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姈

@ailing@g0v.social
69 Followers
77 Following
539 Posts
偏好領域  
藝術/設計/心理學/生態學/神秘學/音樂/世界原民文化/樸門與環境永續/自然醫學… (下略
台語母語者,台語文化推廣。
工藝與跨媒材創作者。


暫時謝絕無嘟文或立場傾向不明的帳號跟隨。

@bellamy 這種奇怪的檢討方向真的很無言,被檢討的目標,結果是 "想要檢討問題的人"。

我總歸還是要怪台灣社會太講求功利主義,從小的學校教育就在植入這樣的信念,然後國民對賺錢以外的事情都很難有深度思考。

跟山界有關令人討厭的社會行為真的講不完,我另一個看不過去的是,只要有人山難,出動救難人員,社會上就會冒出很大的聲量:不要浪費社會資源,自己愛玩命就自己負責,為什麼要花納稅人的錢救這種人。

先撇除一部份真的白目沒有做好風險控管的人,發生山難也不乏有很多專業的登山家。
這些人沒有意識到,人類對大自然的了解,哪一件事情不是必須透過一次次冒險而求得?每一個人踩出來的新路,都代表人文水準的更升級。
無法把 對環境的認識 與 人類群體 放在一起思考,就是很明確的只顧眼前的格局,這樣的情況普遍到令人非常擔憂。

@alucan @voyager @bellamy 哈哈哈哈 真的
@voyager @bellamy 我想也是,但我還不知道有什麼樣的實務狀況,很期待了解。
@alucan @voyager @bellamy 對,我覺得 直男研究所 粉專裡的案例可能很多都是沒人好好教他們造成的。

@bellamy @voyager 荷蘭式的游泳概念,首推蕉哥。
為神馬我馬上有,因為我也蠻關注水域這一塊
😂 這個新聞影片我也有看過呢 ~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AonDvAE98/

像一條魚likeafish

像一條魚likeafish. 26,242 likes · 6,581 talking about this. 透過教學水域安全觀念和水中自救技巧,希望所有人都能夠親水、不怕水、愛上水,在水裡像一條魚一樣輕鬆、自在、安全!

@bellamy 好,我來分享一個目前我覺得最狂的荷蘭資訊。
政府跟毒品合作,是什麼樣的魔幻。這個YT頻道 Drugs lab 是由荷蘭政府出資養的,頻道內容是這群人將非常多種叫得出名字的化學類致幻藥物 (我覺得致幻藥物這個稱呼比較好) 一個個在鏡頭前展演完整開箱,過程非常詳細,鏡頭從受試者服下藥物直到藥效差不多結束,過程中會仔細描述所有藥物反應,片頭片尾也有關於該藥的知識介紹與相關需知。

我知道大家非常匪夷所思這算哪門子合作 XDD
關於致幻藥,現實裡有幾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假藥猖獗、後果嚴重、傳播管道複雜抓不勝抓、青少年跟智識低的族群容易受害。
會有這些問題就是因為社會把這東西打成不能提的佛地魔,沒人能從正確的途徑了解完整的知識,不知道怎麼分辨,不知道假藥是什麼成份以及後果多麼可怕。
我聽過各種假藥被驗出來的可怕成份,繼洗衣粉之後,目前第一名是老鼠藥。這就是為什麼假藥真的會吃死人啊啊啊!

所以,荷蘭政府超聰明超有種,他們讓專業的來衛教,國民防禦力滿血的話就直接先省掉一堆抓藥頭的工作,更不用說吸毒者的社會問題也連帶從源頭消失不少。

https://youtube.com/@drugslab

Before you continue to YouTube

@bellamy @voyager 太讚了啊~ 這才是有在過生活的人。
台灣的社會觀念太扁平,好像職業就是生活的全部,會一點才藝的人都是異類 (不然就太閒??) 。
是不是搞錯了什麼,職業只是生存的手段,選擇合意的職業只是為了避免生不如死,但活著的樂趣不就是要對生活有熱情嗎。
我真是太嚮往能生活在很多國民都樂於探索生活的國度。

@bellamy 這是一個荷蘭團隊的作品,在戲偶領域的卓越只是荷蘭的其中一項看不到車尾燈的成果。舉世聞名的風動仿生獸也是荷蘭研發的,那可是已經20多年前的事。

https://www.instagram.com/reel/DD94XuitSU_/?igsh=MXN5ajJxbGlzZGgydw==

Lincoln Center on Instagram: "#2024Reprise: This past summer, @CloseAct Theatre's Birdmen flew in for a visit to our Big Umbrella Day celebration at #SummerForTheCity! 🐦✨ Check out these GIGANTIC, stilt-walking puppets as they explored campus, delighting guests with their antics."

347 likes, 2 comments - lincolncenter on December 24, 2024: "#2024Reprise: This past summer, @CloseAct Theatre's Birdmen flew in for a visit to our Big Umbrella Day celebration at #SummerForTheCity! 🐦✨ Check out these GIGANTIC, stilt-walking puppets as they explored campus, delighting guests with their antics.".

Instagram
@bellamy @voyager @alucan 只有最後一項我達標很多惹!
@bellamy @voyager @alucan 啊…南湖 ~不知我何時有能力上得去的地方
×
繼中南部之後,
花蓮市今天午後也開始下比較大,
風勢也稍微有感,
欸我們這週末活動,
不要這樣。
噢天,阿里山的捧油們還好嗎?
@ailing 颱風離開了,但這兩天都這樣!
難怪說北歐在日照短的冬季,會有較多人想不開。真的憂鬱!
@bellamy 真的,可以想像日照太短的不舒服。
我上一個花蓮住處,寢室沒有對外窗,其他室內空間也缺採光,以致我那時必須每天出外一趟,才感覺身體有醒來,不然會很昏沉。
@ailing 會提到北歐是因多年前挪威有個學校也有錄取我,只是我荷蘭學校的錢都匯了,所以沒去成北歐,但相關功課還是有做。荷蘭雖緯度沒北歐高,但冬季日照時間也是明顯短很多(與台灣相較),書唸唸,啊天黑了,還好多讀不完,真的會心慌!
我需要陽光,卻常在黑暗中行走。
@bellamy 什麼!大大住過我心中第一名的夢幻國家荷蘭!(我可能會纏著你問很多問題)
@ailing 😅只待10.5個月,課修完,進入論文階段就跑回國了。幾乎都在唸書,沒時間玩,有點可惜!
但那是人生很重要的一段!我很珍惜與感謝有這樣的機會。交流資訊很歡迎,不然怎會跑來這平台。
@bellamy @ailing 人生中去過兩次XD
@voyager @ailing 我的房東是少數比我矮的荷蘭人之一,他精通荷、英、德、西、法五種語言。他和我是校友,我應該稱他為學長。他坐不住辦公室,跑去開卡車,在歐盟國家間送貨,一下在德國,一下在法國、一下在西班牙。出門都是超過一個月才回家休息幾天。回家會去市圖借書,我看過他借書回來讀,學寫網頁。台灣的卡車司機會去市圖借書嗎?
有次回來,他得意地炫耀:那天在法國露天咖啡,有個法國人稱讚我法文說得真棒!
待那的期間,我們沒見過幾次面,因有幾個月(我忘了多久)他去尼泊爾上到5000m多看雪脈,又去泰國玩。
他告訴我:以後你回來荷蘭玩,我家就是你家。
@bellamy @ailing 最後那句我差點想接全家就是你家(拖
@voyager @ailing 😆很感動啊!
@bellamy @ailing 真的…是我破壞氣氛…
@bellamy @voyager 太讚了啊~ 這才是有在過生活的人。
台灣的社會觀念太扁平,好像職業就是生活的全部,會一點才藝的人都是異類 (不然就太閒??) 。
是不是搞錯了什麼,職業只是生存的手段,選擇合意的職業只是為了避免生不如死,但活著的樂趣不就是要對生活有熱情嗎。
我真是太嚮往能生活在很多國民都樂於探索生活的國度。

@bellamy 這是一個荷蘭團隊的作品,在戲偶領域的卓越只是荷蘭的其中一項看不到車尾燈的成果。舉世聞名的風動仿生獸也是荷蘭研發的,那可是已經20多年前的事。

https://www.instagram.com/reel/DD94XuitSU_/?igsh=MXN5ajJxbGlzZGgydw==

Lincoln Center on Instagram: "#2024Reprise: This past summer, @CloseAct Theatre's Birdmen flew in for a visit to our Big Umbrella Day celebration at #SummerForTheCity! 🐦✨ Check out these GIGANTIC, stilt-walking puppets as they explored campus, delighting guests with their antics."

347 likes, 2 comments - lincolncenter on December 24, 2024: "#2024Reprise: This past summer, @CloseAct Theatre's Birdmen flew in for a visit to our Big Umbrella Day celebration at #SummerForTheCity! 🐦✨ Check out these GIGANTIC, stilt-walking puppets as they explored campus, delighting guests with their antics.".

Instagram
@ailing 這個國際貿易起家、與海搏鬥的國家,其開放與充滿創意自不待言。
我知道一些水利專業的人也是來荷蘭深造或取經的,例如這就是去荷蘭考察回來後建的:https://news.cts.com.tw/cts/money/198401/198401051835314.html

@bellamy 好,我來分享一個目前我覺得最狂的荷蘭資訊。
政府跟毒品合作,是什麼樣的魔幻。這個YT頻道 Drugs lab 是由荷蘭政府出資養的,頻道內容是這群人將非常多種叫得出名字的化學類致幻藥物 (我覺得致幻藥物這個稱呼比較好) 一個個在鏡頭前展演完整開箱,過程非常詳細,鏡頭從受試者服下藥物直到藥效差不多結束,過程中會仔細描述所有藥物反應,片頭片尾也有關於該藥的知識介紹與相關需知。

我知道大家非常匪夷所思這算哪門子合作 XDD
關於致幻藥,現實裡有幾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假藥猖獗、後果嚴重、傳播管道複雜抓不勝抓、青少年跟智識低的族群容易受害。
會有這些問題就是因為社會把這東西打成不能提的佛地魔,沒人能從正確的途徑了解完整的知識,不知道怎麼分辨,不知道假藥是什麼成份以及後果多麼可怕。
我聽過各種假藥被驗出來的可怕成份,繼洗衣粉之後,目前第一名是老鼠藥。這就是為什麼假藥真的會吃死人啊啊啊!

所以,荷蘭政府超聰明超有種,他們讓專業的來衛教,國民防禦力滿血的話就直接先省掉一堆抓藥頭的工作,更不用說吸毒者的社會問題也連帶從源頭消失不少。

https://youtube.com/@drugslab

Before you continue to YouTube

@ailing 曾在受訓時,遇有學員是調查局的,分享了類似的檔案,一個人從好好的,吸毒後,一路到末期的相片。對比之明顯,令人震憾,是應該推廣。
想到了台灣有點很不好的,以登山為例(我喜歡山林,較常接觸相關資訊),有山難發生,當然要檢討、分析,希望未來類似的憾事不要再發生。過程中,常出現一種聲音叫:死者為大!
這種避諱的腦袋迴路真是令人生氣,要罵下去就一長篇了!

@bellamy 這種奇怪的檢討方向真的很無言,被檢討的目標,結果是 "想要檢討問題的人"。

我總歸還是要怪台灣社會太講求功利主義,從小的學校教育就在植入這樣的信念,然後國民對賺錢以外的事情都很難有深度思考。

跟山界有關令人討厭的社會行為真的講不完,我另一個看不過去的是,只要有人山難,出動救難人員,社會上就會冒出很大的聲量:不要浪費社會資源,自己愛玩命就自己負責,為什麼要花納稅人的錢救這種人。

先撇除一部份真的白目沒有做好風險控管的人,發生山難也不乏有很多專業的登山家。
這些人沒有意識到,人類對大自然的了解,哪一件事情不是必須透過一次次冒險而求得?每一個人踩出來的新路,都代表人文水準的更升級。
無法把 對環境的認識 與 人類群體 放在一起思考,就是很明確的只顧眼前的格局,這樣的情況普遍到令人非常擔憂。

@ailing 真的講不完!我會適當準備,勇敢嘗試;也鼓勵小孩如此,我大兒子現正徒步環島中。我沒什麼影響力,但先從自己做起。就像山上的垃圾,如果山友們都從自己做起,沒有亂丟,就不用有人撿。
想起這樣的議題我們有過互動:https://g0v.social/@bellamy/114696565430501601
Bellamy (@bellamy@g0v.social)

@ailing 的確很多事有類似現象。我試著用極端例子說明,例如開車上路這件事,即使可能有意外,但太多人倚賴,因此不會禁止。但登山就不一樣了,甚至被批評為「沒事找事」;升營火可能導致森林火災;我們國家四面環海,但水好危險......這些場域活動共通特性就是參與者相對少,發生意外後的救助,往往被扭曲為浪費資源。主管機關為了省事,禁止最好。於是我們成了「先禁國家」。 但健行、衝浪......與開車,都是一種選擇,管理要有,但不能因噎廢食。 各領域得相互支持,爭取活動空間與合理管理。如果漠不關心,不去支持其他活動群體,那麼自己喜愛的活動受到無理對待時,也不會有人來支援。 所幸,情況有在改善!

g0v.social
@ailing @bellamy 跟性教育一樣,越不說小朋友越是好奇
所以荷蘭也是性議題上最開放的國家
@voyager @ailing @bellamy
然後都上網查一些奇怪的知識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759782
@alucan @voyager @bellamy 對,我覺得 直男研究所 粉專裡的案例可能很多都是沒人好好教他們造成的。
@ailing @voyager @bellamy 直男行為研究所那個是先學當個可以溝通的人吧,離需要性知識還有一點距離(?
荷蘭游泳課"衣物必穿"跳下水! 政府游泳證照制度訓練"全民泳士"溺斃率狂降20倍 更篩選出國家泳將出征奧運│記者 黃家緯 蔣宏儒│【消失的國界】20201114│三立新聞台

YouTube

@bellamy @voyager 荷蘭式的游泳概念,首推蕉哥。
為神馬我馬上有,因為我也蠻關注水域這一塊
😂 這個新聞影片我也有看過呢 ~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1AonDvAE98/

像一條魚likeafish

像一條魚likeafish. 26,242 likes · 6,581 talking about this. 透過教學水域安全觀念和水中自救技巧,希望所有人都能夠親水、不怕水、愛上水,在水裡像一條魚一樣輕鬆、自在、安全!

@voyager @bellamy 我想也是,但我還不知道有什麼樣的實務狀況,很期待了解。
@bellamy @ailing 好羨慕兩位大大的窗景
@alucan @ailing 我自己超愛,不調了,做到退休!
@bellamy 你那邊看起來真的是很清幽吶,真的在山裡。我略差一點,只是家屋旁樹很多而已。但我應該也無緣永遠待下去,希望下一個地方更棒。
@ailing 😄在山裡沒錯,也是選人待,要合。我跟朋友笑說:喜歡爬山,直接想辦法調進山裡。
@bellamy 我在決定離開設計職場時曾經也這樣想過,但可惜當初選科系的時候一念之差,森林系跟美術類,最後含淚捨棄森林;這個業界內對學科的知識要求門檻很高,如果不是花超多時間自修的話大概拿不到了。
但我一直都在想盡辦法要衝上山就是了 XD。
@bellamy @alucan @ailing 這已經是退休的景色了吧
@voyager @alucan @ailing 說的也是😆
老家海拔也有500m,最近的鄰居距離2.1K,也是在森林裡,退休後景色依然!我是山上的黑狗兄。
在我老家拍的夜景:https://g0v.social/@bellamy/114441520817109053
Bellamy (@bellamy@g0v.social)

附件: 1 張圖片 老家前方的小溪邊路旁有個小房子,週四出差支援較早下班,回老家運動經過,10幾支相機(上腳架)列陣,現場頗熱鬧(可以擺攤烤香腸)。 跟他們聊了一下,原來是等拍螢火蟲。 這年頭還有秘境嗎?有的,就自己老家。有年歲了,學會不捨近求遠。人生剩下的歲月,用來守護,共匪退散,別來惹我。 #great_spot #taiwan #formosa #photography #chiayi_county #嘉義縣 #hideaway #hometown

g0v.social
@bellamy @voyager @alucan 難怪你要貼一隻飛簷走壁山羊,大大的日常根本是穿梭於常人所無法到達的地方。
@ailing @voyager @alucan 像山羊般的行山能力是夢想,雖不能至但心嚮往之。山羊走山壁的功夫真是令人跪拜。😄
@ailing @voyager @alucan 🤓好強的圖庫支援!
@ailing @voyager @alucan 台灣長鬃山羊我常遇到,例如這隻:https://g0v.social/@bellamy/114412672137963047
Bellamy (@bellamy@g0v.social)

附件: 1 張圖片 Do you mean this is a precipice? Wait! This is just a Formosan serow's kitchen. It followed us up all the way and we knew its attempt. #formosan_serow #mt_nanhu #臺灣長鬃山羊 #南湖大山 #taiwan #formosa

g0v.social
@bellamy @voyager @alucan 啊…南湖 ~不知我何時有能力上得去的地方
@ailing @voyager @alucan 得練一練,腳力、體力、負重力與忍受無法洗澡力,缺一不可!
@bellamy @voyager @alucan 只有最後一項我達標很多惹!
@bellamy @voyager @alucan 這個距離感,可以想像你老家頗與世隔絕,蘇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