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NT7000:
2022-07-03 https://weibo.com/7513426236/LAAdr6VJl
……
因为过了敏感期想把五月份和BNT沟通内容打码的部分发出来,也好让大家清楚目前复必泰卡在了什么位置
Q1:去年没有批准的原因?
A:简体中文版包装BNT方面也听到了这个故事,有些信号提示/听到要获批了,但疫苗是否获批是与时俱进的,那最后国家多方面考虑到目前为止没有获批。CDE积极与BNT沟通,要BNT准备材料,关于注册提交申请,有关临床数据和CMC,经常有一个问题需要你来回答,涉及内容特别多,涉及国外很多分厂,如何保证生产原料一致性,CMC相关内容。 CDE一直在要数据,认为BNT提交的材料还是有些缺陷的,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但一直在往前走,目前没有到。
Q2:二期延期是否和CDE的指示有关?
A:和CDE无关,半年没约上 CDE,4月底刚开完会,3月都没约上。CDE和BNT时间冲突,需要提前准备材料。比较复杂的是,主要终点在 2021.2,半年随访数据已提交给CDC,12个月数据因疫情原因涉及检测运输延迟,血样需要送到德国,有一些细节不追究。
Q3:本土化生产,关于凯茂的审评问题,技术是否过关?
A:这个不只是 CDE审评,德国总部也会派专家审评,目前还没有达到要求,还在做各项的修改,似乎还是有些资料要提交,CDE还在积极地 review。BNT希望能够早点获批,但 CDE有些问的问题涉及到资料的准备就会很麻烦都要准备好长时间,特别现在新冠疫情,无法回答今年是否可以批准。总部在问,BNT中国也在问复星,复星也在问CDE,CDE就说把该准备的资料准备好,但目前准备的资料还不到位,还在沟通。
Q4:后续OMI疫苗引进,是否可以EUA?是否可以直接引用国际III期数据不做桥接?
A:因为疫苗很久没上市,复星团队有些成员离职了,indication不清楚,BNT马上就有新的疫苗,OMI疫苗和双价疫苗,可能也要和CDE沟通。野生株即使批了,需要平衡和后续来中国的疫苗的定位,一类 /二类苗需要综合考虑,目前还是比较pending。中国疫苗研发技术平台日新月异,BNT对于CDE不是急切需求,感觉是在按部就班,并没有特别快。 对 BNT来说不希望做本地研究,能够加速审批,是最理想的。但必须基于数据必须无可代替,中国市场特别需要这款疫苗,策略上不排除申请,但决定权不在BNT。CDE掌管全局,通盘考虑不同路线不同厂家,是否值得给你加速审批。BNT也特别想弄明白。不能宣传 mRNA技术优势,舆论问题 ?
Q5:传言CDE要求BNT提交完整CMC数据,德国方面不太同意,是否属实?
A:没有,CDE确实特别关注 CMC信息,BNT确实提交了,CDE也在答复够不够,暂时没听到要求提交但不交的或者说不能交的。
负责CMC的 CDE老师经验丰富,有时对方还会认为 BNT资料准备太充分了,不需要准备那么多。整体感觉比较顺畅,没有说不提交。mRNA从临床数据解读特别有经验,但 mRNA生产 CDE没有太多经验,需要继续学习,时间多花在了审批这些内容。 CDE也逐渐知道了哪些东西是核心,CMC一定是最核心的,主要取决于CDE老师要什么,有些时候要的东西,从BNT的角度其它监管部门并没有要,这种沟通还是要有的,感觉是比较顺畅,问的和讨论的比较多,大家理解层次 /角度 /立场不一样,但都在积极问答 /准备
Q6:近期提交的资料主要是临床还是CMC?例如增加心肌炎数据等?
A:没有看到 CDE的顾虑, BNT的临床数据很充分,有很多国家监管机构证实从发病率和因果不需要进一步补充。更多的还是 CMC方面,技术上有很多壁垒,很多生产原料和设备有很多不同厂商,不同厂商之间的衔接/QA?这是 CDE关心的,你必须拿出证据。
Q7:CDE关心的是本地化生产的QA还是德国进口的质量?
A:本地化生产是一定的,工厂都建了。(这个问题似乎回答不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