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詹德倫:為突破希特勒大西洋壁壘而生的「巨型煙火」
➤ 盟軍突破「大西洋壁壘」的奇思妙想
https://www.bbc.com/future/article/20250603-the-giant-firework-built-to-break-hitlers-atlantic-wall
面對希特勒在歐洲沿海構築的堅固「大西洋壁壘」,盟軍為了成功登陸諾曼第,曾構思過許多非常規方案。其中一個便是「潘詹德倫」,一種利用火箭推進、攜帶一噸炸藥的「巨型煙火」,旨在摧毀防禦工事,為盟軍開闢登陸通道。這項由工程師內維爾·舒特·挪威主導的計畫,雖然充滿奇思妙想,卻也反映了當時盟軍在戰略上的困境與創新精神。
+ 簡直是太瘋狂了!竟然有人會想到用巨大的煙火來炸開海牆,這也太有想像力了!
+ 雖然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戰爭時期就是需要這種大膽的創新精神,才能找到突破口。
#歷史 #軍事 #二戰
Panjandrum: The 'giant firework' built to break Hitler's Atlantic Wall

To make D-Day a success, the Allies thought they might have to break through formidable German defences. One unconventional idea was a "giant firework".

BBC
🌖 最後一封信:臨刑之筆,教導我們如何活
➤ 臨刑之筆,生命的重量
https://aeon.co/essays/how-the-last-letters-of-the-condemned-can-teach-us-how-to-live
本文探討了二戰期間,法國抵抗運動員和政治犯在臨刑前所寫的最後一封信。作者透過閱讀數百封信件,發現這些信件不僅是個人情感的流露,更揭示了人類在面對死亡時的普遍心理狀態,以及對生命的珍視與對親人的牽掛。這些信件超越了時空,向我們展示了在生命盡頭,人類最真實、最深刻的情感與價值觀。
+ 讀完這篇文章,讓人深刻體會到生命的可貴,也更加敬佩那些為了自由和信仰而犧牲的抗爭者。
+ 這些信件的文字真令人動容,簡潔卻充滿力量,讓人不得不反思自己的人生和價值觀。
#歷史 #哲學 #心理學 #二戰
How the last letters of the condemned can teach us how to live | Aeon Essays

Condemned to death by firing squad, French resistance fighters put pen to paper. Their dying words can teach us how to live

Aeon
🌘 朱莉亞·帕森斯逝世,她在二戰期間擔任美國海軍破譯員,享年104歲
➤ 破解密碼,助力盟軍勝利
https://www.nytimes.com/2025/04/30/world/julia-parsons-dead.html
朱莉亞·帕森斯,一位在二戰期間擔任美國海軍破譯員的女性,於4月18日在賓夕法尼亞州阿斯賓沃爾去世,享年104歲。她參與了一個高度機密的團隊,負責解讀來自德國U型潛艇的密碼,為盟軍躲避、攻擊和擊沉敵方潛艇提供了關鍵情報。她一生對此工作保密,甚至對家人也未曾透露。
+ 令人敬佩!她們這些默默奉獻的英雄,才換來了今天的和平。
+ 這段歷史真的讓人感慨,當時的科技與智慧,以及保密的程度,都值得我們去了解。
#歷史 #人物 #二戰
Julia Parsons, U.S. Navy Code Breaker During World War II, Dies at 104

Soon after her officer training in Washington, she was recruited to a classified code-breaking team. She kept her work secret for decades, even from her family.

The New York Times
🌘 可燃性的煉油─阿拉斯加及全球飲用的二戰非法傳奇酒精 - 安克雷奇每日新聞
➤ 二戰時期,「魚雷酒」非法文化在海軍間興盛
https://www.adn.com/alaska-life/2024/12/15/torpedo-juice-the-legendary-illegal-world-war-ii-liquor-drunk-in-alaska-and-across-the-world/
二戰時期,美國海軍水手將魚雷中的高濃度乙醇提取出來製成「魚雷汁」,混合成俱傳奇意義的「魚雷酒」,非法流行於太平洋戰區,具有戰爭與社交意義。
+ 這段歷史充滿趣味,讓人看到當時海軍人員在戰爭大環境下如何找到娛樂及社交的方式。
+ 隨著魚雷酒的背後故事揭露,能更深入瞭解當時戰爭時期的特殊文化現象。
#阿拉斯加 #二戰 #傳奇酒精
Torpedo juice: The legendary illegal World War II liquor drunk In Alaska and across the world

Named for the 180-proof ethyl alcohol that powered American torpedoes, the concoction was consumed throughout the Navy and beyond.

Anchorage Daily News
🌗 關於間諜,我們所認為的一切都是錯的
➤ 真正的間諜生活與小說電影中的想像有著天壤之別。
https://lithub.com/why-everything-we-think-we-know-about-spies-is-wrong/
二戰期間情報機關大多招募大學圖書館員、教授和研究員,他們擁有良好的情報分析能力。訓練學校的教師來自各行各業,從記者、影評家到律師、演員等,以教授間諜技巧及應付盤問。這些學生在小說中獲取情報,卻發現現實更為致命。
+ 對於間諜這個議題有更深一層的理解,每個細節都充滿了驚奇。
+ 真實的間諜故事比小說電影更引人入勝,背後的生存挑戰更令人驚心。
#間諜 #二戰 #特工
Why Everything We Think We Know About Spies Is Wrong

In the movies, spies are usually ripped hunks who carry lots of gadgets, like James Bond and Jason Bourne. That’s rarely the case in real life, however. When the Office of Strategic Services,…

Literary Hub
日本佐渡金山入選世界遺產,卻未「呈現完整歷史」 南韓:食言而肥不是第一次了 | DQ 地球圖輯隊

地球一瞬,世界各地正發生這些大小事。註:本文為單一事件快訊報導,非深度文章

DQ 地球圖輯隊
【地球圖書館】「人類所有糟糕事,都能成為鬼的代名詞!」如果桃太郎不是正義的鬼殺隊,那他又是誰?
10:45

https://dq.yam.com/post/16146
#二戰 #日本 #地球圖書館 #妖怪 #芥川龍之介 #珍珠港 #桃太郎 #鬼 #鬼怪 #鬼滅之刃 #第二次世界大戰 #臺灣商務印書館 #戰爭 #歷史
【地球圖書館】「人類所有糟糕事,都能成為鬼的代名詞!」如果桃太郎不是正義的鬼殺隊,那他又是誰? | DQ 地球圖輯隊

——本文為地球圖輯隊 X 臺灣商務合作——在華人的世界,每逢農曆鬼門開,諸多的鬼月禁忌是中元普渡拜拜之外,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民俗傳統。而在日本,他們相信「百鬼夜行」日,妖怪會呼朋引伴的出遊,因此要避免晚歸甚至是出門,當時人也認為人之所以會生病,可能就是被鬼纏上,所以會去找陰陽師、「方相士」(法師)這類擁有異能的人來驅邪,或找和尚來誦經,而不是去找藥師尋求解藥。此外,鬼的形象也套用在各式威脅上,自然災害、傳染病、外國人、忌恨的男女、可恨的敵國,人類世界所有的糟糕事,都能成為鬼的代名詞!日本宗教史學者小山聰子,蒐羅爬梳許多歷史記載與話本故事,探究鬼是如何從令人敬畏的存在,轉變為所有恐懼、厭惡事物的代名詞,例如掌瘟疫的「疫神」,也被視同鬼的等級,用種種「追儺」「調伏」儀式,加以驅逐之。本文摘自小山聰子著作《日本的那些鬼怪:從陰陽師、桃太郎到鬼滅之刃,鬼的形象及其變遷》,以下為本書摘要。

DQ 地球圖輯隊
可以在雪原飛馳的坦克,二戰蘇聯TsKB-50雪地坦克
https://www.headline01.com/a/ASWHvG0V5brlj5hk7cJeJQ-25A2C2DC.html
#二戰 #坦克 #蘇聯 #雪原 #雪地
可以在雪原飛馳的坦克,二戰蘇聯TsKB-50雪地坦克

今日視界
🌘 D-Day:諾曼第登陸背後的祕密科學家和工程師
➤ 諾曼第登陸的祕密科學家和工程師
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3gg580p3kjo
80年前,也就是6月6日,盟軍發動了Overlord行動,旨在收復歐洲。文章介紹了Jack Darbyshire和Hugh Iorys Hughes這兩位相對鮮為人知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他們在幕後籌劃多年,最終促成了1944年6月6日的計畫實施。
+ 這篇文章深入介紹了二戰歷史中的一個重要事件,讓人對當時的科技和工程水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 這兩位科學家和工程師的貢獻真的很了不起,他們的工作對於整個歷史事件有著深遠的影響。
#諾曼第登陸 #二戰 #科學家 #工程師
D-Day: Secret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behind Normandy landings

How a physicist and engineer worked on secret projects to make sure D-Day went ahead 80 years ago.

🌘 「瑪莎·蓋爾霍恩是唯一一位親身報導諾曼第登陸作戰的女性記者」| 史密森尼學會
➤ 具有豐富戰地報導經驗的瑪莎·蓋爾霍恩,成為了唯一一位親身目睹並報導諾曼第登陸作戰的女性記者。
https://www.smithsonianmag.com/history/martha-gellhorn-was-the-only-woman-to-report-on-the-d-day-landings-from-the-ground-180984456/
經驗豐富的戰地記者瑪莎·蓋爾霍恩於1944年6月,搭乘醫院船偷偷前往法國諾曼第海灘,親身目睹了盟軍登陸作戰的驚心一幕,成為第一位看到這場地獄般景象的女性記者。她用筆記下了戰爭的真相,並以報導平民、婦孺的故事而脫穎而出。
+ 「蓋爾霍恩勇敢地揭露了戰爭的真相,她的報導焦點非常獨特,專注於平民的生活。」
+ 「這樣的故事讓我們更加了解戰爭的真實面貌,同時也讓我們欣賞到這位勇敢的女性記者的努力和貢獻。」
#歷史 #二戰 #女性記者
Martha Gellhorn Was The Only Woman to Report on the D-Day Landings From the Ground

In June 1944, the veteran journalist hid on a hospital ship so she could report firsthand as Allied soldiers fought their way onto the beaches of Normandy

Smithsonian Maga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