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社群平台成為工作,自媒體創作者有可能脫離平台,重新掌握數位主權嗎?

當發文能帶來收入、流量就是聲量,我們還有可能不上傳生活、不讓演算法決定一切嗎?
但當平台本身成為風險來源,我們該怎麼辦?

這篇文章整理我在過去半個月移轉平台後的觀察與反思,也說明:

・為何我決定「不再販售隱私」

・Threads和FB 的新政策暗藏什麼公共危機

・創作者如何借力使力,擴大影響力又保有數位主權

全文請至 #隔壁的桌子 官網,歡迎訂閱電子報,獲取最新消息
https://next-able.com/20250504-2/

當社群平台成為工作,自媒體創作者有可能脫離平台,重新掌握數位主權嗎? - NEXTable

當貼文就是營收、曝光就是生存,我們還有可能不上傳生活、不讓演算法決定一切嗎?但當平台本身成為風險來源,我們該怎麼辦?關於自媒體創作者的反思、社群遷移、如何重新掌握自己的數位主權。

NEXTable -

原本想說 #隔壁的桌子 podcast 談 #大罷免 或許會流失掉一些原本的聽眾,但沒想到居然收穫了誇誇部隊的鼓勵⋯⋯。

謝謝🫶

會努力趕在週末大罷免遊行前把下集上架💪

歡迎傳給你們那些現在還搞不清楚發生什麼事的朋友!
懶得看字就用聽的吧!

https://solink.soundon.fm/episode/fef52f16-6fad-478d-b1e7-bb8220116d8e

《EP31. 為什麼要大罷免(上)她不是側翼,而是為被砍長照與社福預算的照顧者發聲 ft.板橋大刪元 莫莉、小e》
你是不是也曾想過——政治太亂了,不如別碰?我就是。

直到這一年多來,我看見了立法院的各種亂象:
國會擴權、憲法法庭被癱瘓,還有預算遭到刪凍,直接影響到長照、育兒、社福補助⋯⋯
那一刻我才真正意識到,政治從來不是遙遠的口水戰。

它其實就藏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當我們選擇不在乎,最終付出代價的,就是我們自己。

這一集 #隔壁的桌子 Podcast 邀請到「 #板橋大刪元 #罷免葉元之 」的公民團隊, 由發言人莫莉 與第一線志工小e 帶大家一起走進街頭
邀請你一起思考:當公民站出來,會發生什麼事?

本集重點:
・為什麼要大罷免?罷團都是綠營側翼嗎?
・長照、社福、育兒預算被藍白刪凍,民眾怎麼看?
・中共想建設「兩岸器官移植平台」,離島建設條例成國安破口?
・拿連署書站在街頭的志工,他們遇到了什麼?
・面對反對者與挑釁,如何保持冷靜又堅定?
・中國用錢也買不到台灣特有的「社會的普遍信任」
・罷免連署怎麼參加?還來得及嗎?
・這是我的國家,我要決定它的未來!
#大罷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