪,而此则谓酒未到已先成泪,情更凄切。“残灯”两句,写屋内黯淡情景,与前片月光映照,亦倍增伤感。末三句,复就上句申说。陈亦峰所谓“淋漓沉着”者,此类是也。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天仙子》

#张先

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说 明:

此词为张先任秀州判官时所作,其时为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张先五十四岁。全词悼惜春光流逝,同时又流露着年老位卑的感伤。“云破月来花弄影”句,于幽静之中颇具灵动之美,历来备受赞赏。

词 评:

“云破月来”句,心与景会,落笔即是,着意即非,故当脍炙。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

《一丛花令》

#张先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
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说 明:

这首词写闺怨,风格细腻婉转。末三句构思新奇,尤为精警。宋·杨湜《古今词话》:“张先,字子野,尝与一尼私约。其老尼性严,每卧于池岛中一小阁上。俟夜深人静,其尼潜下梯,俾子野登阁相遇。临别,子野不胜惓惓,作《一丛花》词以道其怀。”

词 评:

唐李益诗曰:“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宋张子野《一丛花》末句:“沈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此皆无理而妙。

——清·贺裳《皱水轩词筌》​

《系裙腰》

#张先

惜霜蟾照夜云天。朦胧影、画勾阑。
人情纵似长情月,算一年年。
又能得、几番圆。

欲寄西江题叶字,流不到、五亭前。
东池始有荷新绿,尚小如钱。
问何日藕、几时莲。

词 评:

(“问何日”二句)影射“偶”字、“联”字,极巧。“问”字衬。

——明·卓人月汇选、徐士俊参评《古今词统》

《玉楼春·春景》

〔宋〕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词 评:

“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当时传为美谈。吾友公㦷极叹之,以为卓绝千古。然实本花间“暖觉杏梢红”,特有青蓝冰水之妙耳。

——清·王士禛《花草蒙拾》

《浪淘沙近》

〔宋〕宋祁

少年不管。流光如箭。因循不觉韶光换。
至如今,始惜月满、花满、酒满。

扁舟欲解垂杨岸。尚同欢宴。
日斜歌阕将分散。
倚兰桡,望水远、天远、人远。

说 明:

此为赠别扬州知府刘敞之词,大约作于嘉祐元年(1056),时宋祁由定州改益州,路过扬州。

词 评:

此《浪淘沙》变调,绵丽中见凄戚。

——清·陈廷焯《词则·别调集》​

《菩萨蛮》

〔宋〕魏玩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
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
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说 明:

魏玩(生卒年不详),字玉汝,襄阳(今属湖北)人,魏泰之姊,曾布之妻。徽宗朝,曾布拜相,因诏封魏玩为鲁国夫人,人称“魏夫人”。博览群书。工书法。以诗词见长,尤擅词。著有《魏夫人集》,已佚。《全宋词》辑录其词作十四首。周泳先辑为《鲁国夫人词》一卷。

词 评:

魏夫人,曾子宣丞相内子,有《江城子》《卷珠帘》诸曲,脍炙人口。其尤雅正者,则有《菩萨蛮》云:“(略)。”深得《国风·卷耳》之遗。

——清·王奕清《历代词话》引《雅编》​

《西江月》

#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暧暧微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说 明:

此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三月,时苏轼在黄州贬所。借空山月明的美景,传达超然物外的情怀。

词 评:

苏公词“照野弥弥浅浪,横空暧暧微霄”,乃用陶渊明“山涤余霭,宇暧微霄”之语也。填词虽于文为末,而非自《选》诗、乐府来,亦不能入妙。

——明·杨慎《词品》卷一

《西江月·梅花》

#苏轼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说 明:

此词明写梅花,实则悼念侍妾王朝云。作于绍圣三年(1096)十月。苏轼晚年遭新党诬陷,被贬惠州(今属广东)。此词即作于惠州贬所。苏轼《朝云诗·引》:“予家有数妾,四五年相继辞去,独朝云者随予南迁。”宋·释惠洪《冷斋夜话》:“东坡在惠州,作梅词云(略)。时侍儿朝云新亡,其寓意为朝云作也。”

词 评:

(晁)以道云:“初见东坡词云:‘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便知此老须过海。”余问何邪?以道曰:“只为古今人不曾道到此,须罚教远去。”

——宋·王直方《王直方诗话》​

《河满子》

#晏几道

绿绮琴中心事,齐纨扇上时光。
五陵年少浑薄幸,轻如曲水飘香。
夜夜魂消梦峡,年年泪尽啼湘。

归雁行边远字,惊鸾舞处离肠。
蕙楼多少铅华在,从来错倚红妆。
可羡邻姬十五,金钗早嫁王昌。

词 评:

词言沦落风尘之苦。相逢者皆属薄幸,人但知其梦峡之欢,而不见其啼湘之泪。下阕“铅华”“红妆”二句言容华岂堪长恃,老大徒伤。其中亦有特秀者,盈盈十五,早嫁王昌,信乎命之不齐也。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风入松》

#晏几道

心心念念忆相逢。别恨谁浓。
就中懊恼难拚处,是擘钗、分钿匆匆。
却似桃源路失,落花空记前踪。

彩笺书尽浣溪红。深意难通。
强欢殢酒图消遣,到醒来、愁闷还重。
若是初心未改,多应此意须同。

词 评:

写别后情怀,通首一气呵成,若明珠走盘,一丝萦曳。结句是其着眼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南歌子》

〔宋〕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
数声啼鸟怨年华。
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暑,清风衬晚霞。
绿杨堤畔闹荷花。
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词 评:

“白露”两句,初唐律诗。“沽酒那人家”,情思都在那里面。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

《柳梢青·吴中》

〔宋〕仲殊

岸草平沙。吴王故苑,柳袅烟斜。
雨后寒轻,风前香软,春在梨花。

行人一棹天涯。酒醒处、残阳乱鸦。
门外秋千,墙头红粉,深院谁家。

词 评:

“残阳乱鸦”,着色疑有化工。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

《六丑·蔷薇谢后作》

#周邦彦

正单衣试酒,恨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钗钿堕处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
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静绕珍丛底,成叹息。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残英小、强簪巾帻。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说 明:
此词名为咏物,实则借惜花自叹远宦飘零。罗忼烈《清真集笺注》:“黄蓼园谓此词盖‘自叹年老远宦,意境落寞’,庶几近是。然词中未见老年怀抱,飘零之感则满纸尽是。”

词 评:

美成词极其感慨,而无处不郁,令人不能窥其旨。……《六丑》“蔷薇谢后作”云:“为问花何在。”上文有“怅客里、光阴虚掷”之句,此处点醒题旨,既突兀,又绵密,妙只五字束住。下文反复缠绵,更不纠缠一笔,却满纸是羁愁抑郁,且有许多不敢说处,言中有物,吞吐尽致。大抵美成词一篇皆有一篇之旨,寻得其旨,不难迎刃而解,否则病其繁碎重复,何足以知清真也。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少年游》

#周邦彦

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
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

而今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
不似当时,小桥冲雨,幽恨两人知。

词 评:

此在荆州听雨怀旧之作。“不似当时”句,淡语也,而得力全在此句,使通篇筋骨俱动。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蝶恋花》

#周邦彦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轣辘牵金井。
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棉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
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词 评:

美成能作景语,不能作情语;能入丽字,不能入雅字。以故价微劣于柳。然至“枕痕一线红生玉”,又“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棉冷”,其形容睡起之妙,真能动人。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

《眼儿媚》

〔宋〕阮阅

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栏干。
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

绮窗人在东风里,洒泪对春闲。
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说 明:

此词从游子的角度,写女子春闺怀人。情景交融,形神兼备。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闳休尝为钱塘幕官,眷一营妓,罢官去后,作此词寄之。”

词 评:

此久别忆内词耳。语语是意中摹想而得,意致缠绵中绘出,尽是镜花水月,与杜少陵“今夜鄜州月”一律同看。

——清·黄苏《蓼园词评》​

《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

〔宋〕毛滂

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
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

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
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说 明:

毛滂(1060—1124?),字泽民,衢州江山(今属浙江)人。以父荫入仕。哲宗元祐(1086—1094)间,任杭州法曹,深得苏轼器重。后知武康县,修葺县官舍“尽心堂”,改为“东堂”,因号“东堂居士”。晚年依附蔡京兄弟而得进用,为士人所薄。毛滂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喜欢诗文辞赋,长而不倦,著有《东堂集》六卷,诗四卷,书简二卷,乐府二卷及《东堂词》一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成《东堂集》十卷。
此词作于元祐(1086—1094)年间毛滂为杭州法曹时。富阳,在今浙江杭州西南部。秦时置富春县,东晋时改为富阳县。以位居富春江之阳得名。

词 评:

此首别词。起两句,即言别离之哀。“泪湿”句,用白居易“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诗意,花著露犹春带雨也。“此恨”两句,写别时情态,送行者与被送者,俱有离恨,故曰“平分取”。“无言”“相觑”,形容亦妙。“断雨”二句,言别后之寂寞。以上皆追述前事。“今夜”两句,始说出现时现地之思念,人不得去,惟有魂随潮去,情韵特胜。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点绛唇》

〔宋〕汪藻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
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
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

说 明:

汪藻(1079—1154),字彦章,号浮溪,又号龙溪,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徽宗崇宁二年(1103)进士。曾任著作佐郎、太常少卿、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兵部侍郎、显谟阁学士等职,知湖州、抚州、徽州、泉州、宣州等地。因曾为蔡京、王黼门客,后夺职居永州。绍兴二十四年(1154)卒,年七十六。汪藻自幼聪颖,博览群书,擅四六文。其诗先学徐俯,又学韩驹,然不袭江西诗派习气,而受苏轼影响较深。汪藻撰著较多,但多已散佚。今传《浮溪集》三十二卷,是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

词 评:

此首写在外栖栖不得意,思家之作耳。“霜天”无酒,落寞可知,写来却蕴藉。

——清·黄苏《蓼园词评》​

《西江月》

〔宋〕朱敦儒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
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
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词 评:

词虽浅率,正可砭世。

——明·潘游龙《精选古今诗余醉》​

《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说 明:

此词作于大观三年(1109)九月,当时李清照二十六岁,在青州(今属山东潍坊)。赵明诚出游长清(今属山东济南)寻访金石碑刻。全词通过对自己举止、神情及心理的刻画,生动地表现了自己的相思之苦。用语明快,层次井然。

词 评:

懒说出,妙。瘦为甚的,尤妙。“千万遍”,痛甚。转转折折,忤合万状。清风朗月,陡化为楚雨巫云;阿阁洞房,立变成离亭别墅,至文也。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

《念奴娇》

#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说 明:
此词用铺叙手法,侧面描写相思之情。措辞新奇优美。当作于政和六年(1116),时李清照三十三岁,在青州(今属山东潍坊)。赵明诚出游灵岩寺(在今山东济南)。

词 评:

李易安《春情》“清露晨流,新桐初引”,用《世说新语》全句,浑妙。尝论词贵开拓,不欲沾滞,忽悲忽喜,乍近乍远,所为妙耳。如游乐词,须微著愁思,方不痴肥。李《春情》词本闺怨,结云“多少游春意”“更看今日晴未”,忽而开拓,不但不为题束,并不为本意所苦。直如行云,舒卷自如,人不觉耳。

——清·毛先舒《诗辨坻》​

《采桑子》

〔宋〕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团是几时。

词 评:

章法妙。叠句法尤妙。似女子口授,不由笔写者。情不在艳,而在真也。

——明·卓人月汇选、徐士俊参评《古今词统》​

《鹧鸪天·寄李之问》

〔宋〕聂胜琼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
尊前一唱阳关后,别个人人第五程。

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
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说 明:

此为聂胜琼与李之问别后不到旬日,寄给李之问的词作。上片写送别场景,下片写别后情怀。

词 评:

纯是至情语,自然妙造,不假造琢,愈浑成,愈秾粹。于北宋名家中,颇近六一、东山。方之闺帏之彦,虽幽栖、漱玉,未遑多让,诚坤灵间气(旧谓英雄豪杰上应星象,禀天地特殊之气,间世而出,称为“间气”)矣。

——清·况周颐《蕙风词话续编》​

《蝶恋花·送春》

〔宋〕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
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词 评:

满怀妙趣,成片里出。体物无间之言。淡情深感。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续集》​

《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

#杨万里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
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
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

说 明:

此词作于光宗绍熙四年至五年(1193—1194)间。万花川谷是杨万里吉水(今属江西)故乡的一座园林。词咏月色,也隐含着对自身气节的称许。

词 评:

杨万里不特诗有别才,即词亦有奇致。其《好事近》云:“(略)。”昔人谓东坡词是曲子中缚不住者,廷秀词又何多让,乃知有气节人,笔墨自然不同。

——清·王奕清《历代词话》引《续清言》​

《愁倚阑》

〔宋〕程垓

春犹浅,柳初芽。杏初花。
杨柳杏花交影处,有人家。

玉窗明暖烘霞。小屏上、水远山斜。
昨夜酒多春睡重,莫惊他。

词 评:

此词甚别致,不言情而情胜。

——清·陈廷焯《词则·闲情集》​

《临江仙》

#史达祖

愁与西风应有约,年年同赴清秋。
旧游帘幕记扬州。一灯人著梦,双燕月当楼。

罗带鸳鸯尘暗澹,更须整顿风流。
天涯万一见温柔。瘦应因此瘦,羞亦为郎羞。

词 评:

秋士善怀,首二句联合写之,便标新异。唐人诗如“暝色赴春愁”及“群山万壑赴荆门”句,皆善用“赴”字,此言愁与风同赴,洵君房语妙(汉代贾捐之,字君房,长于文辞,杨兴称赞他“言语妙天下”。后用作称赞文笔美妙的典故。)也。“灯”、“月”句以对语结束上阕,旧梦扬州,托辞双燕,见燕双而人独,句法浑成而兼韵致,殊耐微吟。“罗带”二句姑作重逢之想。“天涯”句摇曳生姿。结句极写缠绵,“瘦”字承罗带而言,“羞”字承见面而言。吴梅村诗“当时对面忧吾瘦,即便多情见却羞”,殆有同感。青衫憔悴,红粉飘零,果羞属谁边耶?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少年游·草》

〔宋〕高观国

春风吹碧,春云映绿,晓梦入芳裀。
软衬飞花,远连流水,一望隔香尘。

萋萋多少江南恨,翻忆翠罗裙。
冷落闲门,凄迷古道,烟雨正愁人。

词 评:

“飞花”“流水”三句咏草固工,兼寓“春随人远”之感。后幅闲门古道,怀古伤今,百端交集,若平子之工愁(汉代张衡,字平子,有《四愁诗》)矣。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疏帘淡月·秋思》

〔宋〕张辑

梧桐雨细。渐滴作秋声,被风惊碎。
润逼衣篝,线袅蕙炉沉水。
悠悠岁月天涯醉。一分秋、一分憔悴。
紫箫吟断,素笺恨切,夜寒鸿起。

又何苦、凄凉客里。负草堂春绿,竹溪空翠。
落叶西风,吹老几番尘世。从前谙尽江湖味。
听商歌、归兴千里。露侵宿酒,疏帘淡月,照人无寐。

词 评:

英雄失路,岁月易阻,回想故乡,能无耿耿。

——清·黄苏《蓼园词评》​

《风入松·福清道中作》

#刘克庄

归鞍尚欲小徘徊。逆境难排。
人言酒是消忧物,奈病余、孤负金罍。
萧瑟捣衣时候,凄凉鼓缶情怀。

远林摇落晚风哀。野店犹开。
多情惟是灯前影,伴此翁、同去同来。
逆旅主人相问,今回老似前回。

说 明:

此词作于绍定元年(1228),为悼亡之作,悼念逝去的妻子林节。时刘克庄罢官归乡,经过福清。福清,在今福建福州东南。

词 评:

刘潜夫《风入松·福清道中作》:“多情唯是灯前影,伴此翁、同去同来。逆旅主人相问,今回老似前回。”语真质可喜。

——清·况周颐《蕙风词话》​

《莺啼序》

#吴文英

残寒正欺病酒,掩沉香绣户。燕来晚、飞入西城,似说春事迟暮。画船载、清明过却,晴烟冉冉吴宫树。念羁情游荡,随风化为轻絮。
十载西湖,傍柳系马,趁娇尘软雾。溯红渐、招入仙溪,锦儿偷寄幽素。倚银屏、春宽梦窄,断红湿、歌纨金缕。暝堤空,轻把斜阳,总还鸥鹭。
幽兰旋老,杜若还生,水乡尚寄旅。别后访、六桥无信,事往花委,瘗玉埋香,几番风雨。长波妒盼,遥山羞黛,渔灯分影春江宿,记当时、短楫桃根渡。青楼仿佛,临分败壁题诗,泪墨惨淡尘土。
危亭望极,草色天涯,叹鬓侵半苎。暗点检、离痕欢唾,尚染鲛绡,亸凤迷归,破鸾慵舞。殷勤待写,书中长恨,蓝霞辽海沉过雁,漫相思、弹入哀筝柱。伤心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断魂在否。

词 评:

兹篇操纵自如,全体精粹,空绝古今。(“倚银屏”五句)追叙旧欢。“轻把斜阳”二句,束上起下,琢句精炼。(“长波”数句)此特序别离事,极淋漓惨淡之致。末段追昔,悼叹无穷。

——清·陈廷焯《词则·别调集》

《浪淘沙》

#吴文英

灯火雨中船。客思绵绵。离亭春草又秋烟。
似与轻鸥盟未了,来去年年。

往事一潸然。莫过西园。凌波香断绿苔钱。
燕子不知春事改,时立秋千。

词 评:

前半片写作客情怀,婉转动人。况旧梦西园,凌波香断,则劳薪双足,益自伤矣。“燕立秋千”,与“黄蜂频扑秋千索”句,一若有知,一若无知,而感人怀抱则同。唐人诗“飞鸟不知陵谷变,朝来暮去弋阳溪”“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一兴禾黍之悲,一寓故家之感。此词咏燕,则有悱恻之怀。无情之燕子,久看世态,似胜于人之有情;但万有终归寂灭,则无情与有情,亦彭殇一例耳。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浣溪沙》

#吴文英

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词 评:

句法将纵还收,似沾非着,以蕴酿之思,运妍秀之笔,可平睨方回,揽裾小晏矣。结句尤凄韵悠然。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月下笛》

#张炎

孤游万竹山中,闲门落叶,愁思黯然,因动黍离之感。时寓甬东积翠山舍。

万里孤云,清游渐远,故人何处。寒窗梦里,犹记经行旧时路。连昌约略无多柳,第一是、难听夜雨。谩惊回凄悄,相看烛影,拥衾谁语。
张绪。归何暮。半零落,依依断桥鸥鹭。天涯倦旅,此时心事良苦。只愁重洒西州泪,问杜曲、人家在否。恐翠袖、正天寒,犹倚梅花那树。

说 明:

此词作于元成宗大德二年(1298),时张炎五十一岁,流寓甬东(今浙江定海)。全词以“孤云”起篇,抒写了对故都衰败、故友零落的无限感伤,充满了浓重的黍离之思。

词 评:

骨韵俱高,词意兼胜,白石老仙之后劲也。

——清·陈廷焯《词则·别调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