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都這樣,所以我也可以?》
在threads上,不時會看到各人各種有趣的日本觀察,當中不難發現,刻板印象很多,總覺得日本人「都是」這樣。但當發現原來不是所有日本人都是這樣時,又破防,什至覺得自己沒有必要那麼努力去遵守日本人的規則。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電車上能不能講電話:
不少人發現,雖然絕少日本人(其實也有例外)會在電車上聊電話,但卻不少人會在電車上大聲聊天。首先,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日本電車上能不能講電話的原因:並不是單純為了安靜,也因為有些老人家身上的舊式醫療儀器會被電話訊號干擾,所以才會有以上的習俗。
不少人因為發現部分日本人沒有在遵守,那自己吵一點也沒關係。這其實是一種典型的心理機制,有學者稱之為Whataboutism:是一種邏輯謬誤,用別人的錯誤來模糊、逃避和合理化自己的錯失。
但每當我們拿別人的錯誤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時,
代表了你已默默放棄自身原本正當的價值觀,和那些違規的人同流合污。
遵守規則,從來都不該建立在「別人有沒有守」的基礎上,更應專注於你選擇成為怎樣的人。如果我們每次看到別人違規時,自己也跟著退一步,那最後社會留下的,就是一班厚顏無恥的人了。
在threads上,不時會看到各人各種有趣的日本觀察,當中不難發現,刻板印象很多,總覺得日本人「都是」這樣。但當發現原來不是所有日本人都是這樣時,又破防,什至覺得自己沒有必要那麼努力去遵守日本人的規則。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電車上能不能講電話:
不少人發現,雖然絕少日本人(其實也有例外)會在電車上聊電話,但卻不少人會在電車上大聲聊天。首先,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日本電車上能不能講電話的原因:並不是單純為了安靜,也因為有些老人家身上的舊式醫療儀器會被電話訊號干擾,所以才會有以上的習俗。
不少人因為發現部分日本人沒有在遵守,那自己吵一點也沒關係。這其實是一種典型的心理機制,有學者稱之為Whataboutism:是一種邏輯謬誤,用別人的錯誤來模糊、逃避和合理化自己的錯失。
但每當我們拿別人的錯誤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時,
代表了你已默默放棄自身原本正當的價值觀,和那些違規的人同流合污。
遵守規則,從來都不該建立在「別人有沒有守」的基礎上,更應專注於你選擇成為怎樣的人。如果我們每次看到別人違規時,自己也跟著退一步,那最後社會留下的,就是一班厚顏無恥的人了。