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 或者#亲密关系,有一句话想印成传单在街头分发。为了避免被城管抓,现打印成嘟文在长毛象嘟嘟:

「让别人痛苦,那是虐待,不是爱。」

就是一句很简单的话。在父母“为你好”的时候,在被恋人PUA/精神虐待/情感勒索的时候,在被朋友评价为“你太敏感了”的时候,在自我怀疑的时候,把这句话默念一遍就好了。

如果ta们说自己是爱你,那这份“爱”只能叫“中国特色关爱”,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民主制度是一路货色。——这样类比就很清晰了。

最后强调一遍:

「让别人痛苦,那是虐待,不是爱。」

爱:
希望对方过得幸福。

虐待:
用自己的言行举止让对方过得痛苦。身体虐待和精神虐待都属于虐待。

讨好:
忽视自己的主体性和需求,将自己当成满足对方的工具。是一种容易被操纵的特质。
当一个人试图在另一个人的价值体系中证明自己,尽管结局也许“不讨好”,这个证明的过程也已经是在讨好了。

操纵:
忽视对方的主体性和需求,将对方当成满足自己的工具。包括但不仅限于#煤气灯 #PUA #精神虐待 #情感勒索 #洗脑 #家暴

然而#操纵 不一定需要运用暴力,也未必需要扭曲现实。

一些很小的“请求”也可以是操纵。比如因为自己懒得动手,就哄骗别人做事。明知对方不想做,为了达到目的,就多夸对方两句。就算是很小的请求,这种行为本质上也是将对方当成满足自己的工具——这就是操纵。

读完了《#煤气灯效应》后又找了相关主题的书继续读,我对作者们给出的定义都非常不满意。(不满意的结果就是现在,我自己写了个定义。)

生活中有大量还没到「威胁/胁迫」「恐吓」「贬低」程度的操纵,还有一些操纵者在失败的时候并不愤怒或失望,也不会惩罚对方。

很多操纵是隐形的。然而这种让人不舒服的、难以识别的隐形操纵却被忽视了。找到最本质的定义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识别操纵。

面对隐形操纵,从小习惯了操纵与被操纵的老中人也许很多时候都反应不过来,甚至还会觉得「恋人/朋友/师生/上下级就应该这样」,这种想法和父母辈的「子女就应该这样」有什么区别呢?二者本质上是一样的。

例子不举了,太多了。
希望大家都能「把人当人」:自己是人,别人也是人。没有人该成为别人的工具人。

以下是相关定义的摘录:
《煤气灯效应》
当你拒绝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或者把责任转嫁到别人身上,又或者企图破坏质疑你行为的人的信誉时,你就是在进行煤气灯操纵。

《情感操纵》
亲密关系中的情感操纵(Coercive Control)是指以情感为武器支配和胁迫他人达到自身目的的行为。

《情感勒索》
情感勒索是控制行动中一种最有力的形式。我们身边的亲朋好友会用一些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勒索我们,我们如果不照他们的要求去做,就有苦头吃了。所有勒索的中心都是最基本的威胁、恐吓,它会以许多不同的面貌出现,像是“如果你不照我的方式做,你肯定会不太好过”。

#爱 #亲密关系 再吐槽下毛象什么时候能起码让用户自己搜自己的时候方便一些啊!加tag好累。

@xunhuan2046 在不健康的社会里,人类会健康的爱人吗?甚至很多时候人的付出是社会的规训的产物,或是人的本真(未受规训的样子)是动物性的野蛮的(人性本恶),这样杂糅在一起。人想要给予,想要去爱,是否是可学习的?那这种学习是否又抛弃了“自我”?我之前尝试着文明爱人,却被讲好似没有真心。
@handwashcandyfloss 可以学的。一个人只有“自我”却容不下别人,是否算抛弃了“世界”呢。动物性的野蛮是人类的想象,动物之间也会有跨物种的互相帮助。(有研究,忘了出处。)所谓的恶或者善,都是本能的一部分。二元论/二分法无法很好地描述复杂多元的世界。
@xunhuan2046 世界和自我都是复杂的多变的,所以相爱才如此难
@xunhuan2046 我时常觉得两个自我和世界已经有所平衡的成熟人,是很难再有爱的冲动(?)我自己的刻板印象,或是我为自己的不成熟所找的借口,一直觉得自己好像半成品。

@handwashcandyfloss 人是不一样的,还有人是无浪漫倾向/性倾向的无性恋呢。完善自我是第一位,自己是人生的“常量”,剩下的都是“变量”。

就我和身边人的体验来说,成熟的爱太舒服了……有稳定支持,不容易焦虑和胡思乱想,就,对我而言,真的像月经杯……

可能你说的爱的冲动是多巴胺和苯乙胺上头的感觉?这种冲动的确会少很多,没有以前那么强烈了。(没有年轻时动不动就心脏砰砰跳的感觉了。)更多的体验是“稳稳的幸福”这种感觉。

@xunhuan2046 大概是的 只觉得成熟人的爱意都会更有理有据些,稳稳幸福,一些合适。我常混淆这种幸福究竟是不是爱?不过这些无答案的。也有人会常心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