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一九四九年中國分裂成兩個政治實體,各自施行不同的社會政治制度後,「中國新文學傳統」也隨之在這兩個不同的華人社會裡分道揚鑣。
一方面,四九年後的台灣作家所承襲的新文學傳統是經過刻意篩選的:富有革命意涵的「批判寫實主義」受到壓制,而新文學傳統中不具抗議色彩的「感性抒情」流派則相對地大為風行。
約莫在一九七○、八○年代之交,現代文學和鄉土文學的影響力驟然下降。
由於大部分現代派作家主張藝術自主,與政治脫鉤,他們作品中的顛覆成分極易被霸權文化力量收編,使其批判效力大為減弱。
過去二十多年來,評論台灣文學的著作具有強烈的派系性,同時由於不少現代派作家在一九七○年代白熱化的文學論戰裡被中傷,形象受損,對當前現代主義文學的研究頗有負面影響。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