霖 リン

@pineappemilk@g0v.social
138 Followers
275 Following
4.2K Posts

Profile Pic:
Illustrator: 中田彩郁/Ayaka NAKATA
ポケモンとおはよう ポケモンとおやすみ
twitter.com/ayk_nkt/status/1897612530182480013

メタモン -> Metamon -> 百變怪

封面圖:台中車站的貓咪

🏳️‍🌈🇹🇼🇪🇺 中偏左,社會系

無車主義
走路跑步腳踏車 #獨輪車 大眾運輸👌👍

歡迎 Follow
無頭像、主頁無內容者、主觀上覺得不對勁 = refuse

framework Laptop 13:fedora: uBlue Aurora
メタメタモンモン
希望在不靠外在物質的情況下讓精神好一點

我們該怕誰──直播、街拍、間諜?從國安疑雲到群眾焦慮的台灣當代現場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https://www.twreporter.org/a/street-snap-live-streaming-national-security-public-anxiety

> 由於社群媒體必須不斷吸引用戶「黏在螢幕上」,平台方會透過程式演算法加強熱門話題,並鼓勵網友即時互動,這些因素都加固了陰謀論的土壤,甚至讓有心人士更容易發起「認知作戰」。吳易叡分析,網友們的負面情緒,以及憤怒感、羞辱言行都會被社群平台上的討論放大,在俗稱「同溫層」的迴聲室效應(Echo Chamber Effect)影響中兩極化。

keep calm and carry on

我們該怕誰──直播、街拍、間諜?從國安疑雲到群眾焦慮的台灣當代現場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不論群眾擔心間諜滲透,或有心人士向這股恐懼見縫插針,「對國家安全的陌生心理」或許正是脆弱根源。專家強調,「國安問題不應該依靠人的判斷,必須建立制度保護。」

🙌

在上週末的講座裡有幾個參與者提到一個現象:他們感受到社群中的分立與撕裂感變得比以往更為嚴重,並為此感到擔憂

我自己對這個現象的想法分成兩個層面;

一、這種感受從何而來?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直觀的感受來自於自己社群網路上的各種訊息,尤其像Threads作為新興的社群平台,常被兩岸三地的人們當成流行討論話題的指標。
但其實透過社群演算法推播的訊息去判斷當下人們的主流想法無疑是危險的,每個人的訊息串流都充斥著演算法亟欲觸動你神經讓你參與互動的訊息,高關注、高留言的文章不代表某個議題或論點特別受到歡迎,充其量只代表他挑動了最多人的反應神經。
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只屬於自己的魔鏡,但他吐出來的資訊並不等於世界真實的樣貌。

二、我們該怎麼做?
停止無條件接收社群演算法餵給自己的訊息,退一步吧,永遠記得問訊息的來源?留言的是誰?
如果我們不會無條件的收下路上不知名人士發的傳單,為什麼我們會對網路上飄過的訊息照單全收呢?
永遠保持警覺、也保留自己分享和參與的力量,保護自己的大腦也保護別人的大腦。

https://www.twreporter.org/a/street-snap-live-streaming-national-security-public-anxiety

冷靜比激情困難:面對恐懼、不走向失控,從政府到個人該做什麼?

『身為兩個小孩的母親,黃瑜萍自認抱持「每一天都好好過生活,不為戰爭焦慮」的正面態度,目前她最害怕的情況反而是「看見其他同胞正處於焦慮中,我卻無力改變」。黃瑜萍不希望留給孩子一個剩下恐懼的社會,「為了守護自由,所以我們必須先犧牲自由,這點我無法接受。」

尤其是黃瑜萍為此發文,希望提醒網友冷靜後,不少人卻質疑她「為什麼要說出會傷害台灣人團結的事」,即使黃瑜萍貼出自己參加社會運動、罷免投票的證據,仍無法止息聲浪。但黃瑜萍不後悔自己寫下這段經驗,「至少還是有人願意認真討論,我也為此重新整理了自己的心情。」

事發半個月後回想當下,她笑說:「我練這麼壯,那位女生還敢伸手擋住我,我覺得她很愛台灣這個國家,才會有勇氣去做這件事。」』

我們該怕誰──直播、街拍、間諜?從國安疑雲到群眾焦慮的台灣當代現場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不論群眾擔心間諜滲透,或有心人士向這股恐懼見縫插針,「對國家安全的陌生心理」或許正是脆弱根源。專家強調,「國安問題不應該依靠人的判斷,必須建立制度保護。」

政確不會毀了遊戲,大資本才會──專訪《電玩即政治》作者瑪麗亞姆・迪特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https://www.twreporter.org/a/everything-to-play-for-author-interview-marijam-did

> 大型工作室、3A遊戲公司讓員工加班爆肝,推出充滿bug的遊戲,只想榨乾IP價值、縮減成本,一切都是為了季度財報好看。我直說了:指望這些由幾千人組成、靠血汗生產的大型工作室,能提供什麼在政治或文化意義上「真正美好的東西」,本身就是一種錯誤的期待。

政確不會毀了遊戲,大資本才會──專訪《電玩即政治》作者瑪麗亞姆・迪特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當遊戲充滿bug、變得無聊,與其將戰犯指向政治正確,《電玩即政治》作者認為真正應該關注的,是遊戲產業壟斷和過度集中所造成的傷害。而作為消費者,我們該怎麼做?試圖抵制有用嗎?

把時間留給喜歡的事,而不是討厭的人 – Taiwan 2.0
https://taiwan.chtsai.org/2025/07/07/ba_shijian_liugei_xihuan_de_shi/
把時間留給喜歡的事,而不是討厭的人

人生苦短。時間要留給喜歡的事,而不是討厭的人。當然這也是天下莫不知,莫能行。盤踞大部分人心中的,還是自己討厭的人。

完蛋了今天真的不是普通沒勁。貓也一樣。

台電人員於颱風夜搶修電線桿

第一眼看到這張照片,還以為是 RPG 遊戲

玩家 PK 什麼「古代黃金烈焰戰士」的畫面 🤣

敵人已在屋內!印度媒體驚爆:中國對台灣發動「無聲戰爭」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5099100

> 文章引用毛澤東名言:「我們要消滅敵人,必須有兩種戰爭,一種是公開的戰爭,一種是隱蔽的戰爭。」報導稱,中國的「影子戰爭」長於欺騙與操縱,台灣正是其首要攻擊目標。

> 報導最後警告,中國目標並非征服,而是讓台灣「自我瓦解」。這場無聲戰爭已悄然開打,若台灣無法及時因應,最終恐敗於心理與認同戰場。

敵人已在屋內!印度媒體驚爆:中國對台灣發動「無聲戰爭」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台灣長年將國防重心放在防範中國軍事入侵,但印度國防媒體《歐亞時報》(EurAsian Times)近日警告,一場更隱蔽、更致命的「無聲戰爭」已在台灣島內全面展開。報導直指,北京透過所謂「隱蔽戰線」,正對台灣的軍事體系、政治結構乃至國族認同,進行深層且系統性的滲透與顛覆。

自由時報電子報
@biensps @StellarMiut @bellamy 他的做事方法不會違反 g0v 規定嗎? X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