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断片#

我觉得我需要思考的是,在我工作的领域,如何创造出当年 Spotify 或者 Youtube 改变产业的创造。

要创造新的工具

要打破旧的藩篱

不然就只能卖死劳力。

想象力也是跨越时间的机器

我觉得现在是不比二十世纪初洼地更好的现况

那个时代的和我在类似生态位的人是怎么行动的?

全世界都在进化,前进,只有你在的地方在继续沉沦

我应该做什么?

如果仅依赖眼前的信息,生活里的细节和小甜头会把我锁在焦虑和多巴胺里。

认真生活是一种特别奢侈的东西。也是一种鸵鸟的沙堆。不应该完全拒绝,但却容易沉沦。

Do not go easily into that good night.

#吃不起饭#
#青年一个狗#

有意思比有意义更重要

#比较文淆#
#思维断片

年岁渐长。从驾驶人生。变成了它的乘客。

#思维断片#
#青年一个狗#

#观剧笔记#
#新海诚#

我有种秒速5cmPTSD
音乐或者画面
整个人会引发强烈不适
不是那种厌恶的不适
而是想要把什么东西藏起来期待着什么又想要逃跑的不适

很久以来我都弄不清楚这些是什么
因为我是非常喜欢新海诚带来的这种美学
以及它背后承载的那种近乎于泡沫的幻觉版的迷梦

最近我慢慢想清楚了这种PTSD
这种巨大的不安的感觉
就是由新海诚的美学唤起的
我对自己有过一点点的青春的记忆
以及和所有青春联系在一起那些很好的东西的记忆也好,期望也好,幻想也好

这种不安,就是因为在这片土地上我生命中的这些东西本来应该是成为某种土壤或者种子成为某个可能的我的一生的记忆美好的基石的,是在某个长久以后我已经老去的冬夜,或者在某个最绝望的战壕里我能够紧紧拽在手里的东西

但是它们终究没有变成那样的东西。
这片土地上这种无法诉说的恐怖把所有的这一切摧毁殆尽,还要站在它们的尸体和尘埃里贬损侮辱这种纤细的希望
让我从心里欺骗自己我不配,不值得也负担不起这些美好的幻梦
并用恐怖驱使我们亲手把自己最宝贵的记忆和期望撕碎
变成某种燃料
去驱动那台巨大的丑陋的齿轮怪物

这中PTSD地不安就是最美好的东西被最丑恶的方式毁灭的过程留下的恐怖
我的父母,我最好的朋友,我信任的人
它们或是无力,或是无知
不仅没能帮我抵抗这种恐怖
甚至还往往成为帮凶
我实在害怕这些东西
我害怕好的东西被毁灭
我更害怕毁灭这些东西的人
我跟害怕毁灭这些东西的人是我避不开的命运甚至是我本应该无条件信任和爱的人

这点上我十分感谢新海诚
虽然我这辈子都不再可能重新在那个年龄
用那种青春的姿态和身心去重新体验世界
但这些作品仿佛一页书签
仿佛标本架子上已经褪色的标签
告诉我这个自己记忆的后来人

这里也存在过春天的花瓣
这里也曾经有过大气和河流
而不是一片荒土以及陨石坑

我应该还会时不时地去触碰
这些记忆随着我选择继续活下去慢慢重新苏醒
我会一再去看着它们
即使这时时刻刻让我感到不安
这也是一种很美好地不安

#思维断片#

#洼体力淆#

洼地整个价值观体系中最可悲污秽的病毒,就是把很多根植于人类本能的感知功能强行附会上后天的功利性的对错判断,来对这些功能进行屏蔽或者加强,至于具体是屏蔽还是加强,则取决于阶级。

举例来说,最可悲的一种就是“be honest”。洼地的(逆向)教育者就会简单地把这个美好地品质变成一种行为准则:不许撒谎,必须要讲实话。而忽视了“be honest” 本质上是一种审美需求。讲实话的背后是真诚,而真诚的第一步是对自己的感受真诚,对自己的感受保持真诚是一种审美需求。

所有审美需求一定是和人类深处的生理性地功能性地本质联系在一起的。真诚就是人类在广袤的大地和深邃地丛林深处第一次用智能和自我感受这个世界所发展出的第一种审美要求。这种审美需求的功能性,就是统一本能反应和感官感受,让机体敏锐,矫健。

#思维断片#

#Huberman# Lab Podcast #83

“如何设定目标”

#缩卵养生##思维断片##脑髓戏言##青年一个狗#

0. 一定要形成 visual goal。

1. visual goal (VG) 意味着具体的,信息量丰富的,眼见为实真切的体验。要用体验来驱动自己。

2. 用 VG 驱动自己,而不是用虚幻的想法,感受,逻辑来驱动自己。有需要的话使用辅助工具(日记,照片,问答,冥想)来进行记录,感受和回顾,以此保持自己和VG目标叙事的一致性。

3. 比如实际上大家经常会有什么进度都没有的无力感,但当你回顾具体的事务的执行(即使是不完美甚至是失败的执行)时候(而不是抽象的某个目标是否达成)就会感到重新和目标连接在了一起。

4. 要时刻给自己营造已经在接近目标的具体感受

5. 同样的目标对不同的人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意义。比较大部分时候都是伤害性地。比较几乎是毫无意义地,大部分比较意味着你脱离了自己的具体VG叙事,而上升到一个抽象指标的算术过程中,但是这个算术过程带来的挫败感却是真实的,带来的满足也是和你自己的具体事务没有连接的。

6. 通过具体的 VG 设定与执行目标的过程中时刻关注可能出现的糟糕体验和低谷预期,尤其要关注它们与个人bad memory的链接,通过具体事务的分析,反复考虑和 mentally practice 自己要如何面对这些“障碍物”。

7. 持续不断地让自己回到这些障碍面前,而不是回避或者装作看不见。同时高数自己这些障碍就只是这一次的障碍,不识别的障碍,和过去的糟糕体验没关系,不要首先拒绝自己。

#Huberman# Lab Podcast #96

“我们为什么要冥想,冥想为什么有用(从神经生物学上来讲)”

以下也包括了一些我自己的思考。

#缩卵养生##思维断片##脑髓戏言##青年一个狗#

0. Human mind keeps wandering, and a wandering mind is an unhappy mind.

1. 结论:不论是在 happy 还是 unhappy 的行动,只要你的注意力偏离当前的首要行动模块,就会降低大脑的多巴胺系统效能,从而降低快乐度。

2. 大部分动物包括远古人类(完成进化的)在野外行动时神经系统是非常开放的,它必须要随时保持警惕(而不是专注)来准备捕猎/逃脱。没法做到这样的神经体统都被淘汰了。

3. 然而人类为了完成更多高级的智能任务,进化出了一套来强行集中注意力的系统。这个系统有非常多的组件和机制是我们至今没有解明的,但是这个系统的核心与多巴胺的奖励系统牢牢挂钩。

4. 当你处在持续的集中中,脑的首要激活模块不断受到刺激,大脑会分泌更多多巴胺和内啡肽#脑内麻药#,并且首要激活模块会得到更强的正面反馈,因此就让你更专注,最后越过阈值而形成一个持续的正面自反馈循环。

5. 但这是一种理想情况。事实上当我们无法专注时,往往是大量的非当前激活模块的信息冲击了我们的大脑。如前所述,这是大脑的原始本能,它警惕着随时准备着接受各种信号,但是这些信号对你当前需要专注的首要激活模块来说都是噪音。

6. 这一问题在现代人类身上特别严重,第一现代社会的各种噪音,声光电刺激非常激烈;第二人类依赖的高级意识系统不仅可以从外界接受噪音,还会从自己的内省空间中接受噪音,比如焦虑,情绪,记忆等,甚至就是单纯的突发奇想。

8. 这种持续性的信息汇流不断冲击基于多巴胺的专注系统,使它无法越过阈值形成正向自反馈。

9. 因此冥想通过让我们专注于自身在技术层面上绝对可以顺利完成的基础感知,例如集中感知于呼吸,或者某特定区域的皮肤触感(在这方面有各种冥想技术可以选择)。通过人为控制,持续refocusing不断逸散的注意力,而给多巴胺系统一个“拐棍”和“助力”,让它得到休整从并在后续的任务重更好地完成集中。

10. 持续不断的练习会让大脑更熟悉这种refocusing的过程,形成越来越可靠坚韧的神经回路来进行可控聚焦注意力。

来源:#Huberman Lab# Podcast #97

以下也包括了一些我自己的思考。

#缩卵养生##思维断片##脑髓戏言##青年一个狗#

0. 减脂增肌是变成一个不同的你。更fit只是结果,全面地自我进化才是本质。

1. 过度依赖饮食带来的多巴胺以至于让体重超出你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围或者引起明显的健康问题是一种disorder

2. 减脂和保持体脂如同还债, 单纯控制饮食(抵抗嘴馋)实际上你因此放弃的多巴胺还会从别的地方找回来并不会从本质上解决你的disorder

3. 所以饮食的卡路里gap如同借新债还旧债,是永远换不清的,一旦停止这种需要一定代价才能维持的饮食习惯,这份体脂又会回来。

4. 所以正确的还债方式是要找到新的“现金流”,或者减少开销的欲望(而不是单纯减少开销)。

5. 第一点能做的就是通过内省、冥想、行为疗法关注自己由饮食获取卡路里的上瘾性行为。考量其必要性?压力来源?替代方案?甚至,因此去彻底解决心理隐忧。最终,减轻自己对饮食来源多巴胺的依赖。

6. 但这样做很难,起效也很慢,有些心理难题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解决的。对压力性暴食人群来说,高压环境下美食是“来电”最快成本最小的获得多巴胺方法。

7. 所以要去有效锻炼。锻炼会直接提高基础代谢,增加肌肉含量强化身体消耗卡路里的能力。更好的身体消耗同样多的卡路里会更轻松更具有乐趣。合适的锻炼也能成为直接的卡路里来源。

8. 这些综合性的优势使得锻炼在减脂这个还债过程中成为一个“可以产生复利效应的现金流”。因此锻炼是常常被低估的。

9. 节食长痛,锻炼短痛。

10. 益生元比益生菌能更好地建立良好的消化道环境。益生元的主要来源是膳食纤维。

11. 因此在日常饮食中我们需要首先focus在摄入膳食纤维,因为膳食纤维在食物中占比很少。

12. 比如你一天摄入4k大卡那很容易就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但大多数人一天消耗也就1.2k-1.8k大卡,在这个范围内想要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而不超标卡路里是需要我们为之努力的。

13. 这条法则同样也可以应用于其他营养素,例如你需要通过高蛋白饮食增肌。

14. 无糖饮料并没有显著坏处。至少现有的研究并没有发现。如果它能确实帮助你以“无代价”的方式控制卡路里摄入那就不用犹豫。

15. 少食多餐并没有什么卵用,而且还很麻烦。

#思维断片##出了偏差##绝妙逻辑# 今日得闻一言,甚以为然:真正的强者不是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自己不想干什么就能不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