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下歌剧院的帕西法尔,也算是复活节应景剧。
都穿当代衣服,搞得仿佛帕西法尔是个误入邪教吃人血馒头现场的懵逼徒步者,而他之后又误入克林索尔的妖精洞,哈哈哈,这里改成个少女院似的(克林索尔像个东德大爷)而布景上这两场景是同样的“建筑”,只是一个是城堡石墙外皮(图3),一个是白色内景(图1)
唱得还不错。而乐队……前几天刚夸过他们布鲁克纳还可以,这回就又呵呵了。
#歌剧 #瓦格纳 #都是我辛辛苦苦听的
菩提树下歌剧院演的纽伦堡名歌手!2015年版本,居然唱得都还不错。乐队当然还那破样,指挥不认识。龙套的名歌手老头儿们里看起来也有挺熟的人物
第一场可正经了像什么企业联合会在那儿开大会;第二场则……唱歌学徒们打扮成了杀马特,最后街头乱斗不仅有彩虹旗还有赫塔和柏林联的球迷,情况太复杂了哈哈哈哈哈;最后唱歌比赛背景还是皇宫(洪堡论坛)还轰走新纳粹。总之挺热闹好玩
#都是我辛辛苦苦听的 #瓦格纳 #歌剧
转天的公开演出是先是儿童合唱团、交响乐团,完后是#蒂勒曼#里査施特劳斯 的阿尔卑斯和#瓦格纳 的唐豪瑟序曲。
这活动每年宣传都挺大,于是来野餐的人搞得也越来越卷……
整个路上都坐满人了。
菩提树下的罗恩格林。可能是2021年版吧。穿现代衣服,不过没有“更改剧情”。舞台没什么花哨之处,但冷光灯管照得人十分难受。开头还“播放”了Beuys (我挺不能欣赏这艺术家的)的那幅孕肚中的天鹅的……真人视频;在婚礼进行曲一场中则是播放这个黑人妇女……生出来了一只天鹅。他妈的,多少有些感到不适。
总的来说挺没美感的。也可能我审美比较低下
(前几天看斯卡拉还是哪儿意大利剧院搞点“现代花活”下头就叫倒好的,意大利民众来见识见识北方的胡搞吧)
唱的还行,但罗恩格林不太行——怎么都是男主不行!乐队……演完上半场想夸他两句然后就垮了,皇上驾到那场已经演飞了无人驾驶了。服了!
#都是我辛辛苦苦听的 #瓦格纳 #歌剧
#都是我辛辛苦苦听的
喜歌剧院的《漂泊的荷兰人》。行吧城里得有仨歌剧院才能让我看够。
是……挺喜庆的,并且感觉淡化了最后森塔和荷兰人到底怎么升仙去了。确实这一出挺适合演成喜剧的,尤其森塔一脚踹翻艾瑞克、一手捞起荷兰人。破爹甚至还有点帅,瞭望员特别骚。
除了男主荷兰人我觉得唱得不行之外,其他还不错,但不知道为什么喝彩还挺多。合唱甚至比另两个歌剧院的强。
目前喜歌剧院在修,他们在席勒剧院演。这剧院还挺好看的,战后美丽建筑。
#瓦格纳 #歌剧

前几天看了斥巨资买票(但还是屌丝座位)的尼伯龙根指环!是菩提树下国家歌剧院版的。三年前看过德意志歌剧院的(他们今年六月份也要再演。我还是不重看了,否则瘾也太大了(也没钱))
导演和舞台是搞出来点想法的。设置成了“白蜡树研究中心”(看起来是研究心理、行为之类的一个地方),里面有研究者(莱茵仙女、小鸟)、研究所领导(神)和被实验人员(阿尔布雷希、密姆,以及之后的齐格弗里德)(但实际上许多逻辑是没法套进去讲通的,所以也没必要深究)(斥巨资买了巨厚的小册子,但里头也没介绍这么搞的逻辑——估计网上肯定有导演采访之类的但我懒得特意找了)
舞台搞得蛮高科技,好几个场景转来拖去的。
唱得不错,虽然我只知道女武神那个女演员。乐队……大的气氛什么的没问题,但细节部分有些挺糙!
齐格弗里德尤其充满笑点(本来也该是如此,尤其是跟密姆那些),如同一个拆家比格犬!因为是现代人类设定所以大家都在真的变老,所以有密姆和阿尔布雷希老头打架之类的场面,三个诺恩女神也是搞笑老太太。

票卖得一般,并且感觉到最后是套票没卖出去,所以才开始卖单场的,即使这样也有空座,于是每场都在处心积虑想往高级点儿的地方蹭座(也近不了太多)。我记得在22年首演时票是卖光的(也可能因为指挥是蒂勒曼)。
#都是我辛辛苦苦听的 #瓦格纳 #歌剧

蒂勒曼讲#瓦格纳 八卦
并不想见到瓦格纳本人 (确实)/原来柯西玛比他高那么多(果然没有都站着的合影,但瓦格纳如果1.65的话,根据他的通缉令,那柯西玛有1.8。??)/路德维西一见钟情  /这个沙雕电影需要看一看
#都是我辛辛苦苦听的
德意志歌剧院的荷兰人。布景很简单,剧情也没搞花样(于是就比菩提树下的没劲)
主演唱得还行,但也没很出彩。看来合唱确实挺难,哪儿的团都唱不好!乐团尤其是铜管和圆号也有演呲的
#瓦格纳 #歌剧

继续说明:关于普里戈津和瓦格纳 【3】

1. 对大多数精英来说,普里戈津都是最强烈的刺激物;他的大锤让他们感到恐惧,而不是钦佩。

普里戈津主张建立一个动员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现有精英的代表要么没有位置,要么会被挤到墙角里。普里戈津的模式让人联想到斯大林的模式,即建立一个真正严格的垂直系统,并对该系统认为违反规则或效率低下的任何行为进行严厉的制裁。

这些精英认为,普里戈津在6月兵变前通过前往各地区直接向民众发出呼吁的尝试极为令人焦虑。他们倒也不会感到震惊。

2. 对于与普里戈津有联系的精英成员(这显然只是一小部分精英)来说,这种联系在6月兵变后就变得非常麻烦了。"苏罗维金事件" 已经表明了风险的程度。在个人层面上,他们可能对普里戈津持不同的态度(兵变只能使他们的态度朝着恶化的方向转变),但他们的反应会极其克制。

3. 那么死因呢?人们最可能接受在心理层面上最有利的那个版本。对普里戈津的“认识”取决于一个人从哪儿听闻那些故事(普里戈津自己的宣传主导媒介是社交媒体,普京的媒介是电视,他俩互不耽误),以及此人自己的阶级位置。

一般来说,人们大多有点 "政治健忘症”,他们尽量不去想那些让可能自己感到不舒服的事(尤其是他们无法干预的事)。顺便说一句,在电视上不再播放苏罗维金的节目后,社会上对他的兴趣也就大大降低了。

4. 涡轮爱国者们现在大多处于震惊之中,但昨天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开始写文章,表示无论如何都要将“特别军事行动”进行到底。他们的特点是反精英情绪,但他们自己也是政客,相信国家至高无上,甚至将国家神圣化,与建制分开。这一原则可以追溯到卫国战争时期,无论他们是 "红军"还是 "白军"的崇拜者、是斯大林还是尼古拉二世的粉丝,这一原则对于涡轮爱国者来说都非常重要。

5. 即使在普里戈津还活着时,"瓦格纳"也面临着与国家终止各种形式的支持有关的模式危机。在普里戈津时期,"瓦格纳"最有可能继续存在的情况是 "封装”,保留其组织的核心,专注于非洲商业上可行的项目。而现在的主要情况是被侵蚀,由各个指挥官选择进一步行动的个别战略。

#普里戈津 #瓦格纳 #Russia

目前似乎大群的人都在猜测普里戈津是谁杀死的,已经有了层出不穷的各种版本:从普里戈金自己安排的剧情、到北约、到莫斯科、到乌克兰 …… 到天意,就好像那是一场真正的"意外”。

这些猜想本身有点跑题。

因为所有这一切的中心位置是一个无尽的灰色地带,在这一地带内有各种不同的清算方式:普京的命令、军事报复、竞争对手的命令、世界情报机构的阴谋等等。

然而重要的是,所有这些都与了解事件的本质无关。

事情的本质很简单:不管是什么,它都是普京的精英阶层在战争条件下难以想象的、真实的、和不可避免的分裂的外部表现。

去掉所有主观迷幻色彩的“普里戈津”现象本身,整件事就是 "协议党" 和 "全面战争党" 分裂的直观体现。普里戈津之死就像一个断口,将这种分裂固定在了墓碑上。

部分精英认为,在"一种战争"的条件下,维持 “可控的混乱" 气氛是一条出路,而部分正常化(如 "缓和")和进入新的长期 "冷战” 的前景,将持续到普京死掉,然后…… 再拭目以待。

另一部分精英则认为,"博弈" 的时间已经过去,有必要按照极权主义路线完成社会改组,这是2020年制宪政变(其后果之一就是战争)所计划的,这意味着有必要进行最后的军事和民间动员,这将使这一体制 - 也就是普京时代 - 比普京本人更长命,即使为此必须牺牲普京本人。

亚瑟王的圆桌上再也无法汇聚这些党派。国王本人需要做出痛苦的抉择。这一点并不明显,但迄今为止,我们看到普京一直在 "砍杀" 全面战争党。但目的何在呢?是为了推进他的"协议"吗,还是为了占据空缺的席位?不久的将来就能找到答案。但今天,就应该开始思考。

#普里戈津 #瓦格纳 #Russia #Stopthe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