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2025加密風投圖鑑:AI成吸金王,a16z、Paradigm五大巨頭主導賽道 | 動區動趨-最具影響力的區塊鏈新聞媒體

Link解密2025加密風投圖鑑:AI成吸金王,a16z、Paradigm五大巨頭主導賽道
https://www.blocktempo.com/news/2025crypto-h1-funding-analysis

📌 Summary:
2025 年上半年,加密貨幣風險投資市場迎來重要轉折,總融資額達 370 億美元,創自 2021 年牛市以來最活躍紀錄。資金從消費者應用及投機項目轉向擴容解決方案、合規基礎設施及跨鏈技術,顯示市場逐漸成熟並重視生態系統建設。AI 與加密技術的結合倍受矚目,吸引約 7 億美元投資,成為創新焦點。多筆大型戰略融資由頂級風投如 a16z crypto、Paradigm、Pantera、Galaxy Digital 和 Sequoia 領銜,掌握約 40% 高估值輪次,彰顯主流資金仍集中於行業龍頭。此趨勢反映出資本市場對加密行業未來長期價值及合規發展的高度期待,並表明投資者正積極佈局基礎設施和擴充生態,從而推動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

🎯 Key Points:
★ 融資規模與趨勢
→ 2025 年上半年披露的融資額約 373 億美元,交易超過 150 筆,平均交易規模達 2.48 億美元,顯著高於過去,主要源自 Binance 20 億美元定向融資及 Circle 11 億美元 IPO。
→ 月度峯值集中於 3 月,約 80 億美元,季度趨勢顯示第一季約 174 億美元,第二季 159 億美元,第二季資金分佈更廣。

★ 行業分佈與資金流向
→ DeFi 和金融基礎設施融資最高,超過 62 億美元,聚焦合規借貸、衍生品、流動性供應等領域。
→ Layer 1 和 Layer 2 擴容方案獲得約 33 億美元,投資標的如 EigenLayer 與 LayerZero 反映市場對以太坊擴容及跨鏈互操性的高度期待。
→ 託管、安全與合規相關項目吸引超過 12 億美元,凸顯監管背景下的基礎建設重要性。
→ 穩定幣與支付網路獲 15 億美元資金,表示幣與法幣流動性銜接需求。
→ AI 與加密融合領域迅速增長,約 7 億美元資金投入,強調大型語言模型與去中心化計算的潛力。
→ NFT 與遊戲持續低迷,資金僅約 6 億美元,反映市場偏好向實用性應用轉移。

★ 主要融資案例與投資者影響力
→ Binance 戰略融資 20 億美元及 Circle 11 億美元 IPO 標誌著市場信心回暖,兩者分別為加密歷史第二大及第三大融資輪次。
→ 其他重要融資如 TON 4 億美元,Phantom 1.5 億美元 C 輪,LayerZero 1.5 億美元,三者合計佔總額四分之一。
→ a16z crypto、Paradigm、紅杉資本(Sequoia)、Pantera 等頂級風投皆參與大多數大型融資,反映主流資金對行業頭部企業的強力押注及生態主導。

🔖 Keywords:
#加密貨幣 新創 #風險投資 VC #人工智慧 AI #擴容解決方案 Layer_1 Layer_2 #合規基礎設施 #a16z #Paradigm #Binance #Circle_IPO

解密2025加密風投圖鑑:AI成吸金王,a16z、Paradigm五大巨頭主導賽道

2025 上半年加密貨幣風險投資迎來轉折,資金大量湧現。AI 成為最吸金的領域,而 a16z 等頂級風投則主導了基礎設施賽道。本文源自 Marco Manoppo 所著文章H1 Crypto Funding: Key Trends and Insights,由深潮 TechFlow整理、編譯及撰稿。 (前情提要:VC反思:押注「創辦人投資者契合度」,不如押注「產品與市場契合度」 ) (背景補充:這44家公司正用加密技術「重寫金融未來」:五大關鍵賽道完整解析 ) 2025 年上半年是加密貨幣風險投資的轉折點。在經歷了兩年的資本緊縮和投資者的謹慎之後,資金大量湧現。截至 6

動區動趨 BlockTempo
🌕 大學棒球、風險投資與未定之約
➤ 大學體育招募的風險投資化
https://bcantrill.dtrace.org/2025/06/15/college-baseball-venture-capital-and-the-long-maybe/
本文以作者之子參與大學棒球運動為出發點,探討了大學體育招募過程與風險投資的驚人相似之處。隨著NIL(姓名、形象、權利)政策和轉學門戶的出現,大學體育已徹底改變,招募過程變得更像一場高風險的投資。作者將招募過程比喻為一輪風險投資,分析了其中的「推銷簡報」、「漫長的猶豫」以及「意向書」等階段,揭示了大學體育招募與風險投資之間在決策、風險和結果導向等方面的共通之處,並藉此反思大學體育生態的變遷。
+ 這篇文章寫得真好,把大學體育招募的內幕揭露得清清楚楚,感覺現在的大學體育已經變成了一場商業遊戲。
+ 我完全同意,作者的比喻非常貼切。以前覺得大學體育是為了培養人才,現在看來,更多的是利益的驅動。
#時事評論 #大學體育 #風險投資
College Baseball, Venture Capital, and the Long Maybe | The Observation Deck

🌖 充滿附加價值廢話 – 費爾德思維
➤ 行動勝於雄辯:揭露投資圈中的虛偽
https://feld.com/archives/2025/06/being-full-of-value%e2%80%91added-shit/
本文探討了在創業和投資領域中,過度宣揚自身優點和價值觀的現象。作者以自身經驗和與創業者朋友的對話為例,揭示了某些風險投資人(VC)表面上宣稱的「透明」、「真實」等特質,實際上卻可能只是操縱和欺騙的手段。文章強調了行動勝於言辭,並質疑那些需要不斷強調自己是「什麼樣的人」的人的動機。
+ 這篇文章點出了許多創業家會遇到的問題,有些投資人說得天花亂墜,但實際行動卻令人失望。
+ 我同意作者的觀點,真正的價值體現在行動上,而不是口頭上的承諾。
#風險投資 #創業 #真實性 #人際關係

European Investment Bank to inject €70B in European tech | Hacker News

LinkEuropean Investment Bank 將投資 700 億歐元推動歐洲科技發展
https://ioplus.nl/news/european-investment-bank-to-inject-70b-in-european-tech

📌 Summary:
歐洲投資銀行(European Investment Bank,EIB)計劃在 2027 年前投入 700 億歐元資金,促進歐洲科技領域發展,尤其聚焦人工智慧及軍事無人機等前沿技術。此舉旨在縮小歐洲與美國在創新實力上的差距,並吸引更多私營資金,以帶動整體技術投資規模可能高達 2,500 億歐元。EIB 總裁 Nadia Calviño 強調將加快風險投資流程,縮短從申請到撥款的時間,由目前的 18 個月縮短至 6 個月,助力新創企業應對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同時,EIB 將於今年推出 TechEU 計畫,建立一個集中的融資申請平臺,簡化繁瑣的歐盟資金申請流程。儘管外界對歐盟官僚制度風險與效率抱持懷疑,但該計劃彰顯歐洲強化技術創新的決心。

🎯 Key Points:
→ 投資規模與目標
 ★ EIB 預計投入 700 億歐元資金,覆蓋人工智慧、軍事無人機及其他深度科技領域。
 ★ 欲撬動私營投資達 2,500 億歐元,形成科技生態系統資金池。

→ 政策創新與運作流程
 ★ TechEU 計畫:建立集中申請平臺,統一處理研究人員與企業的融資請求。
 ★ 獲批時間從 18 個月縮短至 6 個月,回應新創公司快速現金流周轉需求。
 ★ EIB 表示將採取更大風險容忍度,改變過往的保守投資風格。

→ 外界反應與文化挑戰
 ★ 多數評論指出歐洲風險投資文化尚未成熟,官僚主義與繁複流程抑制創新商業發展。
 ★ 歐洲勞動法及稅制較美國不利創業激勵,且創業薪資與政府工作薪資差距有限,影響創業動力。
 ★ 有觀點強調文化差異,指歐洲對失敗與冒險的態度較保守,與美國「先行者精神」有落差。
 ★ 歐洲科技成功案例如 Spotify、Mistral AI 等企業,雖存在,但相較於美國規模與影響力仍有限。

🔖 Keywords:
#European_Investment_Bank #科技投資 #TechEU #風險投資 #歐洲創業文化

European Investment Bank to inject €70B in European tech | Hacker News

In 2025, venture capital can’t pretend everything is fine any more – Pivot to AI

Link風險投資現況:AI 泡沫是最後希望,眾目焦點落在 Sam Altman
https://example.com/article-url

📌 Summary:
2025 年第一季的 Pitchbook-NVCA 風險投資報告揭示美國風險投資正處於低迷狀態,唯一仍帶有活力的是 AI 領域,尤其是 OpenAI 公司。然而,即便 AI 獲得大量投資,整體市場仍面臨極大挑戰。報告將主要困境歸咎於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導致市場不確定性高漲,投資者觀望而缺乏交易活力。同時,過去十多年低利率環境促使資金過度流入風險投資,創造了諸多估值不合理的初創企業泡沫。隨著利率回升,資金逐漸收縮,風險投資模式遭受嚴重衝擊。AI 雖成焦點,但除了 OpenAI,其他 AI 新創多半未見明顯出路,且整體退出市場疲弱,IPO 不活絡,投資者難以變現。報告指出風險資本業者缺乏有效解決方案,未來唯一指望是市場回穩與政策改善,但計畫模糊不明。整體而言,現階段風險投資行業深陷困境,AI 泡沫成為最後賭注,業界則依賴 Sam Altman 及 OpenAI 引領突破。

🎯 Key Points:
→ 川普關稅帶來高度不確定性,阻礙資金募集與交易活動。投資者多選擇觀望,難以制定穩定計畫。
→ 低利率年代促使資金過度湧入風險投資,部分新創企業估值脫離實際,創造泡沫。SoftBank 支持的 WeWork 等案例即為典型。
→ 通膨及聯準會升息使資金緊縮,投資標的需提供較高回報才具吸引力,風險投資資金規模大幅減少。
→ AI 新創成為唯一投資熱點,57.9% 的全球風投投入集中在 AI 與機器學習領域,且主要集中在 OpenAI。Andreessen Horowitz 正籌募 200 億美元基金延續 AI 泡沫。
→ 除 AI 外,其他新創企業融資活躍度降低,2025 年 VC 基金募資金額預計創十年新低,早期投資縮減,初創企業多被收購或急於套現。
→ 風險投資估值普遍離譜,諸多企業現金耗盡、倒閉數量增加,2025 年預期更糟。
→ 退出市場疲弱,IPO 少且表現不佳,舉例 CoreWeave 雖為季內最大公開募股,卻表現平淡。多數資金轉向晚期投資,伴隨次級股權交易以留住人才並回饋部分資金。
→ 風險資本業者缺乏策略,報告唯一未來計畫是祈望市場與政策好轉,缺乏實質解方。部分風險投資者技術理解不足甚至涉足極端政治團體,反映管理層判斷力下降。
→ 業界普遍依賴 AI 泡沫續命及 OpenAI 領頭,其他領域停滯不前,風險資本生態陷入危機。

🔖 Keywords:
#風險投資 venture_capital #人工智慧 AI #OpenAI #川普關稅 Trump_tariffs #Pitchbook #估值泡沫 valuation_bubble

In 2025, venture capital can’t pretend everything is fine any more

Venture capital is screwed. A bubble in AI is their last hope, and they’re betting everything on Sam Altman. It’s heartwarming. Today, we have the Pitchbook-NVCA Venture Monitor for Q1 2025. This i…

Pivot to AI
🌕 🔍 停止天使投資後我所做的 (15 年之後)
➤ 從廣度到深度:重新評估天使投資的價值
https://halletecco.substack.com/p/why-i-stopped-angel-investing-after
作者 Helle Tecco 在天使投資 15 年後,於 2024 年暫停投資,並持續了一年。她分享了停止天使投資的原因:過於分散的投資組合導致難以與創業者建立深入關係,學習機會有限,以及投資回報與投入成本不成比例。她現在轉向更有效的方法來實現最初的目標,例如擔任公司董事、舉辦播客和撰寫部落格。下週她將分享更詳細的投資組合表現數據。
+ 「這篇文章讓我重新思考天使投資的意義,也點出了天使投資的許多隱藏成本。作者的坦誠分享很有幫助。」
+ 「我一直對天使投資很感興趣,但這篇文章讓我瞭解到它並非適合所有人。作者的分析很有道理。」
#投資 #創業 #天使投資 #風險投資 #個人發展
🔍 Why I stopped angel investing after 15 years (and what I'm doing instead)

Plus: My interview with Oscar co-founder Mario Schlosser

Massively Better Healthcare - Halle Tecco
🌗 抱憾投資 - 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
➤ 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肯定曾錯失的投資機會,這成為了他們發展的啟示。
https://www.bvp.com/anti-portfolio
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是美國或許歷史最悠久的風險投資公司,他們回顧了自己曾錯失的投資機會,並肯定這些公司後來的成功成就。這些公司包括了Airbnb、Apple、Atlassian、Coinbase、Facebook、FedEx、Google、Intel等,他們因為種種原因錯過了這些投資機會,使得這些公司在日後取得了驚人成功。這也成為了他們反省與慶幸的一個案例,對於他們未來發展成長企業的努力有所啟發。
+ 這篇文章對投資失敗的反思很有啟發性,讓人對風險投資有更深刻的理解。
+ 記錄投資失敗案例的方式很有趣,也讓人看到成功背後的不為人知的挫折。
#風險投資 #失敗案例 #成功故事
Anti-Portfolio

Honoring the companies we missed.

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
🌗 風險預測不佳的投資:來自風險投資家的證據
➤ 風險投資中的不良投資行為
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4135861
研究者結合超過16,000家初創公司的新型數據集(代表超過90億美元的投資),並運用機器學習方法評估早期投資者的決策。研究結果顯示,高達一半的投資可以預期是不良的,而這些不良投資的成本高達900萬美元。研究人員提供了顯示過度依賴創始人背景的證據,認為高額投資和公司的精密性並不足以保證資本配置決策中的信息有效使用。
+ 這項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證據,可以幫助投資者更好地瞭解風險投資決策的有效性。
+ 機器學習在金融決策中的應用越來越受到重視,這項研究為此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風險投資 #行為金融 #機器學習/人工智能
🌘 風險投資者走進一家酒吧
➤ 銀灰色的天空摘要
https://lcamtuf.substack.com/p/a-venture-capitalist-walks-into-a
一位風險投資者分享了他在灣區接觸風險投資資金的「失敗歷程」,描述了被風險投資者追求的經歷和資金的誘惑,以及與風險投資者的交涉和交易過程。
+ 風險投資者的行為真的讓人感到困惑,原來投資世界也有這麼多的苦澀。
+ 雖然風險投資者的世界看似風光無限,但其實背後也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辛酸與壓力。
#投資 #風險投資 #創業
A venture capitalist walks into a bar

I spent a fair amount of time in the SF Bay Area, but I always thought of myself as an outsider. I wasn’t paid to hustle and I didn’t care for your blockchain product pitch. Everybody else was changing the world; I was there just to keep the infrastructure safe.

lcamtuf’s thing
🌖 Tom Blomfield:冒險與風險的重要性
➤ 英國創業風險觀念不足
https://tomblomfield.com/post/750852175114174464/taking-risk
在過去一週,Tom Blomfield與來自英國幾所頂尖大學的學生交談時,對他們對於從事創業的態度感到震撼。他認為英國缺乏承擔風險和商業野心的文化,並指出美國大學生創業率遠高於英國同儕。他分享了自己在創業路上的經歷,強調對風險的態度,並呼籲英國年輕人更敢於冒險。
+ 這個觀點很有意思,可能是英國教育體系造成的影響。
+ 或許可以透過教育改革來培養更多的創業靈感和風險意識。
#創業 #風險投資 #教育
Taking Risk

I just spent a week talking with some exceptional students from three of the UK's top universities; Cambridge, Oxford and Imperial College. Along with UCL, these British universities represent 4 of...

Tumbl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