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李竺芯獲台語金曲獎有感,寫篇短文。
自身也是台語家庭出身,雖說自己並不是出生在禁說台語的時代,但不知是否是黨國體制的遺毒,還是家人說台語的「氣口(khuì-kháu)」太派,導致青少年時期對台語的印象不佳,而不太使用台語。
但大學過後有漸漸的改變對台語的觀感,或許是受《四月望雨》的影響、聽了塩田豆花老闆文雅的台語,還有少年歌子培訓期間接觸了一年的歌仔戲的關係。
逐漸地意識到台語的音韻之美,它是一種具有音樂性、有溫度的語言。
外加喜歡日本歌謠曲、演歌、沖繩歌謠那一類唱腔的關係,
也開始回顧一些具代表性的台語歌謠曲,慢慢地把對台語的關注找回來。
有網友說李竺芯兼具「本土草根性」與「時尚高級感」,這也是我最近才深刻體認到的事情,「本土草根性」與「深厚的文化底蘊」兩者是可以並存的,也因為這樣找回自我認同,內心獲得真正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