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日记 友是本国人,但不是本地人。我和她几乎前后脚来到这座城市,而我是外国人。(等我拿到国籍就不是了。我努努力!)她有亲戚在这里,三户人家共享一个别墅。用西语来说就是casa,区别于公寓departmento。并不是中国语境富人和乡下人才住的那种别墅。而我只有一个人,家人都在中国,来之前也不认识任何一个本地朋友。所有人都说我勇敢,只有我自己知道是中国的环境几乎要杀死我了。(详见#雾霾幸存者 tag)对于快被创死掉的人来说,我只是选择一条活下去的路。活下去是本能,不是勇敢。
友问我一个人在这里会不会觉得孤独。我实话实说,我在这里一点都不孤独,我在中国反而觉得很孤独。
在中国,我对政策表达不满时,会有人告诉我“中国就是这样的,反正你也改变不了什么,只能适应”。而我在这里表达想法,人们会理解我的感受。
由于语言和政治环境壁垒,我没有和她说太多。
我没有说出口的是:
因为担心自己和家人的安全,我有些文字是匿名创作的。我只敢用临时邮箱注册帐号,编一个自己也不太能记住的密码,再用自己也不认识的名字发表。发表完了我就不记得这一切了,再想登录也难了。
我做的墙国meme也一样,没有署名,随手往“外网”一丢。到最后竟然有朋友在墙内给我分享已经被各大墙内网站水印包浆很多层的我自己做的meme。
我也想直接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让大家看看我做辱华meme的才华啊!我敢吗?
还有各种社会事件,让能说话的人越来越少。好好的一个人,突然在俄乌战争支持俄罗斯。好好的一个人,突然在唐山事件说一句“不要上升到男女对立”……
中国的环境只会让我失去对人类多样性的包容心。
还有很多时刻,多说两句话就发现自己要变成讲师,从建国初期开始讲起到底为什么这个政权根本上就有问题。而我甚至都不太了解历史。我只了解到赵紫阳,连胡耀邦都没来得及读。怎么是我在给别人当讲师啊?这不合适吧?
这里的人有常识,也有同理心,会倾听。墙国人要么没常识,要没没同理心,要么不会倾听。集三者于一身的人也不是没有。我也不想怪墙国人,毕竟在异常环境中能保持正常其实是很难的事情。
身处墙国,正常人都少得可怜,同温层更是。
有时候碰到稍微能说说话的人,不知哪天就突然发现对方会谴责“娇妻”,或者是在不经意的瞬间对方散发了一点社达的气味,我就又想远离了。
我在墙内可比现在孤独得多了。
#吐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