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yNoise 後臺 | myNoise® 部落格
➤ 網路世界的善與惡:一場關於建設與破壞的思考
https://mynoise.net/blog.php
這篇部落格文章講述了 myNoise 網站創辦人 Stéphane 遭遇駭客攻擊的經歷,以及對網路世界中建設與破壞失衡的感嘆。駭客試圖癱瘓網站並竊取資源,雖然未能成功,卻讓 Stéphane 意識到維持網路空間的和平與積極性需要持續的努力。文章也分享了 Stéphane 對 One 公司的技術支援人員 Yudhish 的感謝,讚揚其專業與熱忱,並呼籲人們重視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 這篇文章寫得很有溫度,能感受到創作者對自己作品的熱愛與對網路環境的擔憂。
+ 駭客行為真的讓人很失望,但看到創作者仍然堅持理想,覺得很感動。
#網路安全 #個人經歷 #網站維運
myNoise Backstage | The Blog of myNoise ®

Behind the scenes of myNoise. Personal notes from the Stéphane, the creator of myNoise.

🌕 你現在可以遊玩《幻影陰謀》,這款花了我四十年時間完成的文字冒險遊戲
➤ 四十年的執念,一段懷舊的旅程
https://scottandrew.com/blog/2025/06/you-can-now-play-plot-of-the-phantom-the-text-adventure-game/
作者回憶起童年時期對文字冒險遊戲的熱愛,以及自己嘗試創作遊戲的經歷。因早期技術限制,遊戲開發被迫中止。多年後,作者偶然接觸到新的遊戲開發工具Inform 7,重新燃起完成遊戲的熱情。在疫情期間,他重拾兒時筆記,修改並完善了遊戲,最終完成了《幻影陰謀》。這款遊戲現在可以在網頁瀏覽器上遊玩,雖然篇幅不長,但充滿了作者的個人回憶和對兒時的懷念。
+ 哇,真是太酷了!能看到一個開發者花費這麼長的時間完成一個項目,而且是出於對童年愛好的執著,實在令人感動。
+ 文字冒險遊戲啊,充滿回憶!很想試試看這個遊戲,看看作者是如何將自己的故事融入其中的。
#電子遊戲 #懷舊 #個人經歷
You can now play "The Plot of the Phantom," the text adventure game that took me 40 years to finish | Scott Andrew

Gnarled JavaScript warlock, musician, cartoonist, dilettante.

Scott Andrew
🌕 無家可歸的實驗
➤ 在叢林中尋求自由與成長
https://corentin.trebaol.com/Blog/8.+The+Homelessness+Experiment
作者在香港留學期間,為了節省房租並有更多資金創業,決定在香港熱帶叢林中嘗試無家可歸的生活。他在找到隱蔽地點後,搭建帳篷並住了兩個多月,克服了雨水、悶熱、以及被發現的風險。這段經歷不僅節省了大量房租,更讓他體驗到內心的平靜、提升了效率,並從中獲得了意想不到的社交機會。
+ 這真是個瘋狂又勇敢的嘗試!作者為了夢想願意付出這麼大的努力,令人欽佩。
+ 雖然有點危險,但作者的這種生活方式確實讓人思考,是否有其他更有效率、更自由的生活方式可以追求。
#個人經歷 #生活實驗 #節約 #香港 #學生生活
8. The Homelessness Experiment - Corentin Trebaol

AI induced or not, career transitions require savings. I didn't have any, so I tried homelessness in Hong Kong's tropical jungle 🏕️. It was amazing and I learned a lot. More below. Context & Motivat…

Corentin Trebaol
🌕 從史蒂夫·喬布斯收到回覆:「好主意,謝謝你。」
➤ 一個意外的郵件別名與一封珍貴的回覆
https://blog.hayman.net/2025/05/06/from-steve-jobs-great-idea.html
作者回憶起在 NeXT 公司工作初期,因一時好奇申請了 steve@next.com 的郵件別名,結果意外收到來自史蒂夫·喬布斯的郵件回覆:「好主意,謝謝你。」作者分享了這個有趣的經歷,以及當時的驚慌失措和最終的解決方案,並將此視為一段珍貴的回憶。
+ 這真是個有趣的故事!讓人看到喬布斯不同的一面,以及作者的機遇與勇氣。
+ 這也反映了早期網路時代的趣味,現在想得到一個簡單的郵件別名已經不容易了。
#科技歷史 #個人經歷 #蘋果公司
From: Steve Jobs. "Great idea, thank you."

The one email I ever got from Steve Jobs, and it said …

🌕 所以,我寫了一本書:100 個 Go 錯誤故事
➤ 從部落格文章到出版書籍的旅程
https://www.thecoder.cafe/p/100-go-mistakes
本文講述了作者 Teiva Harsanyi 撰寫《100 個 Go 錯誤及避免方法》一書的過程。從最初在瑞士使用 Scala 和 Akka 的嘗試,到發現 Go 的魅力,再到因工作經驗和個人興趣而萌生寫作想法,作者詳細描述了從最初的部落格文章到與 Manning 出版社簽訂合約的歷程。文章強調了寫作過程中的挑戰,例如內容審核和修改,以及出版社在提高書籍品質和增加曝光率方面所提供的幫助。
+ 這篇文章讓我對 Go 程式語言的學習更有興趣了,也更瞭解寫作一本書的過程有多麼不容易。
+ 作者的經歷很有啟發性,也讓我意識到分享經驗和錯誤的重要性。
#程式設計 #Go #技術 #個人經歷
So, I Wrote a Book: The Story Behind 100 Go Mistakes

An brutally honest behind-the-scenes story of writing a technical book from scratch. From burnout to unexpected wins, here's everything I learned while writing 100 Go Mistakes.

The Coder Cafe
🌘 「沒人在家看的孩子的真相」
➤ Gen X成長中的心靈創傷:沒人在家的孩子們
https://nevermindgenx.substack.com/p/the-truth-about-latchkey-kids
80年代後放學自己在家的Gen X被認為是堅強、勇敢的一代,但當中卻有苦衷。許多人對於父母的不在意感到憤恨,尤其在離婚等事件後留下的心理創傷。
+ 真實且深刻的探討了這個特定世代的心靈層面,家庭對孩子的影響真的很重要。
+ 文中提到的故事讓人反思,成長的環境對個人形成有多大的影響。
#家庭 #成長 #個人經歷
The truth about latchkey kids

Gen Xers like to boast about being left unsupervised after school. But there was a grim side to it that has left many determined not to repeat the sins of their parents.

nevermind
🌗 另一篇疲憊文章
➤ 自主程式設計的滿足感
https://gushogg-blake.com/p/blog-burnout/
作者分享了辭去合約工作、背負龐大債務的經歷,描述專業軟體工程師的困境,以及轉而自主程式設計的愉悅感受。
+ 讀完後對軟體工程師的壓力有更深入的瞭解。
+ 作者獲得自主程式設計的快樂,激勵人深思工作價值。
#個人經歷
Another burnout post | Blog | Gus Hogg-Blake

🌘 從14歲到29歲,我對桌面Linux的經歷
➤ 探索桌面Linux的個人旅程
https://blog.myli.page/from-14-years-old-till-29-my-experience-with-desktop-linux-b798d07bcd00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從14歲開始使用桌面Linux的經歷,從Ubuntu 9.04開始,到後來轉向macOS和Linux其他發行版的過程。文章回顧了作者在不同階段使用Linux的經驗,包括在學校使用、安裝Ubuntu和elementary OS,以及如何最終成為macOS的忠實用戶。文章還提到,雖然對Linux有過深入瞭解,但主要使用仍集中在命令行界面(TUI)而非圖形界面(GUI)。
+ 「這篇文章讓我瞭解了從青少年到成年對Linux系統的心路歷程,非常有趣。」
+ 「作者的經歷顯示了技術選擇如何影響我們的工作和學習方式。」
#個人經歷
From 14 years old till 29, my experience with desktop Linux

Ubuntu 9.04 (Jaunty Jackalope) was the first and last desktop Linux I had used on a daily basis. I was 14 back then. I started learning to code in junior high. The teachers in charge of the computer…

Medium
🌗 標題: 自我解僱 - 作者:Noormar - drericlevi 的 Substack
➤ 從頭開始反省自己
https://backintyme.substack.com/p/firing-myself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在一家社交遊戲初創公司工作時的失誤,導致數以萬計的付費用戶資料被刪除,並引發了公司的危機。文章描述了作者因此感到愧疚和無能而最終辭職的過程。
+ 這是個令人深思的故事,提醒我們要對自己的行動負責任。
+ 這個故事向我展示了真正學會從錯誤中成長和改變的重要性。
#個人經歷 #工作失誤 #道歉
Firing Myself

In July of 2010 I was 22 and working at a Social Gaming startup in California. I'd just graduated and this was my first real job. I had a pay check and an apartment. I felt grown-up, for the first time. I was one of two 'engineers' writing code for the company's flagship product, an RPG. I'd studied Philosophy in college, and that meant that, while I knew how to think through a problem, my knowledge of best practices, and sensible design patterns was minimal. I wielded my basic LAMP knowledge, with incredible enthusiasm.

drericlevi’s Substack
🌘 我的時刻無記憶清晰度 - 意外的價值
➤ 一段無記憶時刻的獨特體驗
https://ericneyman.wordpress.com/2024/05/04/my-hour-of-memoryless-lucidity/
作者在接受智齒手術後,因藥物作用致使短期記憶盡失,但思考自己的決定性及認知功能。作者發現自己在這段時間內保持了高度認知功能,好奇自己是否真的如同演算法一樣決定性。他詳細描述了此時刻的經歷和各種實驗的可能性。
+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極具趣味性的時刻,作者的思考與計畫充滿了科學實驗的風采。
+ 這段時刻讓人驚訝,作者能夠如此清楚地描述,在認知功能失去的同時,卻能以如此興趣探討自身。
#個人經歷
My hour of memoryless lucidity

Yesterday, I had a coronectomy: the top halves of my bottom wisdom teeth were surgically removed. It was my first time being sedated, and I didn’t know what to expect. While I was unconscious…

Unexpected Valu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