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轉移伺服器?
1|先註冊新帳號 到你想搬去的新伺服器建立新帳號(可用相同帳號名)
2|登入舊帳號,設定搬家 進入舊帳號 →「偏好設定」→「帳號」→ 找到「搬家」 → 填上你的新帳號 ID(例如 @xxxxx@tooot.im) → 按「開始搬遷」
3|登入新帳號,完成授權 到新帳號 →「偏好設定」→「帳號」→ 確認接受搬家請求 → 授權連結舊帳號 → 完成搬家設定!
4|搬家完成!
• 舊帳號會顯示「此帳號已搬遷至…」
• 舊帳號的追蹤者、封鎖名單、自介等會搬到新帳號
⚠️ 已發表貼文與圖文影音不會自動搬過去,需要自行備份,再手動上架喔
為什麼我用 Mastodon,卻都滑不到台灣人的貼文?
其實是Mastodon 跟 FB、IG 的邏輯完全不一樣。你
滑到的內容,完全取決於「你在哪個伺服器」+「你關注誰」。
我一開始加入的時候沒有特別去找台灣站點,而是用的是官方站點 mastodon.social。
這是最多人用的伺服器之一,但也因為全球使用者很多,台灣貼文反而容易被淹沒。這幾個方法可以讓你看到更多台灣聲音:
一:去台灣站點找人追蹤
例如到 g0v.social 的公開時間軸,找到感興趣的帳號,回到自己的帳號搜尋後追蹤,就能看到他們的發文。
二:搜尋台灣常用 Hashtag
試試看 #台灣、#Taiwan、#大罷免 就能找到一些關心相同議題的用戶。
三:直接搬到台灣伺服器也可以更快找到社群!
目前我只知道 g0v.social可以連,但要申請(目前還在等確認),如果你知道其他的歡迎分享!
包括 FB、IG、Threads、Miin、X、Truth Social、TikTok、微博……(詳細差異請見表格)
風險1. 帳號封鎖或刪文不可預測、不可抗辯
風險2. 資料儲存與演算法不透明,甚至有反向監控疑慮
風險3. 平台死亡=所有連結、粉絲、內容全部蒸發
✅ 所以這些平台是不是就不能用了?
不是這樣。
我們談的是「平台的機制是怎麼被設計出來的」,而不是說它們都不好。
每個平台都有它的優勢與角色,也可以多平台並用。
像演算法推薦得宜,你就能看到很多喜歡的內容。
重點是:
你知道它的風險是什麼?你要拿它來做什麼?
是發文?交流?還是用來接收資訊?
✅ 接下來我會這麼做:
不在 META 平台新上傳具隱私風險的個人資訊/照片
逐步將過往有隱私疑慮內容刪除(FB 可設定時間區段備份)
有風險的軟體僅作為接收與分享資訊之用
若遇緊急情況,將全面刪除 META 帳號與 App
最後,我並不是說 Mastodon 是唯一正解,也不是說這些平台再也不能用。
(我今天也申請了 Miin)
每個人都能依自己的需求與風險承受度,選擇適合的平台。
如果剛好我們在同一個地方,就在那邊見吧 🧡
✅ 為什麼是 Mastodon?
Mastodon 是一套開源社群軟體 + 協議(ActivityPub),不是一家公司也不是一個 App,而是一個「聯邦網絡」。
任何人都可以架設自己的 伺服器,彼此互通。你可以選擇你信任的站台、可以轉移帳號、甚至自己自架。
這代表:你的帳號跟資料是你自己的。
✅ 它真的安全嗎?
Mastodon並不是零風險,而是給你選擇與控制權。
要提醒的是:Mastodon 的「私訊貼文」不是加密訊息,只是設定「僅限標註對象可見」。
技術上站長仍有機會看到內容。(要不要做取決於站方道德與政策)。
但它的好處是,如果不信任站長,你可以搬家。
或搭配真正的加密通訊 App使用,例如 Signal(端對端加密、無中央伺服器),不要在站上發布真的有隱私疑慮的內容。
⚠️如果你不先了解平台協議,就可能再次掉入陷阱
有些平台雖然用起來方便、介面熟悉,但它們屬於「未公開協議/封閉平台(Proprietary Platform)」,
使用者無法知道資料怎麼被儲存、傳輸,也無法控制帳號去留。
發表了社群轉移的文章後,收到很多朋友的建議和詢問(感謝🙏),也有很多人問:
1. 為什麼不用 Miin(台灣開發)、Bluesky(Jack Dorsey 支持)、X(馬斯克平台)、Truth Social(川普創立)?
2. 突然不用FB、IG、Threads會不會就突然沒有了資訊來源⋯⋯等等。
所以來分享一下,為什麼我會選擇以 Mastodon作為我的主平台。
✅ 我們為什麼要離開 Facebook / IG / Threads?
不管是因為只要說了某些敏感關鍵字就被限流,或是演算法變來變去,帳號莫名封鎖,還有將我們的隱私和定位資料全部都賣掉⋯⋯
追根究底,這些都是因為:
我們把帳號、內容全部交給了一間公司。
我們讓這間公司擁有全部的決定權,決定你能看到什麼、說什麼,甚至能把你的資料賣給誰(例如中共),操弄我們的情緒,且決定刪掉你的帳號,也不用徵得你的同意。
✅ 我在選擇新平台時的四大原則:
1. 去中心化:不被單一公司綁架
2. 沒有演算法干預:自己決定想看什麼
3. 可搬家、可備份:帳號隨時可轉移、社群可帶走,不怕站方倒掉
4. 可匿名:不用手機、不蒐集多餘資料
平台轉移的過渡期是最難熬的,因為這裡的資訊和使用者還沒有那麼多。
也是因此,大家一起拉人跟豐富內容,就是這個平台能夠活絡起來的重要因素!Threads一開始也是如此的!
所以我會怎麼做?
我不會立刻停用META系列平台,
但新的私人照片不再上傳。
舊的有隱私疑慮照片內容慢慢整理刪掉,不重要的可能就留著。
讓這幾個平台假使發生戰亂或是什麼的,我可以直接卸載刪掉無痛
(另外FB也可以選時間區段整包打包備份喔)。
很多人推謎音,剛剛也下載來玩看看了,現在開始都同步發文,測試一段時間後來分享心得:
https://miin.cc/user/nextable
《EP31. 為什麼要大罷免(上)她不是側翼,而是為被砍長照與社福預算的照顧者發聲 ft.板橋大刪元 莫莉、小e》
你是不是也曾想過——政治太亂了,不如別碰?我就是。
直到這一年多來,我看見了立法院的各種亂象:
國會擴權、憲法法庭被癱瘓,還有預算遭到刪凍,直接影響到長照、育兒、社福補助⋯⋯
那一刻我才真正意識到,政治從來不是遙遠的口水戰。
它其實就藏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當我們選擇不在乎,最終付出代價的,就是我們自己。
這一集 #隔壁的桌子 Podcast 邀請到「 #板橋大刪元 #罷免葉元之 」的公民團隊, 由發言人莫莉 與第一線志工小e 帶大家一起走進街頭
邀請你一起思考:當公民站出來,會發生什麼事?
本集重點:
・為什麼要大罷免?罷團都是綠營側翼嗎?
・長照、社福、育兒預算被藍白刪凍,民眾怎麼看?
・中共想建設「兩岸器官移植平台」,離島建設條例成國安破口?
・拿連署書站在街頭的志工,他們遇到了什麼?
・面對反對者與挑釁,如何保持冷靜又堅定?
・中國用錢也買不到台灣特有的「社會的普遍信任」
・罷免連署怎麼參加?還來得及嗎?
・這是我的國家,我要決定它的未來!
#大罷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