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will do anything to end homelessness except build more homes (2018) | Hacker News

LinkI will do anything to end homelessness except build more homes
https://mcsweeneys.net/articles/i-will-do-anything-to-end-homelessness-except-build-more-homes

📌 Summary:
這篇文章以諷刺的口吻揭露美國無家可歸問題的真實困境及社會態度。作者批判了社會上普遍存在的「剛好不改變自己生活、不蓋更多房子」矛盾心態,透過自我中心與特權視角,諷刺那羣願意作出表面善舉但實際反對建設更多住宅的人。文中強調,解決無家可歸不僅是提供更多房屋的問題,還牽涉心理健康、毒癮等複雜因素,但實證研究表明,房價高漲與住宅供給不足是促成無家可歸的主要原因。討論串中也反映不同觀點,包括有支持增加房屋供給降低房價的,也有主張精神醫療設施及社會福利系統改進的重要性。文章同時觸及社會階級、種族不平等、財富集中,以及NIMBY(Not In My Back Yard)主義如何阻礙有效的住宅政策。整體而言,該文不僅批判個人冷漠與既得利益保護,亦呼籲從全民福祉及系統性結構面思考和行動,實現真正解決無家可歸危機的策略。

🎯 Key Points:
→ ★ 諷刺社會態度 → 文章作者以過度誇張且自私態度諷刺社會中齊心協力解決問題的虛假姿態,揭露「願意幫忙但不肯改變自身便利與財產」的矛盾心態。
→ ★ 住宅供應與房價 → 多項研究證明,無家可歸問題與房價飆升及住宅嚴重不足高度相關,建造更多房屋是降低無家可歸率的重要策略,包含高價豪宅與社會住宅均有助於緩解整體市場壓力。
→ ★ 精神健康與毒癮問題 → 無家可歸與精神疾病、藥物濫用相互影響,缺乏安定居所會加劇病況,但並非全部無家可歸者皆因精神健康問題,對精神病患需要更專業且監管嚴格的收治機構支持。
→ ★ NIMBY主義挑戰 → 當地民眾常因擔憂房價下跌、生活品質受損而反對新住宅建設,尤其抗拒社會住宅或高密度建築,造成政策推動困難,形成結構性障礙。
→ ★ 種族與社會不平等 → 無家可歸人口中有色人種過度代表,反映深層社會資源分配不公,以及歷史與經濟因素造成的代際貧窮循環。
→ ★ 社會支持與政策方向 → 除了增加住宅供給,亦需推動完善社會福利、精神醫療資源、公平就業及遷移支援,避免部分人口因失業或生活困難而陷入無家可歸。
→ ★ 全球與地方案例 → 討論中包含英國建設新城、瑞士完善公共交通、洛杉磯嚴重無家可歸問題等各地不同現象,指出複雜因果關係及多面向解決方案。
→ ★ 持續辯論與多元觀點 → 讀者及評論中呈現對於無家可歸成因、解決方法及政策效應的不同看法,從個人責任到結構改革皆有討論,彰顯問題的複雜性與挑戰性。

🔖 Keywords:
#無家可歸 homelessness #住宅供應 housing_supply #NIMBY #精神健康 mental_health #社會不平等 social_inequality

I will do anything to end homelessness except build more homes (2018) | Hacker News

朱瀅蒨 site:https://www.ebaomonthly.com at DuckDuckGo

DuckDuckGo. Privacy, Simplified.

據報前特首梁振英次女梁齊昕猝逝,年僅 33 歲。

據《東方》報道,昨日近 11 時一名女住客在筲箕灣一間服務式公寓暈倒後不治,消息指死者是梁齊昕,梁振英凌晨趕到現場。

梁齊昕是梁振英次女,曾留學英國,但到大學階段休學,梁振英擔任特首期間,梁齊昕多次有出位言行,包括聲言要在娛樂圈出道,2014 年 6 月曾在 fb 上載疑似自殘相片,15 年 3 月曾報稱被母親虐打及企圖自殺,同年萬聖節她在蘭桂坊掌摑母親梁唐清儀,並大叫「You know this mum is not actually my biological mum?」亦令公眾關注她的精神健康狀況。

近年梁齊昕轉趨低調,她對上一次更新個人社交媒體是一個月前,指自己「really really really really sick」。
#死亡 #家庭 #社會 #精神健康 #筲箕灣 #英國 #蘭桂坊
https://www.instagram.com/p/DIMhY00B_WO/

reNews on Instagram: "據報前特首梁振英次女梁齊昕猝逝,年僅 33 歲。 據《東方》報道,昨日近 11 時一名女住客在筲箕灣一間服務式公寓暈倒後不治,消息指死者是梁齊昕,梁振英凌晨趕到現場。 梁齊昕是梁振英次女,曾留學英國,但到大學階段休學,梁振英擔任特首期間,梁齊昕多次有出位言行,包括聲言要在娛樂圈出道,2014 年 6 月曾在 fb 上載疑似自殘相片,15 年 3 月曾報稱被母親虐打及企圖自殺,同年萬聖節她在蘭桂坊掌摑母親梁唐清儀,並大叫「You know this mum is not actually my biological mum?」亦令公眾關注她的精神健康狀況。 近年梁齊昕轉趨低調,她對上一次更新個人社交媒體是一個月前,指自己「really really really really sick」。"

6,652 likes, 96 comments - renews_hk on April 8, 2025: "據報前特首梁振英次女梁齊昕猝逝,年僅 33 歲。 據《東方》報道,昨日近 11 時一名女住客在筲箕灣一間服務式公寓暈倒後不治,消息指死者是梁齊昕,梁振英凌晨趕到現場。 梁齊昕是梁振英次女,曾留學英國,但到大學階段休學,梁振英擔任特首期間,梁齊昕多次有出位言行,包括聲言要在娛樂圈出道,2014 年 6 月曾在 fb 上載疑似自殘相片,15 年 3 月曾報稱被母親虐打及企圖自殺,同年萬聖節她在蘭桂坊掌摑母親梁唐清儀,並大叫「You know this mum is not actually my biological mum?」亦令公眾關注她的精神健康狀況。 近年梁齊昕轉趨低調,她對上一次更新個人社交媒體是一個月前,指自己「really really really really sick」。".

Instagram
田灣金髮男狂擲便利店貨物出街 疑精神有異被捕送院(有片) | am730

田灣發生刑事毀壞案。 昨日(10日)晚上10時許,一名男子於田灣石排灣道一間便利店,將店舖的貨物掉到街上,大量貨物散落在行人路上,店內一片凌亂,一名便利店女負責人報警求助。警方接報後到場,男子仍在擲物,多名警員手持盾牌將他制服,並以涉嫌「刑事毀壞」將其拘捕。由於他精神有異,故由救護車送往瑪麗醫院檢查。他身上沒有身

am730
母親夜半門外遭縱火 43歲思覺失調女認罪候懲 | am730

一名無業女去年2月在獨居母親單位外燃燒雜物。涉案女子今日(25日)於區域法院承認縱火罪,案件押後至3月11日求情及判刑。 被告梁智欣(43歲),報稱任職侍應,自2008年確診思覺失調。案情指,被告母親自2013年起獨居於案發單位,去年2月凌晨熟睡期間,聽見門外傳來一陣吵閙聲,透過防盗眼發現門外有物品起火,開門後目

am730
控屈穎妍《港人講地》等煽動仇恨精神病人 男子索賠1500億 | am730

一名報稱患有精神病的男子去年底入稟區域法院,指控專欄作家在網上發布煽動仇恨精神病人的影片,並由「港人講地」轉載,Google亦未將影片下架,要求屈穎妍、「港人講地」和Google,向30萬名精神病人每人賠償50萬元,共計1,500億元,同時要求3名答辯人公開道歉、下架影片及澄清精神病人並非暴力。

am730
青衣婦人疑精神病發跑上山墮水坑受傷 丈夫報警求助 | am730

青衣發生墮坑事件。 今日(6日)早上10時29分,一名患有精神病的女子突然跑上山,並於青衣西路的青衣細山徑墮下水坑受傷,其丈夫報警求助。警方和救援人員接報後趕至現場,發現女子頭部受傷,救護員即場為其包紮傷,再由丈夫陪同下,乘坐救護車將她清醒送往瑪嘉烈醫院治理。警方正在調查事件。

am730
🌘 一日隱形疫情中的24小時
➤ 疫情對社會孤立的影響
https://pudding.cool/2023/09/invisible-epidemic/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將追蹤一名名為馬丁的62歲墨西哥裔男性的一個典型週末日,瞭解他的孤立經歷並探討孤獨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 這篇文章深刻描繪了一位孤獨老人的一天,讓人反思社會孤立對個人精神健康的嚴重影響。
+ 看完後感到對周遭社交環境更加珍惜,需要更多關懷孤獨的人羣。
#社會孤立 #精神健康
24 hours in an invisible epidemic

Watch 24 hours of an American day, and the invisible crisis hiding in plain sight

The Pudding

【男子因不滿被父誣陷斬傷對方 認有意圖而傷人罪 官引報告指被告暴力風險高 判無期醫院令】

29歲男子稱遭父親誣陷偷鄰居內衣,及被父親散播流言詆毀、監視及折磨等,持菜刀斬傷父親。他承認有意圖而傷人罪,今(17日)於高等法院判刑。暫委法官郭棟明指,被告患有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有吸毒習慣,醫生均認為他使用暴力的風險高,以及低病識感,更有醫生指被告十分危險,為保護公眾和被告利益等,須判處無期醫院令。

被告聽取判刑後,隨即表示希望被判到小欖精神病治療中心服刑,郭官聞言向被告指出,由此可見他缺乏病識感,「你應該被治療,而非被罰」(you should be treated rather than being punished)。

請到《庭刊》網站閱讀完整報道(Link in bio)。

#庭刊
____________
📰 庭刊第8期 【初選案判決】 現已上架:https://bit.ly/4jlMiEG
____________
請...
#法律 #犯罪 #家庭 #精神健康
https://www.instagram.com/p/DE7GnU4vwqm/

庭刊

第8期《庭刊》已經出版,專題報道「#民主派初選47人案」判決。 今期出紙8版,定價$30,實體報在全港16個銷售點有售: ▋九龍: ⬦ 留下書舍 Have A Nice Stay 太子西洋菜南街228號唐四樓(始創中心後面) ⬦ 序言書室 Hong Kong Reader Bookstore 旺角西洋菜南街68號7樓 ⬦ 榆林書店 旺角西洋菜南街59號三樓 ⬦ 獵人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